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1 面儿上的事,都得从根儿上解决

返也者,道之动也

按照道去做事往往会回到本源。

追本溯源,自己的心静了,周围也会跟着安静。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我们开始讲第四十一章了,《道德经》几乎讲一半了,第四十一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虽然很简单,寥寥数语,但是道理特别深。

我们来看今天这句话叫“反也者,道之动也”,在通行本里是“反者,道之动”,简单,在帛书里是“返也者,道之动也”,加了两个“也”字,字也不同,我们通行本是“反”是反过来的反,大家解释成“道”的运动是相反的,很多人理解成但凡跟人相反的想法是符合“道”的,你往东我就往西,这是符合“道”的。比如说买股票,别人在买的时候,我就抛,别人在抛的时候我就买,所以我在股市上就这么发财的,这就是符合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原则,所以我就发财了,您这么理解也可以,就是说经常找一些逆向思维,思维跟别人不一样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全这么解释,凡是反的都是“道”,那就有点问题了。比如说两口子出门,太太说:我今天要上超市,往东边走,先生一定说不行,我到西边踢球,原来这就是“道”,我跟你反的就是“道”,朋友们这么理解就不对了,老子到底在说什么?老子原来的版本,返是返回的“返”,无论是帛书乙本,还是郭店的楚简写的都是返回的“返”。

“反也者,道之动也”什么意思?老子讲的是归根溯源的意思,事物发展发展,最后一定要回到根本上来,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道之动”,按照“道”去做事,往往会回到根源、归根,从这去思考问题,你会有新的启发,因为外边事物林林总总呈现各种状态,但是根源都是一样的,你找到根源的问题,外边的事就好解决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曾经有位大姐找我看病,中医来解释这个问题,什么问题?她失眠、头晕、脸色苍白、怕风怕冷、大便不成形等等,有这么多病症,这么多病症怎么看?上医院找西医,找了好多医生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因为失眠是神经内科的,大便不成形又是消化内科的,怕风怕冷哪科的?我觉得不好划分,没力气又是哪一科的?脸色苍白没地方看。所以如果一个一个病的去治,恐怕治不好,所以看了很多地方,也看不好,后来找到我,就问我,他说我这到底是什么病?我说我真不知道您是什么病,您把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他舌头一伸出来,舌质颜色淡白,特别白,颜色很淡,然后我说您这是血虚,中医讲根源是血虚,血虚的人会有什么表现?血虚的人会失眠,因为血不养心,所以晚上这个人就睡不好觉,血虚的人就没有力气,因为血不能濡养四肢,血不够,四肢没有力量,所以内经里说,血要亏了以后,四肢解堕不收,就是没有力气,血亏了以后怕风怕冷,因为你没有防御系统的能量,所以容易怕风怕冷,血虚之人当然是脸色苍白、脸色不好,为什么会大便不成形?血亏以后,脾血会不足,脾血不足,脾气也虚弱,所以导致无力固摄,大便不成形。

这些症状都是血亏引起的,所以我告诉她吃玉灵膏。当然一开完药,大姐一看,罗博士您给我开的不是零食嘛,能治病吗?结果她一拿出来,过去名医开的方子那么厚,开了那么多方子,那么多好药没治我病,这个零食能治我病吗?我说您吃试一试,结果这个大姐开始吃,一个礼拜过后给我打电话,说罗博士我的病全好了,怎么回事?她把那个龙眼肉一会儿吃一口,一会儿吃一口,当零食,一个礼拜吃完了,全好了。

然后问我这病为什么会这样?我给她讲,就是说现代医学越发展分科越细,研究的越细,怕风怕冷会研究到神经,传递神经、感受器官研究的很细,脸色苍白,毛细血管等等研究越来越细,好比一棵大树,这树有1000个树叶,有一天出现了100个症状,就好比是100个树叶变黄了,那怎么办?一个树叶一个树叶研究,研究不完的,太多了,那怎么办?中国古人就想了一个问题,这么多树叶为什么全都变黄了,一定跟树根有关,如果树根的水多了或者水少了,会导致上边出问题,所以要找到根源,这就是归根溯源来找问题。

所以古人找的根源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瘀血、肝气不舒等等,有这些下边的根本问题,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上边那个树叶自己就变绿了,你没一个一个去解决,你把根源解决好了。所以大家看,像这样大姐吃完了,她就好了,很感慨,说中医真有效,我说是古人的思维有效,古人是找问题的根源,调整根源,如果你一个一个到叶上去找问题,永远找不完,所以现在的医学发展是慢慢在融合,现在很多美国很多的顶级的西医在研究中医的这种思路。

有一次从美国梅奥诊所的出来的何健博士,我讲过这个何健博士在美国梅奥诊所工作,医院特别大,全美国排前几位的医院,他说他那个诊所里集中了美国很多顶级的西医权威,他跟西医权威一聊天,发现这些西医全在看中医书,何博士是西医大夫,这帮美国人一看到中国人就跟他聊中医,他说我不懂,好奇的问这些美国西医权威,你们为什么看中医书?他说这里边有很多先进理念,怎么把人看做整体,看做一个系统去调整它,我们把这些理念拿来,去引领西医的发展,所以何博士对我说一句话,他说你们中医自己都不知道,在引领现在西方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起到什么样的引导作用?我听完当时很感动,何博士这么讲的,我很感动,这是古人思维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优势,就是古人会找问题的根源,把根源调好了,表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是古人的思维方式。

像这样治病的思路太多了,我记得曾经有个小朋友,地图舌,过敏,一测100多种过敏源,吃什么都过敏,最后吃大米都过敏,怎么办?看到舌头,地图舌,地图舌掉的苔里边的舌质很红,我说这很可能是阴虚体质,因为阴虚会导致很多很多问题,眩晕、脱发、眼睛干、嘴干、手心热等等很多问题,其中皮肤出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结果,它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像树有那么多树叶出问题了,您去一个一个树叶研究吗?100多种过敏源,您研究不完,这个时候怎么办?就给你滋阴,我看你树根是阴虚,液体少,我给你滋阴,一滋阴小朋友身体就过来了,过敏源很快就消失了,这说明什么?我们学会看问题,如果寻根溯源,找它根源这来,您会发现问题相对的容易解决。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管理中的管理人,管理人有的时候觉得员工这么难管,管人心太难了,人心简直太复杂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先想领导者自己,领导者先想我的心正没正,我做的有没有纰漏的地方,如果我每天认真上班,每天给大家带来正能量,每天我的心很正,为客户认真服务,您放心,员工慢慢慢慢全会调正的。可是如果您自己每天出去等等,您不认真工作,您心里想着是其它的,我怎么赚钱等等,您放心,员工的心就会乱,所以根源在哪儿?在领导者的心这儿,您把自己的心调好,然后大家跟着做,就会特别好。

很多企业学国学,领导者自己不学,他觉得我这个东西是好东西,我回去让员工学,大家都背《弟子规》,自己不学,您放心,背俩月,这事肯定就没消息了,为什么?领导者自己都不学,像有的企业,比如说宁波的方太厨具,方太厨具的老总推行儒家文化、儒家管理,然后他自己学,在他的内部期刊上,他自己每一期都写文章,写学习儒家的心得,在管理中怎么应用,他自己学,然后领导者自己背,结果让员工背《弟子规》,每天早上15分钟背《弟子规》,但是不是强迫的,谁愿意去念就念,你早来15分钟,您念念经典,念念《弟子规》,念念《论语》都行,大家在一起朗读,没有强迫,自愿去,但是因为领导者每天学,所以员工就都开始认真学习了,所以整个企业的风气慢慢慢慢越来越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厨具的第一品牌,这是领导者把自己的根源问题解决了,员工的问题其实都好解决,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最近周围的事特别乱,怎么这么多乱事,这个时候不要想其它的,归根溯源,把自己的内心调正,外边的事尽量淡化它,爱怎么样怎么样,但我自己心里边,我知道我发心是正的,我自己发心是为大家等等,我把心调正,你会发现慢慢慢慢外边的事都会镇静下来,可是如果你自己心是乱的,我跟你斗,不行,这么说不行,你那么说不行,结果周围会越来越乱、越来越乱,所以你追根溯源,把自己的心给安定下来,不要在乎其它,慢慢慢慢周围就会静了,这也是归根溯源。所以要返回根源这来,是我们人生必须要领悟、必须要学会的。

所以老子说“返也者,道之动也”,这个“返”是返回的返,返回事物的最初状态,保持一种安静的、一种居下的守柔的状态,这是老子的初衷。我们后世讲,相反的反,“反者”道之动”,很多人理解我们做事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思考一下,这么理解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不符合老子原来讲的本意,老子讲就是要返回根源,返回自己最初的、最安静的那种状态,这是老子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接着聊,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我们下周见,谢谢大家!

第四十一章2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弱也者,道之用也。

道运用起来之后的方式是“用弱”。

“用弱”是人生的一大法则。事情本身要做扎实,然而虚化的结果要弱化。各位朋友大家好,新的一周来到了,我们今天接着来学《道德经》。前面我们讲第四十一章,老子说“反也者,道之动也”。今天学第二句“弱也者,道之用也”,我跟大家说,这两句都非常重要,都是老子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什么叫“弱也者,道之用也”?这个“用”是什么意思?是使用的意思,“道”运用起来以后,借以运用的方式,什么方式?是用“弱”,什么叫用“弱”?老子说用弱才是“道”的运转的方式,大家会奇怪,难道这个“弱”这么好吗?前面告诉归根溯源,返,返回源头、返到根源上来,这是“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用“弱”,尽量保持一种弱的状态,老子曾经各种各样的比喻,用大自然的比喻,来比喻弱才好,为什么人生“弱”才好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点点给大家讲,首先“弱”,弱的是什么?这要讲清楚。

在《道德经》里边,这一章老子好像在讲宇宙的普遍规律,这个世界“道”是怎么运行的?但是我们要清楚,老子《道德经》是给领导者听的,所以“反也者,道之动也”和“弱也者,道之用也”,首先是领导者要领会,“弱也者”这个“弱”对领导者来讲,弱的是什么?要首先来看领导者容易强的是什么?当领导者站在领导者位置上以后,他特别容易强的是那些外表的东西,荣誉、金钱、地位等等,因为这是人的本性,一旦大家推举我以后,我就会容易滋生出来我的私念,为了我的私利、利益、地位等等去拼命干,越大越好、越强越好,这是强。

老子说的“弱也者”是什么?“弱也者”的“弱”的并不是你的身体本身,你的做事本身,而是你这个做事带来的那些外表的结果要弱下来,比如说我们做事以后带来的地位高以后,我们会有欲望,会有名誉,我多么好,我是圣人,几百年才出我这么一个人,这就开始不知道北了,这是什么?想要强。钱我会多捞,钱财、珍贵的宝贝我会多捞等等,这个归我,我是多强大。

老子让你把所有办事、做事带来的那些虚幻的结果全部弱化,这叫“弱”。老子在《道德经》里边是讲有虚、有实的,比如说虚其心、实其腹”,它是什么意思?你做事本身要做扎实,但是外边带来的虚幻的东西,结果你尽量忘记它、虚化它,弱它,把它弱掉,所以“弱也者,道之用也”,我们一定要知道,老子讲的是那些“华”的东西,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些东西,这是“弱”。并不是真正把你自己本身弱掉。

否则你理解这句话,“弱也者,道之用也”,我老弱多病,身体不怎么好,我身体越弱越体现了“道”吧?您就会解偏的、会胡解的,实际不是的。一个人身体要好,工作要扎实,但是把外边带来的那些虚幻的东西弱化它,没有任何坏处,一定有好处的,这是老子带给我们人生的法则。一般事称不其为法则,这是法则,大家说真的这样吗?真的这样,我随便举例子,我们生活中,你把自己“弱”,叫“用弱”,没有一点坏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在我们老家沈阳开车,沈阳开车给我印象特别深,给我刺激特别大,为什么?大家开车都用一种急躁的心态开车,这是用强,我开车厉害,但凡有一个空,别人一定加进来,我被人加了,我的怒火就上来了,你敢加我,我要超你,我比你强,所以又超上去,两个人容易因为这事打起来,经常发生这事。然后那个人我加了你,你看这个笨蛋,开这么慢,我比你强,都显示我强,结果不断的加、加,结果会怎么样?会撞车的,所以我在沈阳我看到撞车的数量非常高,我每天开车出去,都会碰到一次交通事故,肇事的,撞的一串撞那儿了,几辆车撞那儿了,出租车最厉害,司机最强,开起来像飞的一样、闪电一样,我告诉大家,我看到的交通肇事里边几乎有一半是出租车肇的事,你别瞧他技术高,该撞的时候一样撞,然后有一次我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我说您一天能看到多少肇事,我说我每天看到一个,他说我每天看到20起都不止,您说这个肇事多高的比例,这就是用强,结果你强我更强,冲突就来了。

在南方开车,你会发现上海开车大家开的都很快,但是不轻易变线,很正常在这个线上走,守规矩,结果速度非常快,反而肇事的非常少,我很少在上海看到交通肇事,上海人说我们的交通也不好,您上东北看看您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不好了。每一个人都守规矩,好像我们都是弱的,我没有逞强,我们没有挑战规矩,但是实际上反而效率更好了,所以我这个人开车绝对不会开快车,我开车都是保持正常的速度,谁爱超我就超我,您怎么超怎么超,我开的车应该算是好车,我开的是沃尔沃,为什么买沃尔沃?因为它车结实,安全性好,这个车是要拉我父母的,拉我父母能出去到处走的,所以我觉得安全性第一,尽管我开的车性能好,但是我依旧用弱,我开的是正常速度,我经常碰到司机在我后边按喇叭,然后就超过去,一溜烟没了,我是说什么,你爱开多快多快,对不起,我就比您弱,但是我安全,第一我车是最结实的,第二我开的速度正常,我不跟你们斗气,所以我安全,我不撞车。

所以您看用弱其实非常有好处,家里边也是如此,家里边没有真正斗气的,谁强谁强的。您在家里争这个强有什么用?可是不行,有人不懂这个道理,自己姑娘回娘家了,母亲就问你在那边过的怎么样?婆婆怎么样?聊着聊着姑娘就说,说着说着妈妈就急了,你婆婆怎么这么说话?女婿怎么这样?你老公怎么这样?我告诉你这样不行,你开这么个头,以后总被他欺负,所以你必须跟他斗,您这么教唆姑娘,您觉得姑娘回去有好日子过吗?姑娘回去就斗,我妈天天这么讲,您觉得家里边能斗出一个好的结果来吗?您的母亲这么说一句结束了,您没事了,回去您姑娘可就跟他老公、跟您女婿斗起来了,结果打起来了,你说这个婆婆能不加入战阵吗?加入起来,家里边一团糟,这都是不懂道理的缘故,其实家里边没有什么胜负,大家过日子讲的是个和谐,和谐是什么换取的?不是暴力,我要压制你换取的,而是互相谦让换取的和谐,互相关爱,我爱你你才爱我,我对您暴力相向,您就爱我了,怎么可能?所以没搞懂家里边关系的本质,就会觉得要争这个强,争这个强的结果是您的日子过不好,对不起,这样的家庭往往倒霉。

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家亲戚是农村的,结婚的时候婚礼现场,因为谁先吃菜还是谁晚吃菜后吃菜的事,还是先敬谁酒后敬谁酒的事,反正娘家、婆家就有点争执,结果娘家就不干了,挑理了,北方农村就怕挑理二字,礼数不到,挑理了,没给我们先敬酒,给他们先敬了,我们娘家的脸往哪儿放?娘家人站起来全部走,我们挑理了,我们不干了,不参加婚礼了,争这个强您觉得有用吗?您把自己姑娘扔在婚礼现场,连同她的爸爸妈妈娘家人全部撤离了,您觉得婚礼还能办下去吗?您觉得这姑娘扔在这儿将来她就幸福了吗?您就知道争这个强,我告诉大家,结婚没几年,这对夫妻就离婚了,因为什么?这种文化、家教带出来的孩子就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离婚了。现在小伙子重找,找到个姑娘特别贤惠,过的日子特别好,这是什么?这都是家长不懂得家庭的实质,教育孩子没教育好,结果导致的后果。

在公司管理中,这个道理也适用,用强好吗?领导者用强,我见过这样的领导,这样的领导我只能说摆谱,他一进办公室,气氛必须冷下来,必须静默,每个人都很尊敬等待他发号施令。我有一朋友是一大集团公司的分公司的老总,他说我们这个系统里边,我们所有分公司的老总都是后宫嫔妃,董事长就是《甄嬛传》里的皇上,我们所有人整天围着他,都在想法去讨好他,去说好话等等,所以我这个朋友看《后宫甄嬛传》的时候,他说我太有感触了,这讲的就是我们的企业,所以这个文化实在受不了,分公司老总提出辞职不干了。

如果您作为一个领导,把自己的名誉、地位等等抬的那么高,您觉得您个人是强了,整个公司的凝聚力怎么样?是弱了,大家不会因为你这种威严而为你干活的,向心力失去了,不会追随你,是被逼着那么干的,给我工作才干,但凡换个岗位我就走,分公司的老总都辞职了,为什么?因为我讨厌这个文化,我讨厌在你淫威下工作,真正好的领导什么样?您看顺丰的王卫,压根员工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把自己的位置放的非常低,我建立规则,给大家好的福利,给大家好的订单,你们努力去做,你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我给你们提供订单,不需要抬高我的位置,人家压根照片都没有,所以公司员工不知道他老板王卫长什么样,你想那么大一个集团,20万员工的大公司,员工不知道老板长什么样,说明什么?人家把自己的位置放的非常低,所以这也是一种“用弱”。为什么?是把自己的那些光环给搞弱了,但是做事一点没弱,所以千万不要歪解老子讲的话,什么事都弱下来,都保持弱才好,不是的。是把外边的光环、把那些欲望、支撑的东西给它用弱,但是做事本身要扎扎实实的好好去做,这是老子讲的本意。

“用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一大法则,各位如果能够把“用弱”的思路参透了,您的人生一定从此不同,我们人生搞的不好就在于搞的事情本身没做好,在外边欲望带来的虚幻这些东西方面去用强了,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本身做扎实,这部分做强,然后把做事本身所带来的那些结果,那些所谓名、利的那些后果,那些外表的,跟欲望有关的,把它用弱,这样的人生才能扎扎实实的,顺顺利利的往前走,所以这是两种人生态度。“用弱”的道理,其实特别特别深。

我们今天就为大家淡淡的讲一点,更多的滋味需要各位朋友们在课后一点点琢磨,生活中的小事您体会一下,但凡你把事情做好,外边的事用弱的,您会发现,生活很顺利了,事情没做好,您就用强,您会发现这样的人暂时好像强,但是最终您会发现一定跌跟头,一定倒霉,这样的人没有顺利的,所以用弱是一大法则,我们在生活中每件小事都琢磨琢磨,是不是每件事我们把事情本身做好,外面其它的我们用弱,不必在意它,是不是这样,能不能做到,我们一点点琢磨,这个有待于我们的生活中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提升。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跟大家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第四十一章3 坚持“无”,才能“有”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能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从有形的东西里生出来的,有是从无名无形的“道”生出来的。

我们要把握好“有”和“无”的关系,要认识到“无”是本源。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接着来聊《道德经》。来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每天讲这句话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是每一天都有一点启发,我觉得这一年下来应该进步很大了,因为天天都有启发,有的朋友说那还了得?您不登了天了吗?实际上是这样的,老子讲的道理不是让我们每天都往上拔高,越拔越高,不可能的。老子有一些道理来回在讲,为什么?因为我们人忘性太大了,我们当时听是明白了。转眼一出去做事又忘了。所以老子老先生写文章,写《道德经》是不断的提醒我们,这个道理从各个角度跟你讲,其实道理很简单,就一个“道”,从各个角度给你阐发,今天老子怎么阐发的?

老子今天讲,“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章就结束了,您看这第41章简单对吧,上边先讲“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然后就是“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么简单就结束了。后面这两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章这么简单?这一章虽然简单,但是内容很深刻。这一章老子讲天下、宇宙的生成。

什么是“天下之物”?所谓天下之物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天下之物生于有,什么意思?是指从有形的东西里生出来的,也就是天下之物是有形的东西生成的天下万物,所有的东西,这版本不同,帛书乙本、郭店楚简、傅本,傅本也很重要,傅本经常反映老子《道德经》很真实的情况,都是怎么写的。“天下之物生于有”,但是王本、河本写的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我们认为郭店楚简、帛书乙本和傅本应该比较接近老子的原貌,但是本质区别不大,老子说的什么意思?就是天下的物都是从“有”生出来的,“有”是从哪儿来的?“有生于无”,是从无名无形的“道”生出来的,这个“无”并不直接讲的是空虚,不是什么都没有,讲的是无名无形之道。

我们后世有句话,叫“无中生有”,什么意思?说这个人比较能造谣,造到什么程度?这事一点影子都没有,但是他无中生有的编出来一件事来,所以这个人造谣很厉害,无中生有往往是一种贬义词,讽刺一个人太能编造事实了,可是你要知道“无中生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老子说叫“有生于无”,就这几个字,实际这话什么意思?讲的是人世间的宇宙的根源的道理,我们的世界从哪儿来的?是从无名无形的“道”中生出来的,是从空里边来的,但是这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是无名无形之道,您看的是空的,但是无名无形,实际里边是有“道”的。

曾经有朋友留言问我,说罗老师您讲《道德经》总跟佛教经典对应,老子讲了很多“有”、“空”等等,难道老子就讲的这个空性吗?这不跟佛教一样吗?两者确实有一些接近的地方,我觉得所有这种大道,最后溯其根源,找到根源一定都是相通的,讲的都是世界的一件事,佛教里边讲的世界是空的、空性,空性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基于“空”和“有”之间,您说真的全空了吗?世界上什么都是虚无的?不是的,它介于“空”和“有”之间,所以既“空”又“有”。老子《道德经》讲的也是这样的,你说是真空吗?有生于无,“无”就是什么都没有吗?不是的。这是无名无形,是有“道”的,“空”里边还有经有信呢,所以佛家和道教之间,理论到根源那有点相近的,就是有和无之间都讲的这回事。

老子这讲的是什么?是宇宙的生成观,老子点了一下这个世界是有形的世界,有形世界是从何而来的呢?从“有”这来的,“有”从哪儿来的呢?从“无”那来的,老子讲了这么一个顺序,大家听到这儿觉得这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也不用想宇宙怎么来的,您说说老子这话对我们人生有什么指导作用吗?是有的,什么指导作用?我们每个人生都要切实的、灵活的而且透彻的把握“有”和“无”的关系,有无相生。

什么是根源?“无”是根源。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有”和“无”的关系,往往我们做一件事,做好了“无”,坚持“无”的状态才能真正有,比如说你把自己心态放空,你才能学到东西,否则我们骄傲自满,我了不起,我比谁都了不起,所以您压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您就不可能“有”,实际你把自己放的低点,我做的还不够好,看看大家你这个做的这么好,我多学习学习,您看您就学习来了,所以把自己放空了做到“无”,才能真正的“有”,也就是说我们把手放空了,你才能去拿碗吃饭,您手里这边一鸭梨、这边一苹果,您还想吃饭?你手里不放下您是吃不到碗里的那个饭的。

我用一个例子来讲这个事,这个例子非常特殊,前日有一个电视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实之前张国荣也是这么自杀的,大家想这么大的名人都有钱了,又有名了,长的多漂亮,他怎么活不起?我们这种长得丑的人才应该活不起,不是的,那种人才真容易出问题,为什么?抑郁症这个病非常特殊,西医到现在搞不明白这病到底怎么得的?是身体引起的心理疾病,还是心理引起的身体疾病?实际上心理引起的身体疾病更多,这病有什么特殊地方?就是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出现偏差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无用了,他这种情绪低郁,认为自己是废物一个,影响了大家、耽误了大家,我要是死了大家可能轻松了吧,我也轻松了。

所以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无用,所以这样人特别聪明,但是特别聪明导致他们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不良境遇以后,他觉得特别憋屈,结果就把自己的价值一下贬低到几乎为零,我一无是处,我什么都不是,我好像是个垃圾,是个无用的东西,结果这种心态长期抑郁下去,这个人会产生很多肢体的疾病,会产生很多轻生的念头,所以说非常可怕。这个病怎么治,西医是抗抑郁的药,让你睡觉,你不是失眠嘛,我让你睡觉,各种方法,效果也是有的,中医用中医的疏理肝气的方法去疏理。

我今天写了一篇文章,在“罗大伦频道”那边也发了,中医有中医的方法,但是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怎么回事?起因是我一个朋友,我这个朋友的故事我讲过,我的朋友有一年我们聚餐吃饭,我发现他不说话,真的是这样,别人在聊天,他的眼睛不知道看着哪儿,呆呆的没有表情,你说什么话,他跟着都不笑,我觉得这个人变化怎么这么大,吃完饭了开车送我,送我的时候我们就聊天,因为关系特别好,我就问怎么回事?他说最近经营压力很大,经济形势不好,整个状态都不大对。

他问我,你说这个公司经营有没有什么好的法则?因为我在商学院讲课嘛,所以问一下我有没有什么经营法则,我就仔细想,小的经营法则,因为我也不知道公司具体经营怎么回事,怎么做不了解,我说小的法则我不懂,但是大的法则我倒知道,就是人生最好有信仰,信仰是什么?如果你能信佛的话,我观察很多信佛的人,好像人生特别顺畅,甚至我可以这么讲从年轻时信佛,到老了,很少有信佛一直到老的人,就出现那种大病、痛苦忍受不了,人生大的灾难,好像很少,很幸福。而且我见到的企业家里边信佛的事业做的都不错,所以我说这可能是人生的一个大的法则,可能信佛的人会进入到一个大的气场里边,这个场可能会让他平和或者给他一些能量,所以我说这是大的法则,我建议你信佛吧,您信佛可能人生会有改变,说完这句话我们就分手了。

过了一年,我碰到他了,再看他就不一样了,神情已经完全活过来了,公司经营特别好,在经济情况如此不好的情况下,公司逆势而上,做的非常非常好,然后他就问我,你记不记得那年我们俩见面的时候,我说记得,他说当时你知道我发生什么了吗?我说不知道,他说我当时得抑郁症了,我每天晚上严重失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天天想自杀,你记得跟我说什么话了吗?我说我记得,我让你信佛,他说你这句话把我救了,他说我之前买的南怀瑾先生的书,儒家我都看了,发现佛家没看。于是我就买回来看,看看《金刚经》说什么。

有一天看着看着,突然把自己看到痛哭流涕,感受到那种慈悲,大慈大悲为众生奉献,结果他在流泪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心里边乌云散了,当天晚上就睡着觉了,从那以后,症状一点点消失,再也没有想过自杀,情绪慢慢开朗了,公司经营的也越来越好了,这是非常神奇的事,现在每天早晨还念佛经、还读佛经,就是提升经营境界,我觉得这事我就奇怪,找我也未必能够这么有效,找我也未必能够不开药就好,这是不药而愈,《金刚经》有这么大作用吗?后来我就想着这人,想着想着我就想上网搜一下,这一搜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人读《金刚经》把抑郁症给治好了,大家可以搜,去百度,你就百度“金刚经治疗抑郁症”这句话,你看到多少文章出来,很多人现身说法,自己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结果读《金刚经》读好了,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里边有道理,《金刚经》的说法方式非常有意思。

首先《金刚经》告诉你放下,放下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物间的事都是空的,您说再过一百年,朋友们我们现在,包括我和各位听《道德经》的朋友,再过一百年我们去哪儿了?没了,归于黄土,这个世界就永远存在吗?再过几十亿年我们的地球都不在了,所以凡事因缘而聚、因缘而散,放下执迷,你和我价值真的多大吗?对不起,都会归零的。所以您就是把自我评价的有多高,没用,我们都是零,所以放空自己、放低自己吧,我们的价值都是零,就这种理论正好是抑郁症患者能读进去,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我没有价值,我是没有任何作用、没有任何价值的。《金刚经》告诉你,你说的是对的,我们都没价值,不光你没价值,我们也没价值,得抑郁症的人能看进去,但是佛祖不是讲到这儿就完事了,而是告诉大家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价值,都将归零,终将归零,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你依然要好好的度过此生,这叫修行。

所以《金刚经》上来为什么先讲佛祖?沿街乞食要饭,要来饭以后把饭吃了,人家把脚还洗了,坐那讲法,这是佛祖的日常修行,尽管你讲佛法如此高明,但是日常你也要修行,要过好此生,你来到这一世,就要把这个世修行好,佛祖在《金刚经》里边,除了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我们归零、放下之外,还讲什么?即使我们如此放下,我们还是能够发出无边的愿力,发出无量无边无数的力量去帮助众生。

《金刚经》讲的两个道理,一个是放下、一个是慈悲。放下自己,我们没有什么价值,别把自己抬的高,这是第一。第二,我们从这个基础出发,去发出大的愿力是救众生,去帮助众生,这是真正的大慈悲,不要想回报,我觉得地位一修行我就高了,不是那么回事。“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就不是菩萨了,你把自己归零,放低自己,放到“无”、“空”那儿,接着为大家做好事,这才是最高境界、真正的修行,这样的人“其福德不可思量”,你要想我高在上给大家施舍,对不起,你没有功德,你不是菩萨,你放低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你却为大家做事,发出善念去,这样的人才真正了不起。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是正常的,但是即使再没有价值的普通人,您都可以帮助众生发出大的能量来,你越这么做,你的境界越高,你越是福德不可思议之人。

大家看,从“零”、“无”出发,大家都没价值、归零,可是从这儿开始,我们可以去帮助众生,你只有把自己归零了,再去帮助众生才是真正该做的,你把自己抬高了帮助众生那是错的,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看到这儿,心里被打动,为什么?原来认为自己一点价值没有,原来佛祖说在没有把自己归零,放到“无”,不要想自己有什么价值的时候,去为众生发出善念,这才是真正的大慈悲。原来我们都可以做到,所以抑郁症患者心中的生机会被打开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高明的一个心理调理方式。很多心理医生都解决不了的患者,在读完《金刚经》以后,会流眼泪,觉得原来我有点作用,内心开始改变,结果这个病慢慢慢慢就好了,所以网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病人,都是读《金刚经》读好的呢?我认为就是这个方法符合了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去讲了,结果让他去解除病痛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推广的方法。

我今天特别在另外一个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介绍这个。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从“无”中生“有”的一个例子,一个思维模式,各位一定要知道,这不仅仅就符合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太“有”了,我们因为人生有一定阅历,所以心中有各种偏执、各种成见、各种各样的对自己的期望、欲望等等,这些是影响我们人生去做事的障碍,所以如果能学会了“无中生有”的思维模式,你把自己放空,然后再去出发,再去为大家发出善念,您放心,您这样的人生才会真正的幸福。所以记住,“无中生有”是个境界,但是不是胡说八道的“无中生有”,而是把自己心里放空,别把自己地位抬高、价值抬高,我们把自己归零,放到最低,然后为众生发出善念,利益众生,您放心,您的每一点滴都将是会温暖的。

这是《金刚经》、《道德经》共同给大家讲的道理,大家说罗老师你讲《道德经》,怎么跑《金刚经》去了,这两个大经典讲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也是老子《道德经》讲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有”和“无”的关系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去琢磨。

朋友们,今天又多讲了,讲到17分钟了,耽误大家时间了,我们自己课后一点点琢磨这个关系,你真的能理解“无中生有”的境界,我觉得您的人生一定会有收获的,今天先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