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技术的晋升逻辑

从P7开始,晋升之路比较严了。本文的逻辑可能会比较黑化,总结一下:能力是前提、“好活”是机遇,极有能力的人创造机遇。能力主要靠自己,也靠团队机制的引导。好活靠客观的运气、也靠自己与主管的创造。

  • 技术晋升谁上去?

公司有能力模型,这是关注项。但晋升不是个纯粹对照清单打勾的过程。

对于待晋升的池子可归为三档: a类优秀15%、b类普通70%、c类较差15%。a类、b类、c类评委都很容易形成共识,潜台词是leader的预判较准、功夫都在台下。

  • 这三类人的特点是什么?

避免做c很容易,做a很难。好活不一定有,甚至一个团队都不一定有。逻辑强大,体现在干活的技术设计上。

a优秀: 好活、好技术、好绩效。b普通: 有产出、有技术。c较差: 没产出、负反馈。

  • 优秀晋级的公式是什么?

成功晋级=7活好+2硬技术+1绩效+良好的书面准备及表达能力

活好=7客观条件+3主观创造

能力=野心+学习+思考+勤奋+baseskills+执行...

关于活好:下面有更细的定义。
关于能力:想不想干(野心、好奇心)、能不能干(有没有基础、能不能增长)、去不去干(执行力)。能力是前提,也是可个人主观性影响的重点。

关于硬技术:一点是能力tech skills,另一点是系统够不够复杂、能否有舞台展现技术实力。能力强、吃亏的一点还是活好。

关于绩效:能力 => 好活 => 绩效,这是一个逻辑很自然的过程。因为能力突出、被委以好活重任,能胜任、产生较好的绩效和结果,也较易晋升。

  • 什么是好活?

客观上的活好。举例子形象说明,系统复杂度高、挑战大,业务发展快,官方钦赐的技术产品,再不济数量多。总之一句话: 盘子够大、挑战够足。

主观上的活好。需要主动发现、创造,拼真正技术的战略眼光与思考力。没环境创造一个环境,不容易。能量越大、越能创造环境。

譬如重复轮子泛滥,就属于主观创造。是从局部优化得出来的东西,能锻炼人、展示技术肌肉,但全局看不一定对公司有利。

  • 公式的思考逻辑是什么?

越高level越对结果负责,活好靠环境、有能力就有担当、也很自然被分配好活、也会有不错结果。所以能力是得到好活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总结下:能力是前提,大部分人靠运气+适当的能力,少部分靠卓越的能力。

  • 方法论在公式中的体现?

方法论真的很重要吗?现实真的烂大街。经典的方法论没几个,越经典越简单。

方法论不在于发明,在于运用。关键在于用、在于执行。当leader没有下管理命令、没有提严格的基本要求,一窝就熊了。我们在讲方法论,实际是在强调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做没做专业。而背后是体现所在组织的管理能力。对下属要求到几分。

  • 做事更多、拼方法论失败了冤吗?

当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一个人a埋头干苦活累活、活多干1.5倍;另一个人b少做点、多花些时间提升专业度、应用到活里,也没多大实际价值提升。技术评委会怎么选?

答案是b,因为在评技术,一方面专业度会带来质的提升、有技术亮点,虽然对业务可能没啥价值。另一方面技术成长更快。

  • 值得沦落到做b吗?晋升的本质是什么?

做b这样的价值观不对。我们得习惯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里生存,真正的价值观一定要追求双赢,用技术手段创造真正的客户价值,无论是业务需求还是技术需求,也会得到好的结果。

既要做a,也要做b。方法论就是强调用技术去解决问题。

  • 优秀的晋升土壤是什么?

除了自身因素之外的:好活的环境,TL创造条件的能力。严格的团队技术管理。技术解决问题的文化(工程师文化),优秀的案例与榜样。

  • 三类培养的手段是什么?

活好

硬技术

团队硬动作

团队软动作

a类优秀

好活 -> 主观创造

好技术 -> 架构&系统复杂度体现

  • 对好活的规划与安排

  • IDP

  • 汇报(周/月/季)

通过游戏规则对文化的培养:

  • 培养技术文化

  • 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

b类普通

/

有技术 -> 思考+总结+分享

c类较差

/

/

发布了13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75 · 访问量 1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ure010Love/article/details/10424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