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5、Q-learning用于连续动作 (NAF算法)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1、策略梯度方法(Policy Gradient)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2、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PPO) 算法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3、Q-learning(Basic Idea)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4、Q-learning更高阶的算法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5、Q-learning用于连续动作 (NAF算法)(本文)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6、Actor-Critic、A2C、A3C、Pathwise Derivative Policy Gradient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7、Sparse Reward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笔记】8、Imitation Learning

-------------------------------------------------------------------------------------------------------

【李宏毅深度强化学习】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3546968?p=5

课件地址:http://speech.ee.ntu.edu.tw/~tlkagk/courses_MLDS18.html

-------------------------------------------------------------------------------------------------------

普通的Q-learning比policy gradient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在处理连续动作(比如方向盘要转动多少度)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吃力

因为如果action是离散的几个动作,那就可以把这几个动作都代到Q-function去算Q-value。但是如果action是连续的,此时action就是一个vector,vector里面又都有对应的value,那就没办法穷举所有的action去算Q-value。

 先介绍2种容易想到但效果不一定好的方法

1、 穷举action

这个方法sample N个action,一个一个代到Q function里,看哪个a得到的Q value最大。

缺点:即便sample 很多很多个action,还是没办法把所有的action都穷举出来(因为它是连续动作)。这样就会导致结果不那么精确

2、使用梯度上升求Q value

使用gradient ascent来求解,看采取什么action能让Q-function得到最大的Q value。

缺点:

  1. 由于使用gradient ascent,可能得到的结果只是局部的最优解
  2. 每次考虑采取哪个a前,都要做一次类似于train network的工作,这个运算量太大

以上两种方法是比较容易想到,但是效果不好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3、Normalized Advantage Functions(NAF)

设计一个新的网络来解连续动作的最优化问题。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603.00748.pdf

先给出概念如下,后面再讲具体的。

 (公式3-1)

此时Q value 由状态值函数V与动作价值函数 A 相加而得。

(公式3-2)

其中 x 表示状态State,u表示动作Action,θ 是对应的网络参数,A函数可以看成动作 u 在状态 x 下的优势。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网络输出的动作 u 所对应的Q值最大。 

具体来说,如下:

从buffer里sample一个batch的transition(s_t,a_t,r_t,s_{t+1}),新的Q function以状态s_t,动作a_t作为输入,依据输入的s_t得到输出\mu (s_t)(vector),\Sigma (s_t)(matrix),V(s_t)(scalar)

其中,在输出\Sigma (s_t)这个矩阵前,其实先输出了矩阵L,矩阵L是对角线都是正数的下三角矩阵。然后根据乔列斯基(Cholesky)分解构造出最终的\Sigma (s_t)这个矩阵(对应公式3-2的P矩阵)。

输入的动作a再与上面三个结果进行组合形成Q function,如下图:

a和\mu (s)转置后,变成1行N列;与矩阵相乘;与a和\mu (s)(N行1列)相乘,最终变成一个普通的数值,即标量(scalar),再加上V(s)就是最后的Q value。另外,在状态s下要做出的action由\mu (s)给出。这样,NAF就实现既输出动作action,也输出这个action对应的Q value

(这时候再看一下,上图的前三项其实就是类似于文章前面的公式3-1和公式3-2的A函数(优势函数)。

接下来看如何使Q function输出的Q value达到最大值:

这是NAF的Q function:

优势函数(advantage function)可以看成A(s,a) = -(a-\mu(s))^2\times P,又因为P矩阵在论文中有设定为是正定的矩阵,那么A就是一个小于等于0的值

所以,理想的情况就是当\mu (s) = a,那么此时A函数达到最大值0,那么Q function也得到最大的Q value

可能有人疑惑:

既然是通过\mu (s)输出action,那输入的action是干什么的?

(这里是我参考(https://blog.csdn.net/lipengcn/article/details/81840756)后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如果有误请提出!)

输入的action 是从transition中sample的动作,是起到训练网络中的label的作用。目的是让网络输出的\mu (s)不偏离 a 太多并且希望最后\mu (s)逐点收敛于a,从而得到最大的Q value。 

下图为NAF执行过程(图参考自https://blog.csdn.net/u013236946/article/details/73243310

NAF伪代码如下: 

Normalized Advantage Functions(NAF)更多内容可参考以下博文

https://blog.csdn.net/lipengcn/article/details/81840756

https://blog.csdn.net/u013236946/article/details/73243310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609472

4、不使用Q-learning而使用actor-critic

具体内容可以看下篇笔记(https://blog.csdn.net/ACL_lihan/article/details/104087569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6 · 访问量 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CL_lihan/article/details/10407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