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e Pair Encoding(BPE)/WordPiece算法介绍

Subword算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NLP模型性能提升方法。自从2018年BERT横空出世横扫NLP界各大排行榜之后,各路预训练语言模型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Subword算法在其中已经成为标配。所以作为NLP界的小菜鸟,有必要了解下Subword算法的原理。

1 BPE

BPE,(byte pair encoder)字节对编码,也可以叫做digram coding双字母组合编码,主要目的是为了数据压缩,算法描述为字符串里频率最常见的一对字符被一个没有在这个字符中出现的字符代替的层层迭代过程。具体在下面描述。该算法首先被提出是在Philip Gage的C Users Journal的 1994年2月的文章“A New Algorithm for Data Compression”。

算法过程

这个算法个人感觉很简单,下面就来讲解下:

比如我们想编码:

aaabdaaabac

我们会发现这里的aa出现的词数最高(我们这里只看两个字符的频率),那么用这里没有的字符Z来替代aa:

ZabdZabac

Z=aa

此时,又发现ab出现的频率最高,那么同样的,Y来代替ab:

ZYdZYac

Y=ab

Z=aa

同样的,ZY出现的频率大,我们用X来替代ZY:

XdXac

X=ZY

Y=ab

Z=aa

最后,连续两个字符的频率都为1了,也就结束了。就是这么简单。

解码的时候,就按照相反的顺序更新替换即可。

2 WordPiece

WordPiece算法可以看作是BPE的变种。不同点在于,WordPiece基于概率生成新的subword而不是下一最高频字节对。

算法

  1. 准备足够大的训练语料
  2. 确定期望的subword词表大小
  3. 将单词拆分成字符序列
  4. 基于第3步数据训练语言模型
  5. 从所有可能的subword单元中选择加入语言模型后能最大程度地增加训练数据概率的单元作为新的单元
  6. 重复第5步直到达到第2步设定的subword词表大小或概率增量低于某一阈值

Reference

一分钟搞懂的算法之BPE算法

深入理解NLP Subword算法:BPE、WordPiece、ULM

发布了7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7 · 访问量 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inat_25394043/article/details/10419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