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写博客》一文

我说开始写博客是因为看了刘未鹏先生的《暗时间》,但那时候只是因为看到目录里有这样一个标题(以及前文中只言片语提到写博客的好处),但还未读到《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写博客》这一章。我读他的书读得很慢,因为刘未鹏先生在这本书记录了许多他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思考,里面许多观点都是我从未听过想过的,所以我读的很慢,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其中的观点。

的确,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的心理年龄好像比别人都要小,可能是学生时代过得太过顺利,又胆小怕事,凡是面临人生重要转折点的时候,都选择了最安逸最舒适的一条道路,从而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前两天和朋友聊到她成长中学琴的故事,我说学琴可以锻炼一个定力很不错,她却说,她觉得学琴对她来说是一种成长中的挫折教育,参加很多比赛,到后来或赢或输都看淡了,内心都很平静,而会更看重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而不那么在意结果。而现在也是,不管学什么,她都觉得学到的知识比别的都更重要。

我现在想想,我自己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我渴望取得成功,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想要的生活,但我又害怕付出努力,害怕自己辛苦劳动后一无所得。但这其实是将事情的结果看得太过重要了,比如学习,我似乎一直都处在一个怪圈中,我的绩点一直都很高,但这只是因为我非常看重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前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复习,但是考试之后,那些突击复习的知识就很快地从我的脑子里消失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其实这么说也不太准确,很多时候学过的知识想要再捡回来是非常快的)。但其实很多时候,你付出了努力,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回报的,但是你如果不付出努力,是一定没有回报的。所以你努力学习了,可能绩点不高,但你学到的知识都还是在的,从来就没有,努力学了但是考得不好所以就亏了这一说法。

然后就说到学习,感觉自己学习成绩好但是知识不牢固,一个是因为长期抱佛脚,二是对很多问题都没有深入思考,太过学生思维,就觉得知其然就可以,大可不必不求甚解。不求甚解是对的,你不需要对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的细节都一清二楚,但你至少要知道,有这么一会事和人们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它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了解了这些,即使日后碰到需要用到这方面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最快地找到相关资料。而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求甚解就很为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对你感兴趣的问题有更多的了解。

大学后两年来的学习,我一直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有一点自我放弃。可能是因为(前)男友很聪明,自己和他相比,总有一种失落感,导致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相信智商是上天注定的,即使你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但这一想法本身十分有毒。就和书中一样,你的心理年龄取决于你思考[哲学]问题的时间,而你的智商水平就取决于你思考[逻辑]问题的时间,人脑有许多褶皱,想的问题多了,脑子觉得自己不够用了,就长出了更多褶皱,这和人会长肌肉也是一个道理。而这两年来一直处于一种没用脑子的状态,碰到问题习惯性求助别人(当然求助别人也很重要,花很多时间解决问别人1分钟就能搞定的那种对逻辑成长没什么帮助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或自我放弃,脑子越来越废了,在需要的时候也什么都想不起来。现在想想,正如他所说,他对很多问题都很有兴趣,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吃饭也在思考,睡觉也在思考,想得多了自然了解得就深入了。

因为平时思考的少,没有思考的习惯,所以当别人来询问问题时,也时常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就会选择主动回避,一有人来问我,我就先举起旗子,说“不要问我我也不懂”,长久以来就没人来问我问题了,也失去了和别人分享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我很早以前就在微信上读过一篇文章,讲学习过程中和人分享的重要性,但是文中没有讲分享的前提,那就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在刘未鹏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就明确地指出,写博客应该写自己思考的产物,铸就“价值博客”,而不是一些碎碎念。而我之前写博客,很多都只是一些碎碎念,一些精致的课本内容概述,而不是自己思考的产物,所以博客没有人看也是可以预见的。并且人都是从幼稚到成熟的,即使现在写的内容很幼稚,思考得多了,写的多了,自然就成熟了,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害怕别人把你当傻子。我乐意当一个傻子,傻子才有更多的进步空间,不是吗?

我希望从今天开始,看完这篇文章,就只在自己的博客里发“价值文章”,就是经过自己思考探索的产物,而不是一些生活小结和书本总结。

发布了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 · 访问量 25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459654/article/details/8929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