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最近两个月,我在读《人类简史》。

这本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以色列人)还写有此书相关的另外2部作品,按出版时间顺序是:《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

其实我看的这位作者的第一本书是《未来简史》,但是当我看到《人类简史》的时候,我更觉得《人类简史》对我的影响要大于《未来简史》,因为从我个人观点来看,此书提供了一个基于时间轴上的人类历史世界地图般的鸟瞰全貌。(觉得比中学历史教材还要写的更有代入感,作者特意为各个不同出版地区的版本做了一些本土化的调整,例如书中举了一些和中国相关的一些例子)

有了这个模糊的世界地图后,日后读到对某一小段有细致描写的作品后,可以往这个框架里插入。并且可以利用这个最大的框架作为插入的详细个案的索引或用作寻找不同个案的联系的线索。

整本书的起点是从人类物种的起源开始阐述起的,融合了一些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描述了除了今天仅剩的智人以外的如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种的迁徙和演化情况。

后面又阐述了人类这种在当时的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中间的尴尬位置的物种,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发明并利用了人类独有的制胜法宝:只存在于主体间的虚构的力量。(讲故事的能力)

利用这个强大的工具,产生了诸如基于人类的想象力而诞生的 宗教、古代部落等,将众多零散的人拧成一股绳的能力。

狩猎采集时代的人就借助于这股主要力量,在地球上开始向各个地方迁徙。但所到之处的生态环境也会惨遭毒手,各种证据表明人类所到之处,几乎各种当地的大型动物(如长毛象)和物种数量都会在短时间内灭绝和下降(几乎都是猎杀行为所致,和所谓的全球气候变化几乎没有多大关系,此时的人类对于原始的生态环境而言,犹如地球瘟疫一般)。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8149692 查看本文章

后来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嫌到处迁徙太过麻烦或者一些其他不知道的原因(虚构的故事要求大家安顿下来?),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将采集到的小麦,或野生的山羊驯化,就近种植在住所附近,进入了农业革命的时代。普通的农民盼望着能够多获得一些收成,吃得饱些,于是辛苦的在田间劳作,并陆陆续续用放火等手段将大片原始的为未开拓地的森林植被烧掉,露出方便进行种植光秃秃的陆地。但是接拉开的却是典型的人吃人的时代的序幕。当他们粮仓满满的时候,其他的盗贼和敌人就以盗窃和掠夺的方式从其他村落手上搜刮粮食,同时也在人类内部进行了阶级划分。(个人理解:军队的起始作用,根本不是用来保卫生命财产的,第一个使用群体暴力进行的活动是强抢物资,之后可能一些部落被逼无奈才陆续建立自己的军队用以保护不受侵略)

虚构的力量也越发强大,埃及文明中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个例子,它在当时的作用的一部分犹如今天的法律法典,是当时人们的合作手册(也有一些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条文)。

举例:

若某个上等人使另外一个上等人眼瞎,便应害了他的眼

若他使某个上等人的奴隶眼瞎或者骨折,他应赔偿该奴隶价值的一半(以银子支付)

。。。

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需要记住的东西越发的难以用脑子记下,像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就发明第一套人类历史上的文字系统——楔形文字。

第一个记载有文字的石板上的主要内容是:数字。用于记录债务或税务的大麦数量的财经文件。

 

此时的语言文字只具有部分表意功能。

 

随着语言慢慢发展到完全表意时才出现如诗歌之类的作品

例如一份大于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学生生活的书写作业:

 

 

看来这位学生心里是有多委屈。

随后诞生了语言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专门用于处理数字的符号体系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其实阿拉伯数字只是阿拉伯人攻打印度的时候发现的印度数字系统,随后将其传播开后,后人都认为时阿拉伯发明的0~9这套数字符号系统)

随后又讲到从各个角度人类的统一史,三大主要力量:宗教,帝国,货币。习惯的将人们分为他们和我们(其实也可以根本不去区分)

因为文化交流的增多,出现了方便进行交易的金钱——货币。这极大提高了曾经只会以物换物的商品交易效率。

最早的货币有贝壳(大于4000年前,整个非洲,南亚,东亚,和大洋洲都用贝壳交易,就算到了20世纪初,英属乌干达还能用贝壳来缴税),金币,牛角等。

金钱也是基于只存在于人与人主体间的虚构的力量而诞生的工具,金钱突破了宗教和帝国的局限性,金钱时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但同时金钱也有黑暗的一面。虽然金钱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间共通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时某些神圣的价值观,而是金钱本身以及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等到钱渗透冲垮了社会、宗教和国家所筑成的大坝,世界就成了巨大无情的市场。(想想看如果阴差阳错的你成为了东印度公司进行海上三角贸易时,被当成货物一般存在的奴隶时,背后的力量之一也是金钱)

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

科学的革命,起源于人类承认自己的无知,开始探索未知。

  1.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2.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基于先验的推理,和后验的观察)
  3. 取得新能力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共同核心:收集各种实证观察,并以数学工具整理

科学和科技并不是从人们认识到他们的一开始,就是孪生兄弟一般紧密相连,科学和科技还是完全不相同的领域

而是大约在17世纪的时候由培根发表《新工具》时才算是科学和科技变得紧密相连的时候。

再往后帝国与科学的联姻,在16、17世纪的时候,解决了远航船员出现坏血病的问题,西班牙派出远征队驶向地图上的空白区域,征服阿兹特克等

征服者为了给自己按上好名声,虚构了一些故事(此时的虚构是用作只为自己好对被征服者无利的谎言)

以英国作家Rudyard Kipling的话说,这是一种“白人的承担”(不光是所谓的白人,这应该是任何人都可能被激发起的为了自己的目的,让自己的作为正当化的掩耳盗铃的行为,为了摆脱一些心理上的困扰)

 

 

随后又说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资本主义有他的一份功劳

曾经的人们不相信整块市场所代表的“大饼”不会变大,只是一个你多分一块,我就要少分一块的零和游戏。

如果那时候想要创业去开面包店只会遇到这种恶性循环

 

但是资本主义中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是,让人们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并借由货币的信用贷款功能,提前将资金预支给需要创业的人,等到了未来,创业者真的可以将通过扩大市场“大饼”的方式(如果不是扩大新市场,而是和已有的市场占有者无任何创新的方式,血拼的抢占已有市场这种方式,无疑又回到的零和博弈的思维怪圈中,而所消耗的资金最终必然难以全款归还借贷的资金,所以从全局视野来看,通过信贷进行零和博弈,无异于整个人类社会内的内耗——纯粹的浪费),将成本和利润赚取回来,然后再归还先前借走的资金,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达成双赢的局面。

 

而资本主义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把生产所得的利润再次投入回生产中,形成类似循环的方式

 

银行借贷太多可能会引发金融问题,现代银行的规定一般是银行内拥有的实际资金,最多以10倍价值进行借贷。

也就是说如果我往银行里存入100元,银行最多可以将这100元变成1000元借贷给需要他的人;因此如果所有人同时向银行要求取出自己的现金存款,那么银行一定是无法办到的(立刻倒闭),只要银行有借贷出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账面数字中的信贷款项的话,因为他无法拿出和账面款项等值的实体货币(多出的那10倍金额只能存在于账面上)。

基于信用和资本的力量,曾经被西班牙统治的荷兰,才得以脱离西班牙的暴力统治之下,成立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东印度公司,开始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时代的海上贸易发展之路。

在国家的统治下,民族的概念其实也是主体间的虚构事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具体事物,虽然极力的不想让大家知道这一点。

还有后面的几个章节谈到了一些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yy12/p/1141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