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饭考公当老板,第一批 90 后程序员的转行之路

都说程序员是碗青春饭,过了三十便不再吃香。眼看第一批90后程序员马上就是三十岁了,随着门槛值的日益逼近,他们是否已经开始为此犯愁并准备谋划出路了呢?

本文采访了几位转行成功的90后程序员,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魏彬,男,90年生人,坐标

九龙湖畔某科技园旁边的地下美食城中,每到饭点,尤其是午饭时间,就会有一批接着一批的年轻人(尤以男性居多)乘着电扶梯陆陆续续地来到各个快餐店里就餐。这些年轻人着装朴素,大多戴着眼镜,从事着几乎相同的职业——程序员。

有一家叫做“太麻记”的快餐店,生意格外的好。老板是个30岁不到的小伙子,系着个围裙站在收银台后面,总是以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面对一个个前来点餐的程序员。没人点餐的时候,老板也会去就餐区帮忙收拾码农们吃剩的杯盘碗碟。

有一次,几个小年轻在“太麻记”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某个技术问题,A说A有理,B说B正确,说了半天没个结果。

在一旁收拾碗碟的老板听不下去了,他走到他们的餐桌前,径直说道,你们都不对,应该如何如何。

几个小年轻一阵诧异,仔细想想好像的确如老板所说的那样。他们问他,老板你怎么知道的?

老板镇静地说道,我以前是个程序员,做的就是这方面的东西。

说罢端着一摞脏盘子离开,留下几个年轻的小码农继续喋喋不休。

似乎是老板的程序员身份引起了那几个小码农的好奇,他们以后光顾这家店的频率格外地高了起来,每次来主动跟老板打招呼。几次下来,他们便跟老板熟络起来,趁着老板不忙的时候还向他打听关于他的故事。

老板倒也不扭捏,豪爽地告诉了他们。

老板叫做魏彬,是个90年程序员,最先在雨花台那边敲代码,后来跳槽到徐庄,再后来九龙湖。一路跳跳跳,工资是涨了,身体却垮了。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吃饭点外卖,年纪轻轻毛病不少,颈椎病、肩周炎、胃穿孔、痔疮……一样不落地全摊上了。机缘巧合之下,这边地下美食城招商,加之魏彬本人向来很喜欢做饭,就租了间店面,从互联网公司辞职,全心全意做起快餐生意。

也许是因为魏彬本人曾经历过不合格的饭菜所带来的恶果,所以他家的食物十分注意卫生和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最先知道他程序员身份的那几个程序员把他的事迹扩散开来,一传十、十传百,魏彬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每天饭点时,“太麻记”前排起的队伍比其他家明显长了一大截。

魏彬看着排的长长的队伍心里高兴,他要把饭菜做得更可口、更有营养,这样才不辜负同行们对他的信任。

斯蓝,男,92年生人,坐苏州

我的转行完全是个意外,并不是我有意而为之。

话说我原来只是个坐在狭小格子间里,按着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产品经理的需求、技术leader的代码规范,安安静静地写着代码的小码农,过着下班加班都不由我的生活。我只是互联网公司里的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从未幻想过除此之外的另一种工作方式。除了写代码,我还能干什么呢?

我要感谢我的大学同学,是他让我明白,除了写代码,我还有其他的价值。

我大学同学比较能折腾,他注定就不是个安分守己地替人打工的料,他成立一家信息咨询公司,主要为一些大型企业做信息安全方面的认证。他不说,我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存在。这也难怪,对于程序员们来说,很少接触这方面的东西。

他先是撺掇我去考证,叫做“国家注册审核员”,具体来说就是关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后又怂恿我周末去陪他现场审核,跟着观摩学习。当时我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跟去看看呗。

看着看着就看上了道,公司在他的苦心运营之下业务越来越多,取了证之后的我开始请假出去审核,后来干脆离职做起了全职审核员。

做审核,接不到单的时候无事可做,单子来了忙得几乎没时间睡觉,好在报酬不错,而且比较自由,不用看人脸色。去客户现场审核的时候,对方负责人都是客客气气的,还有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这些都比之前上班强。

小珙,男,90年生人,坐标保定

北漂五年,无房无车无对象。多少个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数以万行计的代码带给我的收益仅是银行卡里的一笔不算丰厚的存款。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我是男人,我不流泪。也许我不适合留在这里,或者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不适合我,我不是个有着壮志雄心的有为青年,立志要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来。

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员。每天上班高峰期,地铁换乘站中的万千乘客里,我是其中一个,被人流挟裹着前行。高档写字楼的电梯里,站满了这城市之中的精英,也许我算其中之一,也许算不上。

年纪越来越大,我早已失去了刚毕业时满怀的激情与斗志,在近而立的年纪,我对着城市中的高楼和车流思考何去何从。

黑暗中的高楼灯火通明,居民小区里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属于我;天桥下面车水马龙,车灯把马路把染成了一条光亮的溪流。

我不属于这儿,这是我多日思考得出的结论。我要离开这儿。

最后的决定是打算回老家保定,保定这两年发展得很不错,虽然没有北京的收入,可是有我的生活。恰逢统计局招人,我参加笔试面试顺利通过,于是我毫不留恋地离开了北京,转身投入家乡的怀抱之中。

陈凡,男,88年生人,坐标马鞍山

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到现在,期间经历多次跳槽换下家,每次跳槽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对现有的薪资或者发展平台不满意,意图通过跳槽来实现薪资的增长、换一家发展前景更具优势的企业。

一次次的跳槽似乎很奏效,总能实现薪资的增长,甚至有时候还附带职位的提升。

年轻时候的我对于跳槽带来的结果很满意,可是渐渐地我想:难道我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与自己的价值相匹配的报酬吗?有没有这样一家公司,能够让我一直拿着足额的报酬,并且平稳无忧地干下去。这里的“平稳无忧”指的是不会由于中年危机或是企业调整业务方向等种种原因而无辜被裁。

答案是否定的。

置身于当前的互联网大环境,没有哪个IT私企是足够安全的,即使是知名大厂,各种裁员屡见不鲜,更遑论一些不正规的小作坊了。

在我30岁的时候,我苦苦思考想着如何安全地度过即将到来的中年危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大学哥们找到我,问我有没有意愿去创业。说是创业,其实就是出来自己当老板,招几个小弟给自己打工。

这正中我下怀。

一番考察和商定之后,我们把新公司的办公地点选在马鞍山软件园,这哥们就是那里的人,况且马鞍山对入驻园区的IT企业有不少优惠,那里距离南京也非常近。

我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出来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其中,主要负责技术方面,业务则由哥们去拉,主要是他凭着之前积攒下来的人脉从南京拉一些外包业务过来做。

当时我的想法是折腾一阵吧,要是最后实在不行就撤,反正投入也不大,不像做生意那样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确实如此,成立一个小IT公司,成本不外乎一笔小小的注册资金,两间办公室的装修费用,几台电脑,再在招聘网上招几个小年轻过来,开干!

公司成立一年了,发展得还不错,起码没亏钱。一下子,我们由打工仔变成了老板(不是身家过亿的那种)。

我认为,如果作为员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充分的权益保障,而对于企业,损害员工权益(比如强制无偿加班、批量裁员并且不给N+1)的违法成本大大增加,也就不会有那么的员工想逃离出来去自己做老板了,在企业待得好好的,何必去操那份心!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行业,当前的大环境并非如此,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小互联网公司不断地兴起了。与其辛辛苦苦替人打工,不如自己出来雇别人来替自己打工。

但愿我们的企业能够发展地越来越好,不用我再回去替人打工。

看完他们的故事,90后的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呢?是想去卖饭还是打算考公务员呢?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END

往期精彩

多年后的同学聚会,程序员混得最差?

一个程序媛眼中的南国之冬

我是如何拿下华为、腾讯等大厂的offer并成为“offer收割机”的

会讲故事的程序媛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发布了5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9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684053/article/details/1035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