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1 听说在家就能悟道,是真的吗?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悟道的人不用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之事;不用往窗外看就可以知道天道。

获取信息要尽量获取有用的知识,并且要依循天道的方向。而天道无须出门就可以领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我这些天一直在外面走,讲课、访问、参观等等,虽然比较疲劳,但是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其中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就是,走到哪,大家都说罗老师,我们正在听您的《道德经》,从一开始一直听到现在,我听完很感动,尤其是我在惠州,应惠城区的政府邀请,去给大家做了一场公益讲座,讲《道德经》,结果当地政府很多领导都跟我说,我们天天坚持听您《道德经》,受到很大启发,明确了我们为老百姓做事这颗心,尽量把自己的名誉、地位、利益放下,我听完特别开心,他们非常真诚的跟我沟通这件事,我非常开心。我觉得,如果对大家真的有启发,做这件事就值得了,尤其是这么多朋友在听,确实让我很感动,还是要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接着讲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七章很有意思,有些话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还在说。这章讲什么?我们一点点来学习。老子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我们先学这两句,这话很有意思,真正悟道之人,明白“道”以后,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发生的事怎么回事,天下怎么运转的。“户”当我们的门讲,实际“户”是指单扇的门,我们的“门”才是对开的,现在看这字就能看出来“门”是对开的,“户”就是其中的一半,单扇门,老子说,不出这门就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天下运行的规律。“不窥于牖”,“牖”当窗户讲,你都不用往窗外看一看,您在屋里坐着,就知道天道了。

这两句话,在过去的知识分子里面,其实大家经常讲,经常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说明很高明,这人的见识很广,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吹牛,说这人高明,不出门就在家里什么都知道了,也不看窗户就什么都知道了,有人说这也不算吹牛,在家里一看电视,把互联网一打开,什么都知道了,古代人没什么高明的,不是这意思,要这么讲,好像我们天天手中拿一个手机就什么都知道了,其实未必。

老子这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是这样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所了解的事情大致分几类,第一类是哪发生了新鲜事,也就是新闻,这种新闻随时发生,我们身边甚至远方发生了什么事,过去在古代,基本一个村子里面,因为没有可能走太远,一个村子里面,谁家跟谁家打架了,谁家婆媳关系怎么样了,就这些事,事不多。可是现在这样的事就多了,现在的事多到什么程度?我们一打开网络看网页上,事情太多了,各种各样的新闻杂七杂八的,朴槿惠怎么样了,美国克林顿的媳妇怎么样了,等等,中东又怎么样了,各种各样事,甚至包括哪个国家,哪个狗掉井里面了您都知道,因为新闻报了,怎么去救狗,救爬上树的猫。哪个地方风把汽车吹偏离道路了,掉水里了等等,这样的事特别多。

这些叫新闻,我们每一个人有天生的想了解新闻的本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想知道周围发生什么事了,好奇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品性,我们想知道发生什么了,了解周围动态,尤其喜欢了解负面新闻,这叫负面偏好,心理学术语叫负面偏好,古代负面的东西有可能会影响我的生命,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负面的东西,比如鹿在走的时候,一旦出现狮子的斑纹,马上就会警觉,就会关注它,因为这个东西威胁你生命。人类也一样,人类也喜欢关注负面的东西。曾经有个新闻大佬讲过,办报纸很简单,就是凶杀、政治丑闻加色情等等,这些东西,只要里面有点这个色彩,报纸卖得就好,这是国外办报大亨讲的,他们从盈利为目的讲这件事。负面的东西人们更关注,关注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哪地方地震了,谁掉井里了,这是我们喜欢关注的。

但是这些事对我们真的有那么大用处?其实没那么大用,这些新闻走遍天下,看遍了猫掉井里,看了100多起了,对您的人生没什么改变,您从开始的好奇,后来变成习以为常了,这些新闻多了没什么大用。我们的人生其实很多人,相当大的精力都耗在这些新闻里面。在古代简单,就村子里面这点事,你的心是相对的静,现代人能看到的事太多了,而且专门有各种媒体提供这些,打开网页、新闻看,您能记起一年前的新闻吗?全都记不住了,杂七杂八、八卦、奇怪的事,全都忘记了,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大脑被这些新闻每天占据,看网页我们做过调查,看网页的人里面,大多数时间在看无用的信息,这好不好玩?那有没有好玩的事?那什么悲惨的事?那个什么样了?看这些,好多人本来是干着工作,电脑打开干工作,干着干着好奇心上来,又把网页打开去看这些无聊的新闻。

跟各位实话实说,其实这些东西,第二天您都未必记得起来,转眼就忘。这些东西,您往外走得越远,其实看得越多越没用,好像我们很多人今天看这朋友圈,其实您看点有益的文章可以,但大多数人看的是他到哪吃东西去了,他又吃了烤鸡翅,他又吃了羊肉串,他又怎么去吃菲律宾的菜,他又旅游去了,他上哪拍的照片,看的全是这些。朋友圈里几百个人吃各种东西,您每天都关注一遍,您每天吃的就是一日三餐,可是您关注了几百个人每天吃什么,您觉得用得着?这些事大部分没用的,这是第一部分,我们人类了解内容,新闻。

第二部分,我们了解的是知识。知识与那些杂闻是不同的,知识是一些劳动技能,一些提升你的技能,或者是要了解的学问,这些东西是有用的。比如说我去看中医书,中医书里的方子怎么治病?怎么来分析人的舌相,怎么判断身体出什么问题了,用什么方子治?这些不学是不知道的,这东西叫知识,是一种术,技能的东西是术层面的东西,技术的“术”。这些内容对人类是有用的。如果能够把前面获取新闻的劲头拿来去获取知识,坦诚的讲,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大半的人,人生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很多人整天晃来晃去,看着报纸、新闻,整天无所事事,人生没任何改变,可是您整天捧一中医书,天天看、天天看,一定有进步。

比如说,怎么搞电脑?天天看电脑书,怎么去设计动漫,天天看,您做得一定越来越好,这部分内容可以提升我们。问题又来了,这些东西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大家说,中医书越看越多、越看越多,不一定。大家又问了,怎么可能?罗老师,您刚才说天天看天天看,我们人生会获得提升,就是有这种可能的,您有可能提升,但是还有其他可能,未必越多越好。如果您把方向搞错了,这东西可能越做越糟糕,比如学中医,学得越多越好?不一定。您天天看,可是动机是什么?终于知道乌鸡白凤丸能治痛风了,上网看文章、记述,看到罗老师这么讲的,我把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买来,把包装皮刮掉,再印上我的包装,印上我设计的包装,我说这是从日本进口的痛风特效药,我卖了就能赚钱了,暴利就来了,看一卷有用,看书能让我发财,这看得越多,方向搞反了,想到卖假药去了,结果可能犯错误就越犯越大。

在这些知识上,还有一类是“道”。什么是“道”?世界运行的规律,世界应该怎么去运行?我们怎么去向更好的方向走?这叫“道”。“道”就是知识前面的正负号,代表了方向,如果加上个正号,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如果离开了“道”,加个负号,所学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你犯错误的基础。比如说,有的研究化学的博士,在实验室做着做着,发现这东西能制毒品,于是开始在实验室里提纯毒品,利用学校做科研的实验室来提纯毒品,最后锒铛入狱,因为他把方向搞反了。“道”是最后一部分,我们应该获取的内容,我们学的除了那些杂闻,我觉得杂闻类东西越少越好,我们要学习知识这部分,最后统领的是“道”,这部分知识是每个人必备的,必须学的。

“道”从何而来?其实,“道”的规律一直放在那里,如果看圣人书看明白了,知道什么是“天之道”,比如《道德经》老子给我们讲了什么是“天之道”,我们按照“天之道”那种无私的,为大家做事的状态,我们效仿它去制定“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就是放下自己利益为大家做事,不考虑结果,但去做善事,不问吉凶,这就是“道”,如果懂了这个,您人生做事就顺畅了,所有的知识都变成正面、积极的东西了。

最后学的“道”是最关键的,问大家个问题,这个“道”需要满天下去走?实际上是不需要的。老子已经给您讲了,圣人给您讲了,您学了以后,老子说得很清楚,“不出于户”,您不用出门了,“以知天下”,知道天下会怎么运转,因为“道”在起作用。您一看,这世间这些事全是按照“道”的规则做,翻开新闻一看,“得道者多助”,什么是“多助”?因为得道了,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了,大家来成就您,这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没按“道”做事,做领导为自己捞取,不为老百姓谋福利,别人就不支持你,叫“失道者寡助”。

您看《天下》,翻开财经版一看,公司的兴衰,为什么公司兴旺了?为什么华为兴旺了?因为任正非给自己那么大的公司留的股份,老板留的股份就是1.4%,剩下股份分给员工,“得道者多助”,公司兴旺了;为什么“失道者寡助”?老板天天赌博,不顾员工利益,天天赌博,沉溺于赌场,员工不支持他,所以员工天天吃回扣。本来是4000块钱的东西,进货就6000块钱进,别的公司去买全4000块钱,我们不但不往下压价,还涨价,6000块钱买,因为我吃2000块钱回扣,所以公司开始衰落,这叫“失道者寡助”。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您还用每天跑100多个公司来研究吗?用不着。所有公司都是这么运转的,这叫“不出于户,以知天下”,因为你不需要了解太多了,圣人们已经为你验证过了,你再看一下,明白了就可以了,您去做就行了,这叫“不出户,以知天下”。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的意思,是我不用往窗外看就知道“天道”了,“天道”就在这,老子已经给您讲出来了,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不考虑回报,您把事情做好,回报自然来找您。如果领导者能做到“无我”,放下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利益的追求;利他,利员工、利众生,大家来支持您,您的组织就越来越大,这就是“道”,您还用出门去跟探讨?不用了。老子已经给您写出来了,明白“道”以后,不用再多探讨了,在家里坐着就知道“天道”就是如此的,您去按照“天道”做事就行了,这就是老子讲的“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这是老子这两句话给我们讲的道理。

我们如果明白这点,心中坦然了,知道“道”了,上班扬眉吐气,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不用考虑回报、结果,什么把我评没评上?把我放没放到更高位上?算了,不在意它,但去做事,推举我上来,我也更好的做事而已,没给我,我接着做事,不在意回报。这么坦然的状态就是明白“天道”的感觉,您还用出去探讨?还纠结?不用纠结了。老子讲了,这个状态是非常好的,这种非常坦然的状态,叫“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我们向着这个境界一点点去追求,一点点去走。

今天就分享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接着来跟大家分享,各位如果觉得我讲的有道理,希望大家分享给您的朋友,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七章2 “八卦小道”可不是正道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了解太多可能会陷入“知识障”,导致无法接近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

今天是周一,我们开始新的一周了,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四十七章,在第四十七章里,我们前边讲了,老子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今天我们学这句话,“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这话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你往外走,你走得越远,你希望了解的越多,但是你可能知道的越少。大家说这什么话?我们走的越多越远,我们了解的世界的事难道不就越多吗?所以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应该天下走吗?老子对这样的问题微微一笑,告诉你“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上一周在前边“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里我们给大家讲了,世界上我们需要了解的事,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杂闻,也就是新闻,各地发生的新鲜事,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的事。我们希望去了解,我们希望了解别人身边都发生什么事,这世界上其它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我们人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我们对其它可能不喜欢了解,但这一部分我们是乐此不疲。

第二部分属于知识,前边的杂闻多了没什么用,但是知识是有用的。知识是我们生活、劳动的技能,这些内容不断累积,我们人类其实能进化,不是靠我们知道新闻,不是靠我们知道哪个狮子又吃了一只羊,狮子跟豹又打起来了,不是知道这个,您天天知道这个进步不了。我们为什么能进步?是因为我们会钻木取火了,我们能够搭建房屋了,我们怎么把木材做得更好、粮食种得更好,杂交品种,最后变成能够广泛种植这样的作物了。这叫知识。我们能够变成今天的人类,跟知识的积累有关,所以生下来,您说小孩为什么花那么长时间去上课、上学呢?天天在外边跑、玩多好啊,天天玩玩到大,那多自然啊,不行的,因为您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到硕士、博士要学技能,比如说医生学到博士出来了,您号脉给人开方子能治病,这是要学的,不是您天天在外边跑、玩就能学会的,所以这部分叫知识。

最后一部分叫“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天地,我们社会运行的规律,如果懂了“道”以后,我们再去做事,这知识就有用了,那些新闻你也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所以“道”是其中的规律,“道”是我们最后需要了解的。这是三部分内容。

在这三部分内容里,我们人类偏好前边那个新闻、杂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它叫八卦,我们人天生喜欢八卦,谁家谁家打架了,开心,他家两口子打起来了,我们喜欢这个。最后这部分“道”,我们很多人却没有意识,也不知道掌握这个东西有多重要,所以老子强调“道”是很重要的,规律你掌握了很重要。老子为什么说“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呢?因为对于前边那部分内容,那些新闻您走得越远,您看得越多,我估计您的脑袋越混乱,是不是这样?

我问大家个问题,比如说您每天上网浏览那些花边新闻,这些新闻都是什么内容呢?我觉得我们所看到的网页基本上都是为您准备好,投您所好的,就是您喜欢看的,这都是有选择的,您喜欢看什么,慢慢慢慢的这些东西就给您提供,因为它有收视率、阅读率,这些东西往往都是人性的弱点暴露出来。比如说我随便打开一页,一个我们门户网站的新闻,上边就会出现什么呢?我随便念一下今天第一页的热点排行,第一条曝科勒性欲极强犹如18岁少男,跟小报一样;第二,张纪中逼樊馨蔓签离婚协议,还发生肢体冲突,这是八卦;第三条是电动车,我估计是广告;第四条,曝科勒让TT凶狠犯规哈登,这是冲突的;第五,房屋自操刀装修房子,网友叹服;第六,曝董芳卓让C罗给自己推荐工作,外媒让他坠落。这就是热点排行,大家最喜欢看的排在前边,您说都是什么东西啊?都是这些。

我们再来看看娱乐榜的,娱乐我最喜欢的,娱乐榜:第一条,舒淇秀事业线,提裙子防走光,这叫新闻吗?我实在不好意思念,您讲讲人事业怎么样,演电影怎么样,演这样东西;第二,林志玲穿紧身裙秀丰满身子,这是新闻标题;第三,钟丽缇穿透视装内衣隐现,这是新闻标题。您瞧网上都是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属于八卦,就是他投其所好,为了增加阅读率,过去人们是出行到人家村子了,你们村子有什么好玩的事?我们这村子姑嫂打起来了,也是这样的新闻,今天我们已经用现代媒体把这种出行能看到的东西,一下全呈现在你眼前了,我们看到如果为您呈现的平台,没有责任感的话,为您呈现的是投其所好的就是这些东西,这就是中国主流的几大门户网站之一的一个门户网站这一天的内容,我们一看就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您知道以后,对您的生活有大的提升吗?您能改变生活质量吗?不可能的,您八卦虽然脑袋兴奋一会儿,然后您该做什么做什么去,您不会获得任何提升。而且这些东西多了不但不提升,您还会脑袋越来越混乱。因为它带给您的是欲望的增加,各位记住这句话,叫“欲望的增加”。

我们看到了美色、美食、美景、好车、好包等等,我们越看越多,您要没互联网,您哪知道什么叫prada包啊,您哪知道世界名模都穿什么衣服,可是您现在都知道了,知道以后就觉得这些东西才代表身份呢,我为了让自己身份高,就应该买,所以老公,去给我买个Burberry包和prada包等等,要买去了,您不知道还好,越知道您的欲望越来越多,当您欲望多了以后,您离“道”就会越来越远,所以老子讲,“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这个“知”不是您知道八卦的“知”,而是您知道“道”,叫“知道”。您知道“道”的这个道理,就会越少,您离“道”就会越来越远,因为你往外边走,看到的是太多引起你欲望的事了,而且很多事都是在重复的发生,您用走那么远吗?

有朋友讲,我就出去不看那些八卦,我看美景、看景色。坦诚的讲,我当年也特别想知道外边的景色什么样,就像小时候我面对一座大山,我到姥姥家有座大山,我总想知道山那头有什么东西,所以没出去走的时候,我特别希望知道,各地的美景到底什么样,我真想去看看,但是当时没有条件,我说过我曾经十年在家里读书,没有出过门,后来博士毕业了,宣传中医,有机会到各地去走了,这一走我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发现每一个地方的景色,其实本质上大同小异,说实话,有些地方还没有传说中好呢,我只是去验证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地方,原来这么小,原来没有想象这么好,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实际上都是重复的。

我们所看的美景,没什么更奇怪的,石头只不过怪一点而已等等,山峰怪了点而已,但是都是山峰,所以我现在到哪去,虽然有很好的美景,但是我经常宅在酒店里写东西,大家说你怎么不出去逛?好不容易来一次,我说这些美景我觉得都是一样的,除非到了特别特殊的地方,比如到新疆了,景色迥异等等,一般内地景色都很相似,这就是它们在重复,所以你无需真的全走遍,即使我们真的全走遍了,收获也未必那么大,这是前边部分新闻的东西。

中间知识这部分,我说知识这部分是不是我们了解越多就越好呢?未必,在佛教里有个词,叫“知识障”。就是知识引起的障碍,佛教认为有时候你所知道的知识,如果你太固执于知识,反而不能接近真理,不能接近真的佛法,是不是这样呢?在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如此,比如说有些知识分子你跟他讲佛法,或者讲“道”的原则等等,他不接受,为什么?他已经自己形成了特别强大的、坚固的知识系统,就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每一看佛法,佛祖讲的话,他就想这科学吗?对吗?能验证吗等等,所以知识分子学佛法有时候就特别慢,这是真实存在的,就包括我自己在接受佛法时,经过很长时间的波折,每看一段佛经就想这科学吗?这能验证码?真的假的?这是真的吗?历史有文献记载吗等等,如果一个普通人一听,老太太特别虔诚,为什么?因为她很简单,讲的感动我心了,真是这么回事,那我修佛吧,一点点可能修的很高,比如说佛教禅宗的六祖慧能,一个大字不识,因为他没有先入为主的这些念头,所以一听佛法豁然顿悟,他就没有“知识障”。

我再比如说,很多理科学生就不接受中医,为什么?因为他先入为主的建立了一套体系,就是所谓科学的体系,中医什么阴阳五行?在哪呢?肝木,肝里有木吗?你解剖一下我看看,心火,心里边有火啊,不烧死了你,不科学,他认为这就不科学,中药能治病,凭什么治病?吃下去就治病了?怎么去泄心火了?你给泄一下看看,用水往上浇啊?不科学。所以他先入为主认为不科学,这叫“知识障”。这种“知识障”他越学的多反而越不能接受新的东西,有可能越不能接近“道”。

所以老子讲,“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这些东西出去了解得越多,有可能越不接近“道”,大家会提出个问题,难道出去走和去看知识一点用没有了吗?不是的,是有没有“道”去指引,我们说的新闻、知识,最后“道”最关键,你有了“道”以后,您再看知识,您会融会贯通,其实可能会省很多力气,不用走那么远,您就已经完成任务了,达到预想的结果了。那些新闻,按“道”一看,了然于胸,人世间在反复的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比如说,所有的婆媳关系闹不好,基本上原因都是相似的,都懂“道”了,都放下自己为大家想一想,就都不再吵架了,所以生活中的所有关系,如果按“道”去指引,你会发现豁然贯通,如果不懂“道”的话,你会觉得每一个都新鲜,其实每一个都在重复,就不需要走太远,所以老子讲“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并不是说不让你往外走了,而是说如果你不懂“道”的话,你越出去往外走,你所接受的新闻和知识越多,这些内容可能就越成为你了解真理的障碍,老子的这句话其实是在讲“道”的重要性。了解“道”了以后,不用往外走多远,你就已经了然于胸了,可是如果不懂“道”,您往外走得越多,欲望越多,有可能离真理就越远,所以我们如果不懂“道”的话,我们生活中就好像蒙着眼睛走路一样,懂了“道”以后,再一看,大街小巷了然于胸,看得一清二楚,你走路就走得顺畅。所以我们特别感谢老子老先生,古代圣人为我们把“道”这么一点点清晰的给写出来,我们人生就不至于困惑了,为什么要学国学?学国学就是开我们心智,让我们心中更加清楚,我们该怎么做事,给我们做事的一个法则,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过程啊。

朋友们,我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分享老子讲的《道德经》的内容,我们今天聊到这儿,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七章3 内心安定,便无需外求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来听听老子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接着讲第四十七章,老子说,“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这三句话什么意思?老子接着前边讲,前边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然后老子解释说,所以这些圣人,老子讲的圣人是谁呢?是做学问的、高明的人吗?不是,而是有“道”的领导者,讲的非常清楚,《道德经》里的圣人讲的都是那些境界比较高的领导者,所以这些境界特别高的、悟道的领导者,“弗行”,也就是说不远行,“而知”,他都知道这个情况了,这话什么意思?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并不是说圣人连门都不出,多少里以外一条狗掉井里了他都知道,圣人不是知道这些事,我们首先要明白知道的并不是那些新奇的事情,花边新闻之类,哪位明星把肩膀露出来了,圣人不是想知道这些。圣人们什么事不出门就知道了呢?圣人们所不出门的就知道的是“道”的规律,世间该怎么运转的?其实他已经了然于胸了,所以他不用再去远行就知道这些“道”的规律了。

“道”的规律是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原则,我们世界是一个整体,你发出什么,世界向你回馈什么,而且回馈的很多,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放下自己的私欲,为大家做事,大家回馈你更多的支持,你的事业就成了,这就是领导者法则,也就是说这种无我利他的状态能够做好领导者,这种法则圣人们不用出门,不用远行就知道了,这些东西不用外求,因为你考察自己周围的事,身上发生的事就知道了。这话是不是告诉我们不用出门了呢?不是的,您想出门旅游没问题,看看外边的世界什么样,想获得这些知识这类的东西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这种“道”的法则,我们听完了知道了,不用再往哪走了,其实就这么多内容,所以这就叫“是以圣人弗行而知”。

“弗见而明”就是你没有到处去看,您的心里还非常明了、非常清楚。“明”字各个版本不一样,帛书的乙本写的是名声的“名”,王本、严本、傅本、河本写的都是名声的“名”,只有韩非子引的是“不见而明”,明亮的“明”,我们觉得明亮的“明”应该是对的,名声的“名”应该借音写过去的,也就是说圣人没有到处去想、去看到底怎么样,没有去过分探求,但是心里已经明了了,明了的不是那些杂七杂八的杂闻,明了的是“道”的原则,也就是说,人家没到那,但是心里明了就是这么回事,世界是就是这么运转的。无我利他你就能做好领导者,因为大家会来成就您,就这么一个原则,这叫“弗见而明”。

最后一个最有意思,叫“弗为而成”。大家会想,“弗为而成”这是告诉我们不作为,这事就成了?圣人们很容易不出门什么都知道了,没有什么看什么都明白了,不去做事,这事居然就成了,这就是老子讲的“无为而治”。什么都不做,顺应自然之道,事情就成了,其实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必须要根据前边两句话来理解,“圣人弗行而知”,知道是什么?知道的是无我利他的“道”的原则。“弗见而明”,什么明了于心了?什么东西在心里边明了了?一定是无我利他,放下自己私欲,为大家做事的这种“道”的法则,您明了了这个法则,也就不用到处去找那些见闻了,到处去看,观察了。最后“弗为而成”成的是什么?成的是您的事业,为什么会成就事业?因为您按“道”的原则去做事了,“道”的原则是什么呢?是放下自己的私欲,为你领导的老百姓去做事,“弗为”是什么呢?“弗为”就是放下自己的私欲,不要为自己的私欲去捞取、作为。所以前边都是铺垫,老子本章最后一句话才是核心,最后的核心是“弗为而成”。“弗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领导者不要为自己的利益去捞取自己的名声、地位和利益等等,这就叫“弗为”,所以“弗为”最后一定会成。

这一章其实是在描述悟道之后的领导者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处于了然于胸的状态,知道“道”的原则以后,心中坦然,就不用再出去到处寻求、外求,这是描述一种悟道者的状态。我们现代人其实外求的状态非常明显,很多事外求。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心态好您的身体就会健康,身心是连在一起的,身体健康心态会更好,心态更好身体会更健康,两者是互动的,从哪个地方解开都可以,所以说有时候我们自己清楚,我们身体的问题,是因为情绪不好引起的,这个时候您就别天天外求了,您要先把自己内心安定下来,比如说您天天上网求这个名医那个名医,这是没用的,很多人陷入误区里,这也是一种知识的障碍,这个时候怎么办?应该内求,我知道我的身体是情绪不好引起的,所以我先把情绪先给自己调理好,放松,经常静坐一下、出去旅游一下、观察一下外边的世界,再回来看看自己的世界,没什么好纠结的,放下一些,看到那些令你生气的人,你要想一下,这个人也是人,一定有什么原因,他也要养家糊口等等,算了,放下,不必太纠结了,所以你不生气了,不生气了慢慢慢慢身体气血开始通畅,身体就有恢复的机会了,所以我的经验是,我所碰到的患者,一旦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了,开始自己调内心,他的病很容易好,甚至自己不药而愈,可是有的天天在各个地方求名医,我觉得这病不能好,因为他太紧张了,陷入了惶恐之中。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患者,来了以后找我,把一排名医的方子全拿出来,都没有效,我说你这个方子吃多久?我吃一个礼拜,一个礼拜就想见效?一个礼拜没见效,换名医,换医生,结果最后全中国的名医治我的身体都无效,那我的身体得的一定是绝症,不知道多重的病呢。其实哪个医生都没让他给你看到底,一个礼拜怎么就那么快见效?所以这个时候他的心是慌的,外求一定要找到好的医生,找到医生的过程是他的一个信仰,结果自己没有注意调心,一碰到这样的人,我觉得肝气不疏都很严重,我说赶快把心安顿下来,赶快静下心来,好好去调情绪,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这样的人其实就是外求过度了,一旦你把原理知道以后,了然于胸了,你就不必再外求了,先把自己调好。所以这是《道德经》讲的道理。

今天老子讲的话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点,老子说“圣人弗行而知”,就是你悟道以后,不用远行你就知道了,不用到处去看就明白了,一定是悟道之人,所以是悟道以后,心中知才可以弗行,明才可以弗见,才不用到处看,没悟道您走会走很远很远,但是会很累,因为你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我给大家来举个例子说明这事,我的人生经过这样的过程,我总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在不明白“道”的道理时,一切为自己,我想发财,我想赚钱,赚钱就是要赶快去看看人家怎么发财的。

我记得我年轻时,20多岁时,我买了好多的富豪传,那个时候的富豪传都是盗版的,从香港影印来的,都是模模糊糊的繁体字,里边有照片,照片都黑糊糊一片,我不知道你们见没见过当年的那种影印过来的书,街头卖的,我也买呀,买了好多富豪传,一本本看,就研究富豪,为什么成富豪了?他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每天早上4点起来,用手电筒照着打高尔夫球,打完了以后看报纸,然后吃完饭上班,4点钟起床有好处啊,于是跟着学4点钟起床,困倦不堪,白天困,起太早了,那个富豪每天吃什么什么,我就研究这些东西了。这就是你所知的东西,你所要了解、见的东西,都是一些皮毛,都是事情外在的体现,您不知道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跟着学外边这是没用的,这是到处想“见”。

“行”,当时也到处“行”,比如听说某某讲在某地有个生意特别好,那个生意极好,那个东西我们要是做就能发财,于是就跑过去,赶快跑过去,听说那边有什么机会,又赶快跑过去,所以我当时处于不断游走的状态,跟大家讲,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时候,知道什么消息了,大客车都没有了,那个年头交通没那么好,有大客车、火车,没有动车,没有高铁,也就是很慢的车,大客车没有就在高速口拦大货车,上去,跟司机说给你点钱,给我带到哪哪哪去,到了我下去自己走,这么跑,当时仗着年轻,到处走,整天在家里呆不住,呆一两天觉得不行,赚不到钱,还要走,听说某某朋友那有消息,赶快跑过去,于是就这么跑,四处去“行”,但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心里没有方向,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行”根本就没有结果。也就是说“行”和“见”,如果你心中没有“道”的指南针,那么你的“行”和“见”很快就会乱的,就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我总是讲,当时我的人生是一团糟、一片黑暗,一事无成,很聪明总想做点事,还能做点,但是做着做着就糟糕了,慢慢各种挫折就来了,然后这事就做不下去了,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所以人生困窘不堪。后来怎么改变呢?后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看到这些同学们学国学,跟着学国学,您说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了,我人生就是从那改变的,如果说一个人真的能改变人生的话,我觉得是要学习,学这种真知,这种国学里讲的“道”的内容,也就是我在学国学以后开始改变的,明白这道理了。

我给大家讲过,最重要的一次改变就是读《金刚经》,这一下明白这道理了,就是要先放下自己,别想自己,那东西没什么大用,先为大家做事,大家一定让您活的更好,这是法则,尽量别想结果,就去好好做就行。所以从这儿开始,放下了,人生一下就变了,从这以后,做事开始为大家做,我尽我所能去为大家传播中医知识,传播国学知识,回报尽量放下,别太在意它,一定会有回报的,生活一定会更好的,但是别在意它而已。就这样人生一下就改变了,创办了一个《养生堂》节目,录了《百家讲坛》,写了很多本书,每天为大家做事,发现自己特别幸福,你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以后,大家来帮助您成就您,您活的更好,而且生活特别幸福,那种感觉非常非常美好,所以人生一下改变了,这就是老子讲的最后一句话“弗为而成”。你没为自己做什么,尽量为大家做,可是大家来成就您,您的事业反而做成了。

我总是讲,您说一个人的人生能不能改变?我说能够改变,连性格都能改变,我之前的性格是非常不好的,非常急躁的,但是现在性格变得平和了一些,改变了很多。命运能不能改变?我觉得是可以改变的,你的心念如何,命运就会跟着改变,整个工作状态都会改变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国学带给我们的好处,老子今天讲的道理非常深,“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心里有了“道”以后,不用到处去走,找机会,也不用到处去找见闻,看看人家到底怎么发财的,你把自己事情做好,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想回报,为大家先做,没关系的,这是“道”的原则告诉您可以这么做,最终可以进入一种“弗为而成”的状态。这就是老子今天要传达给我们的这个道理。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我用自己的例子来给大家说为什么会有这三种状态,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分享《道德经》的内容,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