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27《网络攻防实践》假期作业

20199127《网络攻防实践》假期作业

问题 答案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网络攻防实践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网络攻防实践》假期作业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学习并掌握网络攻防基础知识,提高网络攻防实践能力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熟悉了课程使用到的学习交流工具,包括Markdown格式编写排版,以及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和操作
参考 Typora入门:全网最全教程Linux 基础入门(新版);

(1)你对网络攻击和防御了解多少?该课程需要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你原专业是什么专业,目前你掌握多少基础知识?

​ 网络攻击是指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或个人计算机设备的,任何类型的进攻动作。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说,破坏、揭露、修改、使软件或服务失去功能、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偷取或访问任何一计算机的数据,都会被视为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中的攻击。

​ 网络攻击技术包括: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等;

​ 网络防御技术包括: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等。

​ 我本科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习过的相关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通信与安全》《网络基础》,了解网络组成及相关协议的构成和应用。

(2)作业要使用Markdown格式,Markdown入门参考(需掌握)

​ 正在使用Typora写第一篇Markdown格式文章,公式和表格的插入很方便很吸引我。

作业二

(1)学习基于VirtualBox虚拟机安装Ubuntu图文教程在自己笔记本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也可以使用VMWare安装虚拟机,安装方法自己百度)

官网下载VirtualBox虚拟机,本机下载版本:virtualBox_6.0.16,安装过程简单略

浙江大学开源网站镜像下载 ubuntu(官网网速慢),本机下载版本:ubuntu 16.04,安装过程参照老师给出图文教程。

​ 完成共享文件夹设置后结果如图。

(2)通过实践学习别出心裁的Linux命令学习法,掌握Linux命令的学习方法

​ 在GUI使用上,Linux与Windows系统大同小异,使用起来未遇到很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渐熟悉Linux系统,并了解到Linux系统学习主要使用在终端中的各种命令进行操作,具体的应用在作业2(3)中有体现,此处不具体说明。网络上总结的常用命令总结如下图,方便之后学习使用

(3)参考上面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学习Linux 基础入门(新版)课程,掌握常用的Linux命令,重点是3/4/5/6/7/8节。

Linux基础入门(新版)讲解非常详细,按步骤走能够基本掌握,假以时日练习一定能熟悉融汇。

作业1

​ 在终端内输入下列代码以安装三种字体,然后使用结果如图

sudo apt-get install toilet;
sudo apt-get install figlet;
sudo apt-get install banner

作业3

​ 学习创建、分组、删除用户等命令,如图是将新建的loutest用户加入sudo分组中后生成文件,也可以使loutest获得root权限再进行操作。

作业4

​ 目录结构,目录及文件的新建、复制和删除以及移动和重命名。

作业5

​ 环境变量与文件查找。四种搜索命令中,locate快而全,find精而细,这两种比较适合用于搜索与name相关的文件。两种方式使用情况如图

​ (ps:这一期的更多 黑客帝国满屏绿代码 比较吸引我)

作业6

​ 文件的压缩打包与解压缩。使用到的类型包括zip和tar。首先在/opt/目录下创建一个test文件,然后使用两种命令分别压缩打包,而后解压缩,具体实践如图

作业7

​ 文件系统操作与磁盘管理。包括查看磁盘及目录的容量的命令、简单的磁盘管理,创建虚拟磁盘等内容,作业实践结果如图

du -k -d 1~ | sort -nr | head -n 10

du 命令查看目录的容量

-k 表示结果以kb表示

-d 表示参数指定查看目录的深度

-d 1~ 表示查看2级目录信息

| sort -nr 表示安装数字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head -n 10 表示取前10个

实验8

​ 区分内建命令和外部命令;以及熟悉三种帮助命令 包括help命令,man命令,info命令。


结语

​ 本次作业主要学习并熟悉了Linux系统的基础命令使用,已经Markdown的编写和排版。本篇博客内容虽不多,但对markdown格式的各要点均有体现,之后会更加应用的更加熟练。markdown格式在很多方面非常方便,并且其纯文本的形式在使用时也更加便捷,是个好东西 nice!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xiaoyangJ/p/123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