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一万小时的代码可以成为大牛吗?

看到标题,你们可能想不起我要讲的书名,但是你们很可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但我今天不仅要讲《异类》这本书的观点,还要讲另外一本书《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大牛 = 敲一万小时的代码?

那么按照上面的理论有的人可能理解为只要这件事我坚持干了一万小时,我就应该成为做这件事的专家啦,于是有人会想为什么自己从小睡觉,从小吃饭,从小喝水等等?到现在至少一万小时啦(1万小时接近于3年155天),为什么自己没有成为吃饭的专家或者睡觉的专家。我们可以这样试着去理解下,你认为什么叫吃饭的专家,我觉得在生活中比较接近的职业应该就是美食家或者美食博主,如果你从小就在吃上进行深度的挖掘,比如通过品尝可以尝出食物的做法,熟知各种美食合理的吃法(可以看看电视剧《一起用餐吧3》),反正对吃不断的进行挖掘并将之转换成技能,我相信现在的你肯定也可以成为一个美食达人。

你之所以吃了十年饭,却没有成为美食达人,是因为你只是在机械的重复吃饭这个动作,并没有刻意去分析和进一步挖掘和吃饭相关的事情,比如如何吃让食物更美味,什么时候适合去吃什么样的食物等等。这样一想是否觉得一万小时定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觉得如果想更好的理解《异类》这本书中的观点,需要结合另外一本书一起看,就是《刻意练习》这本书。一个人想成为一个行业的大师,是需要一定天赋的,但是想要成为专家的话,需要的就是坚持+刻意练习。

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也可以叫做有目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的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比如我要学习springboot框架的使用,我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先学会整合springboot+mybatis+mysql,然后写个demo练习下增删改查。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这样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的话,你就会想法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注意力就很自然的集中起来啦。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比如完成了这个目标后,你肯定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疑问,这些就是练习过程中的反馈,带着这些问题参与下次的练习并去解决,进入练习→反馈→改进→练习的循环中,你会不断提高自己。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当你对框架使用的得心应手时候,说明你已经进到舒适区,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下框架的底层,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过程很痛苦,但是为了加薪升职迎娶白富美,也是拼啦。

所以大牛=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

这里我只是提取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通读这两本书,我也建议最好去读下,也许你会有不同感想。

我是阿达,一名喜欢分享知识的程序员,时不时的也会荒腔走板的聊一聊电影、电视剧、音乐、漫画,这里已经有131位小伙伴在等你们啦,感兴趣的就赶紧来点击关注我把,哪里有不明白或有不同观点的地方欢迎留言。

发布了9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917 · 访问量 19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dk_wangtaida/article/details/8991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