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注解使用反射解析,springAOP使用自定义注解


一。注解介绍(这部分转载)

用一个词就可以描述注解,那就是元数据,即一种描述数据的数据。所以,可以说注解就是源代码的元数据。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his is String Representation of current object." ;
}

上面的代码中,我重写了toString()方法并使用了@Override注解。但是,即使我不使用@Override注解标记代码,程序也能够正常执行。那么,该注解表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吗?事实上,@Override告诉编译器这个方法是一个重写方法(描述方法的元数据),如果父类中不存在该方法,编译器便会报错,提示该方法没有重写父类中的方法。如果我不小心拼写错误,例如将toString()写成了toStrring(){double r},而且我也没有使用@Override注解,那程序依然能编译运行。但运行结果会和我期望的大不相同。现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注解,并且使用注解有助于阅读程序。

Annotation是一种应用于类、方法、参数、变量、构造器及包声明中的特殊修饰符。它是一种由JSR-175标准选择用来描述元数据的一种工具。

为什么要引入注解?

使用Annotation之前(甚至在使用之后),XML被广泛的应用于描述元数据。不知何时开始一些应用开发人员和架构师发现XML的维护越来越糟糕了。他们希望使用一些和代码紧耦合的东西,而不是像XML那样和代码是松耦合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完全分离的)代码描述。如果你在Google中搜索“XML vs. annotations”,会看到许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最有趣的是XML配置其实就是为了分离代码和配置而引入的。上述两种观点可能会让你很疑惑,两者观点似乎构成了一种循环,但各有利弊。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假如你想为应用设置很多的常量或参数,这种情况下,XML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不会同特定的代码相连。如果你想把某个方法声明为服务,那么使用Annotation会更好一些,因为这种情况下需要注解和方法紧密耦合起来,开发人员也必须认识到这点。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Annotation定义了一种标准的描述元数据的方式。在这之前,开发人员通常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定义元数据。例如,使用标记interfaces,注释,transient关键字等等。每个程序员按照自己的方式定义元数据,而不像Annotation这种标准的方式。

目前,许多框架将XML和Annotation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平衡两者之间的利弊。

Annotation是如何工作的?怎么编写自定义的Annotation?

在讲述这部分之前,建议你首先下载Annotation的示例代码AnnotationsSample.zip 。下载之后放在你习惯使用的IDE中,这些代码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Annotation机制。

编写Annotation非常简单,可以将Annotation的定义同接口的定义进行比较。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标准的注解@Override,另一个是用户自定义注解@Todo。

1
2
3
4
@Target (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 (RetentionPolicy.SOURCE)
public @interface Override {
}

对于@Override注释你可能有些疑问,它什么都没做,那它是如何检查在父类中有一个同名的函数呢。当然,不要惊讶,我是逗你玩的。@Override注解的定义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代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我不得不再次重复:Annotations仅仅是元数据,和业务逻辑无关。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就是这样。如果Annotations不包含业务逻辑,那么必须有人来实现这些逻辑。元数据的用户来做这个事情。Annotations仅仅提供它定义的属性(类/方法/包/域)的信息。Annotations的用户(同样是一些代码)来读取这些信息并实现必要的逻辑。

当我们使用Java的标注Annotations(例如@Override)时,JVM就是一个用户,它在字节码层面工作。到这里,应用开发人员还不能控制也不能使用自定义的注解。因此,我们讲解一下如何编写自定义的Annotations。

我们来逐个讲述编写自定义Annotations的要点。上面的例子中,你看到一些注解应用在注解上。

J2SE5.0版本在 java.lang.annotation提供了四种元注解,专门注解其他的注解:

@Documented –注解是否将包含在JavaDoc中
@Retention –什么时候使用该注解
@Target? –注解用于什么地方
@Inherited – 是否允许子类继承该注解

@Documented–一个简单的Annotations标记注解,表示是否将注解信息添加在java文档中。

@Retention– 定义该注解的生命周期。

RetentionPolicy.SOURCE – 在编译阶段丢弃。这些注解在编译结束之后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所以它们不会写入字节码。@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都属于这类注解。

RetentionPolicy.CLASS – 在类加载的时候丢弃。在字节码文件的处理中有用。注解默认使用这种方式。

RetentionPolicy.RUNTIME– 始终不会丢弃,运行期也保留该注解,因此可以使用反射机制读取该注解的信息。我们自定义的注解通常使用这种方式。

@Target – 表示该注解用于什么地方。如果不明确指出,该注解可以放在任何地方。以下是一些可用的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属性的注解是兼容的,如果你想给7个属性都添加注解,仅仅排除一个属性,那么你需要在定义target包含所有的属性。

ElementType.TYPE:用于描述类、接口或enum声明
ElementType.FIELD:用于描述实例变量
ElementType.METHOD
ElementType.PARAMETER
ElementType.CONSTRUCTOR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另一个注释
ElementType.PACKAGE 用于记录java文件的package信息

@Inherited – 定义该注释和子类的关系

那么,注解的内部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呢?Annotations只支持基本类型、String及枚举类型。注释中所有的属性被定义成方法,并允许提供默认值。

1
2
3
4
5
6
7
8
9
@Target (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 (RetentionPolicy.RUNTIME)
@interface Todo {
public enum Priority {LOW, MEDIUM, HIGH}
public enum Status {STARTED, NOT_STARTED}
String author() default "Yash" ;
Priority priority() default Priority.LOW;
Status status() default Status.NOT_STARTED;
}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使用上面的注解。

1
2
3
4
5
@Todo (priority = Todo.Priority.MEDIUM, author = "Yashwant" , status = Todo.Status.STARTED)
public void incompleteMethod1() {
//Some business logic is written
//But it’s not complete yet
}

如果注解中只有一个属性,可以直接命名为“value”,使用时无需再标明属性名。

1
2
3
4
5
6
@interface Author{
String value();
}
@Author ( "Yashwant" )
public void someMethod() {
}

但目前为止一切看起来都还不错。我们定义了自己的注解并将其应用在业务逻辑的方法上。现在我们需要写一个用户程序调用我们的注解。这里我们需要使用反射机制。如果你熟悉反射代码,就会知道反射可以提供类名、方法和实例变量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有getAnnotation()这个方法用来返回注解信息。我们需要把这个对象转换为我们自定义的注释(使用 instanceOf()检查之后),同时也可以调用自定义注释里面的方法。看看以下的实例代码,使用了上面的注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Class businessLogicClass = BusinessLogic. class ;
for (Method method : businessLogicClass.getMethods()) {
Todo todoAnnotation = (Todo)method.getAnnotation(Todo. class );
if (todoAnnotation != null ) {
System.out.println( " Method Name : " + metho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 Author : " + todoAnnotation.author());
System.out.println( " Priority : " + todoAnnotation.priority());
System.out.println( " Status : " + todoAnnotation.status());
}
}


二。使用反射获取注解元数据

注解包含一些元数据,它没有任何业务逻辑

自定义注解

@Target({ElementType.METHOD,ElementType.TYPE})//使用在类和方法上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运行期间都可以使用,意味着可以通过反射获取注解信息
@Documented//加入doc文件
public @interface MyLog {
	String value() default "hello";//一个value方法 返回字符串 默认是hello
}

获取注解信息

@Controller
@MyLog("日志在类上")
public class Test {
	
	@RequestMapping(value="excute")
	public String excute(){
		try {
			Class<?> forName = Class.forName("com.example.demo.annotation.Test");
			boolean isExist = forName.isAnnotationPresent(MyLog.class);
			if(isExist){
				MyLog annotation = forName.getAnnotation(MyLog.class);
				System.out.println(annotation.valu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excute";
	}

访问接口,控制台输出


三。使用spingAOP 给注解赋予逻辑意义

使用springboot引入AOP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op</artifactId>
		</dependency>

编写配置类

@EnableAspectJAutoProxy 开启切面功能
@ComponentScan(basePackages="com.example.demo.annotation") 扫描哪里

@Configuration
@EnableAspectJAutoProxy
@ComponentScan(basePackages="com.example.demo.annotation")
public class AnnotationConfig {

}

编写切面

@Aspect 声明这是个切面类

@Pointcut(value="@annotation(com.example.demo.annotation.MyLog)")  切点 ,切点是哪个注解

@After("pointCut()") 后置通知

joinPoint.getSignature()获取连接点的方法签名对象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MyLogAspect {

	@Pointcut(value="@annotation(com.example.demo.annotation.MyLog)")
	public void pointCut(){}
	
    @After("pointCut()")
    public void 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MethodSignature sign =  (MethodSignature)joinPoint.getSignature();
       Method method = sign.getMethod();
       MyLog annotation = method.getAnnotation(MyLog.class);
       System.out.print("打印:"+annotation.value()+" 前置日志");
    }
}

接口

    	@RequestMapping(value="/")
	@MyLog("日志在方法上")
	public String hello(){
		return "hello";
	}

访问接口,控制台输出。使用自定义注解成功


四。注解中的ProceedingJoinPointJoinPoint说明(转)

  • 1.JoinPoint  
    •  java.lang.Object[] getArgs():获取连接点方法运行时的入参列表; 
    •  Signature getSignature() :获取连接点的方法签名对象; 
    •  java.lang.Object getTarget() :获取连接点所在的目标对象; 
    •  java.lang.Object getThis() :获取代理对象本身; 
  • 2.ProceedingJoinPoint  
    • ProceedingJoinPoint继承JoinPoint子接口,它新增了两个用于执行连接点方法的方法: 
    •  java.lang.Object proceed() throws java.lang.Throwable:通过反射执行目标对象的连接点处的方法; 
    •  java.lang.Object proceed(java.lang.Object[] args) throws java.lang.Throwable:通过反射执行目标对象连接点处的方法,不过使用新的入参替换原来的入参。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4203449/article/details/8004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