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21天打卡-生命周期

前情回顾,上一节我们了解到,敏捷起源的背景、宣言、原则;也对以上做了初步的梳理。今天我们开始揭开敏捷神秘面纱的第二层“生命周期”。提到“生命周期”详细大伙一定不陌生,诚然IT语言:C、C++、C#、JAVA等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命周期,大伙也玩的贼溜。今天呐,不讲开发语言的生命周期,将敏捷的生命周期。

提到敏捷的项目生命周期,要先从传统型的说起。我们是否习惯了先做计划(需求调研)->分析文档->确定需求->设计(原型)->确定->编码->测试->实施交付->诺曼底D日(噩梦的开始);或者是这样的需求->设计->实施->诺曼底D日重现。

看到这里,别吃惊,为何我重复提诺曼底D日,在诸多影片中,该行动被塑造成英勇悲壮受世人传颂。但我要说的是,IT界不提倡这种英勇和悲壮。IT不提倡个人独立作战,注重团队合作+和客户合作+灵活的策略=持续有质量的输出。

团队有多种形式,人员形形色色,也有多种实施方式,我们要在一个个成功/失败的项目中总结其特性,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团队管理方法。在这里,忍不住说一句:“不要畏惧失败,要正视失败,从中提炼出供团队、成员学习、改变的一些正确的经验和方法。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我所提的两种方式可以归纳到”预测型生命周期“,何为预测型生命周期?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和ASP一样古老,即提前进行大量的计划工作,然后一次连续执行,直至项目编码终结。在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商业或功能的交付。这种方法有效,也有弊端。这里只讲弊端,设想一下这么个场景,A集团下分部IT,某天接到A的指示,做一个OA系统。OK,部门负责人开始走”分析->设计->创建->测试->交付“这么一个流程。逻辑上没有问题,但A只有在IT部交付那一刻,才知道软件的功能。该过程期间A一直在想,这群人在做什么?是不是在偷懒?进度无法得知,那么,奖金、KPI怎么算?IT部负责人在人员气氛不稳时,向A申请经费或时间来活跃气氛,A会同意吗?往往是开始A对IT部很信任,越往后信任度越低,自然各种福利待遇会逐渐减少。团队成员会觉得被无情压榨,部门负责人也相当委屈,长久以来,效率低、士气低、人员流动性大。上节我们有讲过团队人最重要,人才流失产品质量往往大折扣。最终两个结果,1.负责人引咎辞职;2.产品严重不符合预期,后期不断的修改,人员怨声载道,工期一拖再拖,项目以流产告终.....

迭代型生命周期:这种方法允许对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反馈,从而改变和修改工作的方法,项目复杂度高、变更频繁适用这种方式,自然”瀑布式\预测型生命周期“也适合这种方式。优势在于反馈-更改,进度可控,质量可控。相信很多企业在用这种方式。

基于第一种的方式,我们更改下故事;小A接任上一任负责人,负责项目开发。小A基于以往踩过的坑,决定采用定期向总部交付,那怕软件不完整,也要交付。

我们来看看小A是怎么做的,每次交付时,会在集团区里进行汇报:

1.本周期更新了什么。

2.参与人有哪些。

3.测试人员有哪些。

4.下次预估会交付哪些内容。

收获自然受到集团的好评,集团知道进度可控,对IT部信心增加,那么集团/客户会更放手让团队去施展。笔者一直认为”一个好的领导,做事要有策略、手段。敏锐感知团队、客户的动向,发现异常后及时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调整,将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踩着部下向上爬..一味的去迎合客户、上级,会翻车的。“

扯远了,还有个好处是,通过这种方法,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方向不会偏离,质量有保证。组员不会因为无休止的修复未预料到的需求,加深组员对产品、对团队、对领导者的信心,逐步像敏捷过度。这种就是增量型生命周期。

再讲一个故事,最后一个。小A通过"增量型生命周"发现,队员已经习惯这种高效的方法来工作且收获颇深。小A决定换一种方法,即采用故事、将故事拆分成一个个章节,通过卡片、时间盒的方式进行研发。

真正做到客户/领导/组员对当下工作清晰明了,每日组员主动领取任务,通过看板、软件等方式进行质量进度管理。Scrum/负责人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盒、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掌控。小A深知人是有惰性的,要怀疑一切,故小A无时无刻在调配组员在工作中需要的各项组员,严格把关,真做到”领导分配->组员领取“到”人人主动拉去任务,领取->反馈“的过度,人人都是团队的小主人,领导负责人即使仆人。正是通过”需求->分析->设计->创建->测试“这种方式基于”迭代的敏捷生命周期方式“,将需求隔离,限制WIP,小A职务获取了更高一步的提升,团队人员收入也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客户/公司利益得到最大化,实现双赢。

当然还有基于流程的敏捷生命周期:从TODO List中提去部分功能开始工作,而不是按照基于迭代的进度计划开始工作。工作流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限制在制WIP数,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需求表更式的返工,有团队、业务方决定规划、产品评审与回顾。

”需求变更->分析->创建->测试->限制WIP数“流程进行开发,是流程性敏捷生命周期的特点。WIP是丰田最早提出并应用的,关于WIP将会在专门的课程讲,此处不赘述。

方法 特性 动作 交付 目标/成果
预测型 固定 整个项目期间执行一次 单次 管理成本加大
迭代型 变化 重复直到正确为止 单次 正确、有效
增量型 变化 对给定的增量执行一次 频繁部分 速度
敏捷性 变化 重复直到正确为止 频繁部分 将客户利益最大化

迭代和增量型时敏捷生命周期的两个重要概念:

迭代:像素描或临摹,通过每一次的交付,反复求真的过程,使软件/项目的质量越来越清晰,从而提升软件/项目的质量。

增量:像拼图,每次交付多一点,通过功能数的不断累积,使软件/项目的质量越来越清晰,从而提升软件/项目的质量。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疑问,讲了这么多,到底哪个合适,能不能两个都用?恭喜你,你已经步入敏捷的开发模式中了。

混合生命周期:项目并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人,项目也不例外。需要通过各种组合,根据周期的不同来组建适合团队的敏捷方式。例:”预测、迭代、增量、敏捷:迭代型、增量型“的组合或协调(仆人)式的方法,Scrum、看板、XP等要素构建一个跨职能的方案,来指导小组成员,包括冲刺计划、日立会、评审、回顾/复盘的方式进行敏捷项目开发。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最好的方式创造最大商业价值。

最后在啰嗦一句”没有固定的一种模式,只有符合当下的多种组合“,团队的经验水平、客户合作度、项目需要多个团队合作、组员缺少敏捷方法的经验等都应列为考虑的因素。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和霰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许多弹伤。

而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开始愈合了。
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思想的诞生》附送语录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tun/p/1202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