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bok使用、工作原理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ThinkWon/article/details/101392808?tdsourcetag=s_pcqq_aiomsg#commentBox

一、常用注解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几个注解:

  • @Setter 注解在类或字段,注解在类时为所有字段生成setter方法,注解在字段上时只为该字段生成setter方法。
  • @Getter 使用方法同上,区别在于生成的是getter方法。
  • @ToString 注解在类,添加toString方法。
  • @EqualsAndHashCode 注解在类,生成hashCode和equals方法。
  • @NoArgsConstructor 注解在类,生成无参的构造方法。
  •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注解在类,为类中需要特殊处理的字段生成构造方法,比如final和被@NonNull注解的字段。
  • @AllArgsConstructor 注解在类,生成包含类中所有字段的构造方法。
  • @Data 注解在类,生成setter/getter、equals、canEqual、hashCode、toString方法,如为final属性,则不会为该属性生成setter方法。
  • @Slf4j 注解在类,生成log变量,严格意义来说是常量。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UserController.class);

二、Lombok工作原理


在Lombok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添加相应的注解,无需再为此写任何代码。自动生成的代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核心之处就是对于注解的解析上。JDK5引入了注解的同时,也提供了两种解析方式。

  • 运行时解析

运行时能够解析的注解,必须将@Retention设置为RUNTIME,这样就可以通过反射拿到该注解。java.lang.reflect反射包中提供了一个接口AnnotatedElement,该接口定义了获取注解信息的几个方法,Class、Constructor、Field、Method、Package等都实现了该接口,对反射熟悉的朋友应该都会很熟悉这种解析方式。

  • 编译时解析

编译时解析有两种机制,分别简单描述下:

1)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

apt自JDK5产生,JDK7已标记为过期,不推荐使用,JDK8中已彻底删除,自JDK6开始,可以使用Pluggable Annotation Processing API来替换它,apt被替换主要有2点原因:

  • api都在com.sun.mirror非标准包下
  • 没有集成到javac中,需要额外运行

2)Pluggable Annotation Processing API

JSR 269自JDK6加入,作为apt的替代方案,它解决了apt的两个问题,javac在执行的时候会调用实现了该API的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编译器做一些增强,javac执行的过程如下:

lombokå·¥ä½åç

Lombok本质上就是一个实现了“JSR 269 API”的程序。在使用javac的过程中,它产生作用的具体流程如下:

  1. javac对源代码进行分析,生成了一棵抽象语法树(AST)
  2. 运行过程中调用实现了“JSR 269 API”的Lombok程序
  3. 此时Lombok就对第一步骤得到的AST进行处理,找到@Data注解所在类对应的语法树(AST),然后修改该语法树(AST),增加getter和setter方法定义的相应树节点
  4. javac使用修改后的抽象语法树(AST)生成字节码文件,即给class增加新的节点(代码块)

通过读Lombok源码,发现对应注解的实现都在HandleXXX中,比如@Getter注解的实现在HandleGetter.handle()。还有一些其它类库使用这种方式实现,比如Google Auto、Dagger等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8322527/article/details/10249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