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g:写出优秀的博客

前言

    之前写博客的习惯不好,学习效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现在相当于从头再来,以下是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总结。

正文

一、明确自己的主题

考虑好文章面向的对象,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还是帮助他人更好地学习?记录自己学习经历的文章,大可以口语化;而向他人进行解释的,既要保证书面语表达也要适当进行口语化注释。

除了考虑面向的对象,分类也是需要列入考虑范围的。讲算法,讲数据结构,讲比赛,大谈哲学等等,不同类型的内容最好分开。或者说,在讲算法时,题目是次要的,把算法讲好才是主题,同理,题解是不需要太多算法证明的,如果觉得这样有些“不负责任”,也可以适当的贴一些链接。我们需要“抱好西瓜”,至于“芝麻”提一下就行,不必把西瓜芝麻一起装在篓子里————因为装西瓜的篓子注定装不住芝麻。当然,如果确实不是芝麻,肯定是要装起来的,至于是不是,需要自己进行判断。

二、写出自己的理解

一定要避免陷入这样的怪圈————文章写完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自己写的最重要的东西什么了。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止损,因为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于自身而言是无意义。

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避免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搞清楚它为什么发生,并且直面原因。

本人之前学习一些知识时,会找别人的写的解读,学习起来很轻松,结合他人的解释也可以写出看上去质量不错的文章,看起来一切都十分美好。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好。首先,看别人的解读写文章,无异于对着答案写作业,这是很具有欺骗性的,以为自己理解了,实际上理解只在此时此刻,过十天半个月或者半年之后,自己的目录里相当于多了一篇别人的文章,还是得重新进行学习,欠下的总是要还的。而且,学习只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除学习外的一切都只关注个人如何输出,学起来轻松不等于写起来轻松,这中间需要经历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写博客促进学习的关键就在这里,于己而言也只是促进。饭吃进自己肚子里之后再吃健胃消食片的用处肯定是更大的,如果饭在别人肚子里,蓝瓶也帮不了自己。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kgmfgm35/p/1180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