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与BAT的区别

BAT其实也是运营商,运营的是网站,CM/CU/CT(以下简称MUT)运营的是管道。
MUT的运营特色是本地化,管道建到哪里,就覆盖到哪里的用户,地域性强。
BAT的运营特色是一点提供,全网覆盖;借助电信运营商的管道,一个网站就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用户。

MUT由于本地化服务,而用户是全球分布和全球流动的,因此需要考虑联合同行实现漫游服务,以及需要与同行互联互通。
BAT由于具备全球服务覆盖面和全网端到端服务能力,因此不存在联合同行为用户提供漫游服务的必要,也不需要考虑与同行的互联互通。


MUT没有研发能力,运营所需要的设备,都是采购自设备制造商;运营支撑系统也是采购自软件开发商;
BAT有极强的研发能力,运营所需要的设备,都是采用标准硬件+标准软件+自研软件;运营支撑系统也是自研;

MUT分离研发和运营是必要的,因为运营是本地化的,但全球技术需求是共同的,因此设备研发是可以面向全球的;
BAT是没有必要分离研发和运营,因为运营商是全球覆盖的。

MUT实行高度标准化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制定了标准,才能实现多厂家竞争供货。标准制定的越详细,意味着系统被分拆的越小,意味着受厂家绑定的影响越小。
BAT不实行标准化是必要的,因为自己就是设备研发者,向用户锁定服务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垄断地位。

CT行业长期以来,服务客户是人,服务内容是电话的传递,业务类型简单,业务量有限,因此管理方式简单。仅通过配置设备调整参数就可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IT行业长期以来,服务客户是人和设备,服务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信息,业务类型复杂,业务量增长迅速,因此管理方式复杂。仅通过配置设备调整参数无法适应需求的变化,必须编写程序依靠软件处理信息满足用户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CT行业的服务对象逐渐从电话的传递变成了海量网络信息的传输,即CT开始服务于IT,由于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巨大的数据量是以前电话时代的若干数量级倍,而且信息源和目的的数量由于物联网的加入,也从60亿人演变为万亿个物体。
在这种需求转换下,CT行业传统的处理方式无法实现对多样化需求及时的满足,要采用新型方式,即依靠编写程序取代参数配置,来实现自动化的运营。
因此,第一步改革就是软件和硬件进一步分离。硬件尽量简单化,对外提供简单的接口,但自身尽量高性能。软件负责处理复杂需求。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网元(网络功能虚拟化)便由此而来。


IT行业管理的设备越来越多,从以前的1台服务器,到几十上百台服务器集群,到几千上万台虚拟化服务器,从以前管理一个机柜,到管理一层机房,再到现在管理分布在多个地区若干个机房;


现在,IT行业管理的数据已经从IDC机房网络走出,开始触及CT网络了。数据如何从IDC到另一个IDC,如何从IDC到终端,BAT具有完全的掌控能力。而MUT对与数据如何走、走哪里,则目前只能使用手工配置的路由表来静态决定。


显然,MUT很头疼,BAT玩儿的太大,MUT快招架不住了。所以CT给IDC单独建了一个骨干网,让IDC自己在这个骨干网里玩儿,别去祸害163网了。


未来,一旦CT界全面软硬分离,硬件就剩下一堆通用的光缆、交换机、天线、服务器,其它一切网元都以软件的形式跑在这一对硬件之上的时候,MUT还有能力管理的好吗?设备商会进一步托管运营商吗?一切都是未知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olphin98629/article/details/7993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