Lua中 pairs和ipairs的区别

Lua系列–pairs和ipairs
Lua中Table的存储方式
在看二者的区别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Lua中的table是如何在内存中进行分配的。
Table的组成:
1.哈希表 用来存储Key-Value 键值对,当哈希表上有冲突的时候,会通过链表的方式组织冲突元素
2.数组 用来存储 数据(包括数字,表等)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print('test pairs and ipairs')
local t =
{
[1] = 1,
2,
[3] = 3,
4,
[5] = 5,
[6] = 6
}

print('ipairs ')
for i, v in ipairs(t) do
print(v)
end


print('pairs ')
for i, v in pairs(t) do
print(v)
end

输出结果

test pairs and ipairs
ipairs
2
4
3
pairs
2
4
3
6
5

看到输出结果是不是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和平时接触的遍历感觉不太一样。
我们来看一下这中间Table发生了怎样的存储变化

数据在表 t 中的存储方式:
1)根据元素类别分别存进哈希表与数组:
哈希表:{ [1]=1,[3]=3,[5]=5,[6]=6 };
数组:{ 2,4 }
2)将数组中的元素放入哈希表:
当数组中的元素转移到哈希表时,数组中的元素变为[1]=2与[2]=4;而此时哈希表中已有键值对 [1]=1,发生冲突,会将新值2重新与键1匹配,即得到新的键值对[1]=2,此时的哈希表元素为:
{ [1]=2,[2]=4,[3]=3,[5]=5,[6]=6 }

断点调试验证,


以上是纯数字的内容,我们来尝试看一下数字和表混合的内容

local testTab ={1,2,3,4,5};
-- '纯表'
local testTab1 = {a = 1, b = 2, c =3};
-- '杂表1'
local testTab2 = {"zi",a = 5,b = 10, c = 15,"miao","chumo"};
-- '杂表2'
local testTab3 = {"zi",a = 5,b = 10, c = 15,"miao",nil,"chumo"};

输出结果

ipairs testTab
1
2
3
4
5
pairs testTab
1
2
3
4
5
--------------------------
ipairs testTab1
pairs testTab1
1
3
2
--------------------------
ipairs testTab2
zi
miao
chumo
pairs testTab2
zi
miao
chumo
5
15
10
--------------------------
ipairs testTab3
zi
miao
pairs testTab3
zi
miao
chumo
5
15
10
--------------------------

Lua中的table最终在内存中分配都是键值对的形式


还是按照先哈希(键值对),后数组(值)的方式进行分配,
table在存储值的时候是按照顺序的,但是在存储键值对的时候是按照键的哈希值存储的,
并不会按照键的字母顺序或是数字顺序存储。
请注意最后一个table,即使元素为空nil的时候,也会分配一个key给它
想测试的可以自己进行一下测试。

pairs和ipairs
二者遍历的区别,

ipairs( i开头的巧记 int类型的数值开头只是为了助记 不是实际含义)
遍历的索引的特点
1.必须是从1开头的 int类型的连续整数 1 2 3 4 5 6 7 8 9 …………………..
2.索引不能断开,断开则终止遍历(当存在nil 类型的数据)
终止时机
1.索引断开
2.下一个索引不存在

pairs
遍历的索引的特点
1.遍历的顺序是随机的,但是一定会遍历整个表
2.pairs是先按照索引值打印(数字型key,可以用[ ]访问),然后打印哈希(键值对)
终止时机
1.所有元素遍历完毕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那远远的云端」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wlcsdn000/article/details/81291756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gj8/p/1235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