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基础---jmeter基础

·Jmeter的脚本构成:
Jmeter的脚本是由很多不同的组件构成,在Jmeter中,组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测试计划:
是默认存在的组件,所有的Jmeter的组件都是依赖于测试计划的。
在这个组件中,可以设置全局变量,可以设置线程组的启动方式。

·Threads:线程组件,又叫用户组件,是Jmeter中的必加组件,是Jmeter用来控制线程计划的。
有三个可选组件:线程组、setUp线程组、tearDown线程组。
这三类线程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当多种线程组组件同时出现在一个测试计划下时,会有执行顺序的区别。
所有的setUp线程组是优先执行的,执行完毕之后,才会执行线程组,最后才会执行tearDown线程组。这个执行顺序和组件在测试计划下的先后顺序无关。

·线程组的设置:在Jmeter中,场景计划就是线程组计划。设置项如下:
·线程数:就是虚拟用户数,即启动的线程的最大数量。
·Ramp-up Period:该选项设置的是启动所有线程所需要的总时间。
PS:在jmeter中,线程的启动方式是平均启动,每次启动一个线程。
启动的间隔时间N=RampUp/线程数
即每隔N秒启动一个线程。
注意事项:该选项影响的仅仅是线程之间的启动间隔时间,并不影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频率(发送请求的间隔时间)。

·循环次数:该选项设置的是每一个线程循环执行当前线程组下的脚本的次数。

·调度器:
注意事项:
·调度器是在点击启动之后才会生效。
·启动延迟的优先级高于启动时间。
·持续时间的优先级高于结束时间。
·线程结束的条件是满足循环次数or结束时间到达。

·Test Fragment:测试片段
测试片段下可以添加的组件类型和线程组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位于测试片段下的请求是不会主动执行的,而线程组下是会执行的。
位于测试片段下的请求必须被调用才会执行,调用方式有两种:
·脚本内的调用:通过逻辑控制器里面的 模块控制器 组件实现调用。
·脚本外的调用:通过逻辑控制器里面的 Include控制器 进行调用。

·逻辑控制器:就是用来控制组件的执行逻辑的。其本质就是图形化的流程控制组件。
逻辑控制器只会控制其下的子组件。

·配置元件:全局组件,一般来说就是用来服务于请求类组件的,提供一些额外的配置支持。

·定时器:是和时间控制有关的组件。

·前置处理器:运行在请求之前的处理器。

·Sampler:取样器,又叫请求,其实就是各种不同协议的请求的模板。
属于必选组件。

·后置处理器:运行在请求之后的处理器。
常用的就是正则表达式提取器

·断言:运行在请求之后,用来对响应进行检测的组件。

·监听器:日志组件,提供了各种日志监控类的组件。

·非测试元件:这个和测试无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http代理服务器组件,用于脚本的录制。


注意事项:
在jmeter中,同一类型的组件的图标是一样的,一般我们都会根据图标去查看。


·作用域:在Jmeter中,配置元件、定时器、前置处理器、后置处理器、断言和监听器这六大类组件都是用来服务Sampler(取样器、请求)。这六类组件的运行机制都和作用域这个概念有关。

·定义:作用域就是组件的作用范围,一般来说,受到作用域影响的组件只会对父级组件、所有同级组件和同级组件的子组件有效。

其中:
定时器、前置处理器是运行在作用域内的每一个请求之前,和先后顺序无关。运行次数等于作用域内的请求的数量。
后置处理器、断言是运行在作用域内的每一个请求之后,和先后顺序无关。运行次数等于作用域内的请求的数量。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endy-0901/p/1189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