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后感

这本书非常啰嗦,讲来讲去都是一个观点:检索式学习,学习效果更佳.以至于后面我都是跳着看的,也正好让我明白了,有些书没必要从头读到尾,挑自己感兴趣的读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以前我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是低效的,以前我就是通过反复阅读来学习,以为只要看得次数足够多,我就一定能记住.经过多次面试打击,我也意识到了这种学习方法的低效,主要的问题是第一,看完就忘了,第二:以为自己看懂了,但是用自己的话却说不出来.第三:只是看懂了字面意思,一旦实践就毫无头绪.第四:学习效率太低了,每次都从头开始看一遍,时间花费特别长,效率还低.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想不到好的方法.好在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通过检索式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效果会比反复阅读好很多.还让我改变了对考试的看法,意识到了考试的重要性.还是有所收获的.

收获:

1.擅长学习的人会终身受益,我们一生都需要学习,保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要让自己被淘汰.

2.看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是很难内化的,你以为你懂了,过一段时间你就忘了.所以遇到问题时,一定要自己先思考再去找答案,带着问题学习效果更好.

4.更好的学习方法是检索式练习,通过给自己出题,来达到检索知识的目的,能让知识被记忆的更牢固.定期练习和检索效果更佳

5.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尽量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哪怕这很花时间,这样记忆的更牢固,这也是大脑记忆的规律.并且要学会细化知识,用自己的话把新知识表达出来,并把它与旧知识产生联系

6.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 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想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 达到真正的专业程度, 就要明白努力与挫折是必不可少的。 犯错误并改正错误, 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7.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 浪费时间, 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 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 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 但其实你看懂字面意思不代表你就会应用这些内容,更不代表你知道如何把它们和已知联系起来.
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 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8.初次阅读后,隔一段时间再读一遍效果更好,连续多次阅读只是浪费时间,好处忽略不计

10.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 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 受益就越多。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 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 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 加以改进; 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 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 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

11.对于学习者来说, 最好的习惯之一应该是进行有规律的自测, 重新校准自己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

12.学习是反复的过程, 需要复习早先学过的东西, 持续更新已知, 并把它们和新知联系起来

13.到底是要学习基础知识, 还是要培养创新能力, 这根本就不是二选一的问题——两者都需要。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 他就越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不练习独创性与想象力, 就没法积累知识。 同样地, 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很讨厌教育,很讨厌考试,觉得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一切以学习成绩分数来定义一个人.
现在想想,换个心态,把考试当做是查漏补缺的学习工具就好了,无论分数如何,最重要的应该是把考试中遇到的错误解决掉,看看自己哪里没有学好,然后针对性的去学习,
这样学习效果才好.没有考试,你连自己学的怎么样都不知道.还有一点就是基础和创意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14.我们之所以努力, 是因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们的能力。 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决定了你有能力做什么。 你做的事情越多, 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只要保持一种成长心态, 你就可以接受这个道理, 终身受益。

15.你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重要的学问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说基本都是如此。 你会遭遇挫折, 这是努力的标志, 不代表失败。 挫折伴随着奋斗, 而奋斗可以积累专业知识。 努力学习会改变你的大脑, 创建新的连接, 建立心智模型, 扩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控制, 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 困难会因此变得有价值。

发布了4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6 · 访问量 348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aihuishang666/article/details/10417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