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技术树(二)----Linux服务器性能

全图:

测试目的:

测试范围&性能指标:

测试与生产环境服务器配置不同的处理方法:

实时CPU监控:

实时内存监控:

实时网络监控:

实时磁盘监控:

万能命令:

 Linux下的进程追踪命令:

Linux监控命令:

Linux定时任务: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 软件性能测试

响应时间

我把“响应时间”的概念确定为“对请求作出响应所需要的时间”,把响应时间作`为用户视角的 软件性能的主要体现。响应时间划分为“呈现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两个部分。
其中“呈现时间”取决于数据在被客户端收到响应数据后呈现页面所消耗的时间、而“响应时间”指J2EE 应用服务器从请求发出开始到客户端接受到数据所消耗的时间。软件性能测试一般不关注“呈现时间”,因为呈现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端的表现。在这里我们没有使用很多软件性能测试定义中的概念——“系统响应时间”定义为“应用系统从请求发出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 字节数据所消耗的时间”,没有使用这种标准的原因是,可以使用一些编程技巧在数据尚未完全接收完成时进行呈现来减少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对于HNDLZCGLXT的这个项目中,我们针对C/S系统采用前者标准,对于B/S我们依然采用后一种标准。

并发用户数

我把“ 并发用户数”与“ 同时在线数”进行区别对待,我的“并发用户数”的标准是:并发用户数取决于测试对象的目标业务场景,因此,在确定这个“并发用户数”前,必须(必要)先对用户的业务进行分解、分析出典型的业务场景(也就是用户最常使用、最关注的业务操作),然后基于场景采用某些方法(有多种计算并发用户数的数学模型与公式)获得“并发用户数”。
这样做的原因是:假设一个应用系统、最高峰有500人同时在线、但这500人却不是并发用户数、因为假设在一个时间点上、有50%的人在填写复杂的表格(填写表格动作对服务器没有任何负担、只有在“提交”动作的时候才会对 服务器系统构成压力)、有40%的人在不停的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外一个页面(不停发出请求与回应、产生服务器压力)、还有10%的人挂在线上,没有任何操作在发呆:)(没有对服务器构成压力的动作)。因此只有那40%的人真正对服务器产生了压力,从这里例子可以看出、 并发用户数关心的是不但是业务并发用户数、还取决于业务逻辑、业务场景。因此我们需要本文第六部分 软件性能测试文档4、5、6。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iliailan/p/903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