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公信力

投资环境也好,创业环境也好,其实,说实话,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对政府的期许并不高,并非说需要政府如何大力的扶植,如何给予创业者各种方便和资源,有当然好,但这不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而真正需要的是,稳定,透明,和持续的政策和法规。

一切解释权归政府,创业者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早先非公有经济尚不明确的时候,其实是具有原罪的。当年国企改革的时候,很多事情当时确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其实很难界定。有真的靠内幕交易侵吞国有资产暴富而逍遥法外的,也有竭心尽力把垃圾资产盘活做大而锒铛入狱的。

中国的司法,我们知道,其实并不具有独立性。但这样的结果,其实两败俱伤,三水现在经济实力如何?辽宁现在经济实力如何? 政府的目的是发展本地经济,却贪图一时之快,失去信用,让创业者,投资者裹足不前。

一直以来,新加坡在全球的各种亲商排名里高居前列,也是诸多国际巨头的亚洲总部所在地,其数字远高于香港,上海。 有时候我也觉得其实不太合理,因为这边的人才相对还是匮乏一些,在人力资源方面远不如中国丰富。人力成本,办公成本和生活成本也非常高,而且本地市场非常小,周边市场不大而且纷乱。再加上民粹主义抬头,就业环境对外国人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多在新加坡读书的中国优秀年轻人开始回国发展(可能大部分国人并不知道,新加坡高学历人群里,来自中国新移民的比例高的惊人。目测,博士学历以上,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比例是超过半数。)

政府维持信用,是对创业者最大的帮助。

规则和制度的透明化公开化,司法和执法的透明化和公平化,也是对创业者最大的帮助。

真正优秀的创业者需要的不是扶植,而是公平,缺乏公平的创业环境,是中国目前创业热潮里最大的问题。民营企业辛苦打出市场,国字号进场收割,用各种牌照和准入许可直接摘果子,这种环境也很让人无奈。

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搞活经济,吸引投资,然后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和补贴政策,但是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也导致了很多To G的生意,面向政府补贴和优惠的生意,这些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行为,只是在吸引赚快钱和赚补贴的投机者,甚至,一些本该落后淘汰的产能因此存活,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地方保护下生存,对真正长远的发展反而是副作用。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信用是一个非常需要熬时间的事情,政府信用也是如此,短期失信可能带来巨大收益,但长期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建立信用只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失去信用只需要几分钟。

发布了2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ello250sunshine/article/details/10411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