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维方式真的比人工智能高级吗?

背景:

       随着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踏入人工智能领域,我在未学习相关知识之前,和大部人一样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和不安。首先,期待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安的是人工智能是否会在将来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从而引发社会问题,甚至像电影中一样取代和消灭人类。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发现机器终究是机器,或许真的能取代很多工作岗位,但是距离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甚至,我对依靠现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否制造出超级智能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毕竟经常在论坛中看到这样的评论,“没有智慧的AI,充满灵性的大脑”,虽然机器已经能够下的了围棋,开的了汽车,能读能写,还能创造对联,画作之类。但是和人类相比终究是少了一些所谓的“智慧”。

何为智慧:

       今天我们先不讨论超越人类智慧的机器能否被制造,我们通过对机器学习的了解,反向的思考一下,何为智慧。

       所谓的智慧必然是机器没有,但人类却能拥有的思维方式。有人说:“聪明是生存的能力,智慧乃生命的境界”,显然围棋能下赢国手的机器,已经到达了聪明的程度。AI取代人类一部分生存和职业技能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算是智慧呢,一说到有智慧的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在数学或者计算机领域成就高深,智力非凡的业界大牛,而是被称为‘至圣先贤’的孔夫子。孔子有句名言大概大家都读过:”岁寒然后知松柏值后凋也“。

       所谓智慧,大概是能在自身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用以推算出事物今后发展方向的能力。是不是感觉和某些算法非常相似呢。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显得风度翩翩,智慧非凡,有的人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呢。尽管原因非常复杂,但是我们假设把问题简单化,把人类的大脑看成一台机器,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在算法相同的情况下,训练数据集不同的模型,最后的测试结果肯动是不同的,人的大脑通过身体上的各种感受器,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各类信息,教育,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脑对事物的判断。

      举个例子,想让一个人认可你的观点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给他举个例子,相当于给他的大脑输入些数据,从而影响他的输出结果。

       输入大量的数据,就能达到洗脑效果,就和许多老人相信保健品能保命一样,无非是商家通过利益诱惑(比如来听讲座,能得到一个小礼物),诱导老人接受洗脑,其实听讲座的过程,就是给老人灌输大量数据,从而影响老人的判断。

       人的很多判断方式,很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期的信息积累。而且这些信息积累,很多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拼音打字,很多时候只是想到了文字,手就打出来了,根本没有考虑我要按键盘上的哪几个键。

      再比如,你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见到"dog"这个,是不是先想到了汉语“狗”,然后再联想到 “狗的实例对象”,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大脑就跳过了前面的转化过程,直接把"dog"指向了“狗的实例对象”。从而缩短了思考的时间。(美国人一看见'dog',就想到了“狗的实例对象”,所以我推测美国人的英语水平肯定比中国人高一些)

       个人的思维方式,很多都因此形成,程序员一看到python想到的就是一种编程语言而不是蟒蛇,或者电视句。老人一想到健康,就联想到了保健品。这也就是我们在儿童时期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因为大脑训练的还少,所以做出的判断种类并不集中。其实也就是判断结果并不精确的表现。

        机器接受的数据,目标性是非常强的,很多都是标签化的。孩子接受的数据却是非常散乱的。所以一个孩子从小接受一种教育,能否变成被人利用的机器。这点我也只能通过电视剧来了解。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何为情绪:

       有些人觉得,机器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水平,或者说人类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和机器一样,因为人是有感情,有情绪的。一个人即使被一直洗脑,但是仍然难以掩盖他基因里携带的情感,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们比其他动物强大的原因就是基因强大,如果把地球生物圈当成一场基因比赛的游戏。我们在目前显然已经拿到了历史最高分。

        强大基因表达让我们拥有了更高级的大脑和很多与生俱来的判断能力。比如怕黑(远古时代,黑暗的地方是十分危险的可能一不留神就被吃掉),所以要尽量远离黑暗。现在很多人心里非常清楚某个黑暗的地方是很安全的,依然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会选择尽快离开这里。

        情绪显然是可以影响人的判断的,比如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恐惧的情绪的可能会让他产生通过对父母撒谎来自保的判断。情绪让我们远离脏乱差的环境(厌恶),吃下过多的小笼包(喜爱),远离各种有毒的虫子(恐惧)。对伤害自己的人大打出手(愤怒)。

        生命的进化向来都是无数的牺牲和试验得来的宝贵成果,每一种情绪的存在都不是无关痛痒的。情绪是用来辅助人们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工具。

        人类的情绪是十分复杂的。为了防止情绪过激,身体进化出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比如中医转换的喜,怒,忧,思,惧,五种情绪的相互转换。

       那我们能否给机器添加些情绪来影响他的判断呢。这个目前还不能肯定。但是为了让机器少产生过激判断,科学家们还是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拉普拉斯平滑处理。

       上面叙述可以看出,情绪是用来用来辅助判断的。对于让机器模拟人类情感来做出判断的前景我并不看好,毕竟人类的情感大多是用来自我保护,或者是群体保护,亦或者说是基因保护的。但是建立一套辅助机器产生合理中庸的判断能力的“情感系统”还是有可能的。

何为意识:

         前面只是说了一下情绪的作用,但是并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大家知道机器和人类的核心区别在于:机器是靠代码支持运行的,是没有意识的。人类是有意识的。

        不过意识这个词太过抽象。让人费解,百度的解释如下: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的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的。此种辨识真伪的能力,任何其它脑区都没有。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大脑进而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梦境”。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 内存 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意识还是“永动”的, 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即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 。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
一种更一般的定义意识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运动,可以反映(映射)真实世界以及非实有意识自身的运动,可以正确映射真实和意识本身规律,也可不正确或歪曲反映。一般意识需要真实物质寄主才能对真实和意识本身产生作用。它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比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软件或其它静态物质载体,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意识的静态和能动态互相作用是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源自于物质永恒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上面这个定义怕是会有很大争论,但是无论如何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依靠大脑作为物质基础的。(技术论坛,不搞封建迷信)

    一个单细胞生物没有复杂的大脑,我们肯定不会认为这种生物存在意识,但是人类可能就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进化让人类产生了意识,所以意识的存在一定是利于生命生存的。(比如你玩dota的时候,强大的意识能让你存活的更久。。。。。)

     虽然想要了解“意识”非常困难,“意识”就如同老子所说的"道"一样虚无缥缈,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研究“道”的方法,根据意识的表现,通过和无意识的机器对比窥测下意识的本质。

      首先意识一定要有自控性,即意识高于一切,可以取得对身体和思维控制的root权限。

     这个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比如你每天敲代码,又不运动,毕业工作两年之后涨到了180斤,所有的相亲对象都把你拒绝了。这个时候你终于“意识”到,我该减肥了,是时候少吃点包子了。此时你的“意识”表面上已经取得了控制思维的最高权限,但是实际上呢,小笼包的魅力毕竟还是很难抗拒的。

     早晨你决定中午要吃三个包子,到了吃饭的时候可能就变成了三笼。你可能“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但是就是不能抗拒原始欲望帮你做出的选择。

     其实你要少吃小笼包的“意识”,来源于你的经验,一个婴儿是不会控制自己的食欲的,因为他还难以理解长的太胖对自己有什么不良影响。但是你却因为有了经验,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你知道少吃小笼包才是对自己有益的。相当于你要修改你自己在成千上万年的经验积累之后产生的基因创造出的大脑模型的判断结果。这显然需要大量的数据洗脑才能做到。

     还有,“意识”是否能决定情绪呢。大家可能都读过这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的作者“意识”到自己应该拥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也努力进行了尝试,不过最后他失败了。这次“意识”在和情绪对大脑控制权争夺的战争中处于下风。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如此,但是一样影响了“意识”的权威地位。

     “意识”和“情绪”同样都是大脑进化的高级产物,科学家早结找的了控制情绪的物质基础,比如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并且成功的应用在了医疗中(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等)。

       那么上面我所说的这种以自控力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存在物质基础吗?其实还是有的,斯坦福大学的Kelly McGonigal, Ph.D,在《自控力》一书中详细的分析了自控力产生的物质基础,以及调节自控能力的方法。

    上面所述的以自控力为表现的“意识”并不能完全控制大脑对事物做出的判断,那么这种思维方式还能称为“意识”吗?

    我以为是不能的,自控力只能算是现有阶段经验和原始积累经验之间的冲突,就像你在训练一个模型的时候,前几百万条数据小笼包的标签全是"好的",后面突然变成了“不好的”。那么只要通过数据积累就能改变你对小笼包的看法。比如:多去看看小笼包吃多了的胖子的悲惨下场。(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你所接受的数据中让你对抗小笼包的数据所占百分比是很低的,所以小笼包是难以战胜的)

    那么意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当然dota的意识流也是一种意识的表现,这也是自己在被击杀无数次后形成的自保能力)

    暂时难以发现,但是我们可以从意识的形成角度来分析一下。

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够几亿人思考几百年了,但是按照我们简化问题的风格。把大脑当成意识的载体,思考一下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一块猪肉所含的化学成分和人脑差别并不大,都是H,O,P,N之类的元素,甚至我们可以做的更精细一些,使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在猪肉里提取和大脑一样重量和比例的化学物质放在试管里。但是一样的物质基础,显然猪肉并没有产生意识。猪肉和大脑的不同在于物质的空间排列不同。

    是的,意识的形成和意识差距在于各种各样的空间结构(出自某个精神病人之口)

    如果把生命看做一场基因进化游戏的话,基因通过不停的改变空间排列方式,增加自己的适应能力。意识也只是基因调整过程中的产物。

    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0或者1存储的,但是同样的0,1却有不同的数据表现。机器学习通过不断的输入数据改变0,1的排列方式从而使自己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是不是有点像人类的进化路线呢。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小恐慌呢,自己引以为傲的智慧大脑,竟然有可能和机器一样,通过不断的经验(数据)积累,改变空间结构。关键是这些自己有时候竟然很难控制。那这样类似基因游戏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恐慌也没有用,因为你明天还是要上班,继续敲代码。今天思考有什么意义其实并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不谈意义,只谈目的。

    看我扯了这么多,最少应该学会以下几点:

洗脑和反洗脑:

    首先我并不是说把洗脑用在别人身上。而是自我洗脑,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过,比如:如何为了减肥对抗小笼包(虽然成功率很低)

    反洗脑,也是存在的,首先你要“意识”到哪些东西在给你洗脑。比如电视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洗脑广告让你不得不给自己的女朋友(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女朋友)拿上一两个月的工资买一块漂亮的石头。。。

自控和增强意识:

    强大的自控能力来源可以是数据积累(心里手段),坚持不懈的锻炼(生理手段)。详细请看上文中的自控力一书。

    增强意识,即改变大脑结构,表面上很难。但是还是有人找到了简单的方法。大脑重塑。详细信息请看:朱清时在北中医演讲全文:我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附全部讲义PPT)

    

总结:写到这里你还要和我谈灵性的话,我只能说技术论坛,不谈封建迷信,有事私聊。。。。

          即使抛开宗教好像人生变得索然无味,但是没有意义,仍然存在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果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证明你的大脑已经因为输入不同数据发生了结构变化。本人概不负责。

          如果没有想法,我建议你多看几遍试试。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不停思考的霍金。

          2018.3,1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d_home/article/details/794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