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三菱镜-三菱镜效应:三菱镜效应 百科

ylbtech-物理-三菱镜-三菱镜效应:三菱镜效应 百科

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为同一种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即色散。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三棱镜效应
外文名:Prism effect

目录

  1. 计算公式
  2. ▪ 公式
  3. ▪ 参数
  4. ▪ 例题
  1. 应用
  2. 心理学
  3. 原理
  1. ▪ 问题
  2. ▪ 困扰
  3. 解决方法
2、
2.返回顶部
1、

计算公式

 

公式

测量瞳孔中心距离是完成验光检查的最后一步。如测量有差距,可使眼镜片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不一致而形成三棱镜作用,偏离光心越远,产生三棱镜效应越大。其计算公式:
P—D×L/10
 

参数

式中P——产生的三棱镜效应度数;
D─透镜的屈光度数;
L—偏离光心的毫米数。
 

例题

例20 10 D镜片,偏心1 mm时,即可产生P=10×1/10=1△的效应。为了克服移位,大脑融合中枢要用过度的调节而产生视疲劳,还可引起度数加深,甚至发生斜视,如:××,男性,20岁,屈光度为:R:一8.00 DS ⌒—1.50 DC×170°。;L:一6.50 Ds_⌒─2.OO DC×180。
由于瞳距过大,发生视疲劳,眼镜不能戴,改小瞳距后症状消失。
 

应用

应用改变近用老视镜的光学中心所产生的三棱镜效应,消除老视患者近距离阅读和工作的肌性视疲劳。
方法:对戴用近用眼镜后仍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屈光情况、隐斜度、融合力,确定为肌性视疲劳。通过移动老视镜的光学中心的方法,产生三棱镜效应,按外隐斜度数的1/2~1/3给予三棱镜度,平均加在左右2眼。结果:本组病例在试戴相应的老视镜后,能持久近距离阅读,视疲劳症状消失。结论:对配验老视镜后仍有视力疲劳症状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屈光、隐斜、融合力,对有肌性视力疲劳的患者通过改变老视镜的 光学中心,产生三棱镜效应,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肌性视疲劳。
 

心理学

时下不少青年人喜欢配戴大框眼镜。对此,医学专家提出了警告。因为我国成人正常的双眼 瞳孔距离约在58至62毫米之间,不适度的大框架眼镜,其光学中心距离必然大于戴镜者的瞳距,致使视轴只能通过逐渐厚的镜片边缘部分,引起“三棱镜效应”。戴镜者为努力看清目标,只能大大增加眼睛调节机能的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出现 视力疲劳,产生头晕眼花、头痛、眼痛与不能久视等症状。这种“三棱镜效应”,同样存在于一些青年朋友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在他们眼前,在他们的脑海里,选择的“多方案”搅得他们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结果,“多方案”偏偏成了“无方案”,什么方案也确定选择不下来,得到的只是心理上的困惑、成为愿望的阻抗。
 

原理

 

问题

这说明,从“多方案选择”向选择最优决策方案过渡,并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多方案”也可能引起信息超载现象。人具有一定的“载流容量”。如果信息量超过载流容量,则信息接收、整理、存贮和传输的心理机制就不能完成它的任务,会造成混乱,于是就会出现诸多心理防御性反应,如“遗漏信号”(忽视掉某些消息)、“错误回答”(即在感知时歪曲消息,或对消息作出不真实的反应)、“延期回答”(不能及时完成所提出的任务)、 “淘汰信息流”(不管客观价值就把某种信息降为次要等级予以淘汰)、 “降低信息区分和识别的充分程度”,(把所得到的信息看得过于简单)、 “拒绝信息来源”(回避并企图不要新的信息),等等。二是由于被选择的方案本身;也会给选择者出难题。面临可供选择的多方案,在是与非之间、善与恶之间、‘有价值的东西和无价值的东西之间进行选择,就认识难度而言,还比较容易些;而许多方案恰恰是要人们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两个有价值的东西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这就往往会酿成是与是之间的选择矛盾。比如,这几年在女性中有一个热门的话题——“什么是理想的女性”。有人为女强人大唱赞歌,又有人呼唤着贤妻良母,为此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就在于构成两种类型的人格要素很难共存于同一女性身上,而两种类型的女性又都是有价值的。这种是与是之间选择的困境归根到底可以还原为人的某种需要同另一种需要的冲突。人的需要是多样性的。人通常面临着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可供采取的目的,这就必须进行选择。如果每一种目的都有引人之处,都有某种必要性和可能性,人就会发生.心理上,的冲突,引起心理内部困难,在不同的目的之间举棋不定。每个行动目的的引人强度越是强烈与相近,这种冲突也就越尖锐,作出选择也就越困难。
 

困扰

面对选择的多方案,“三棱镜效应”使选择者往往伴随着心理上的困扰。但是不能因困扰而不作选择,否则所有的价值方案将一并被舍弃。这好比出门远行,飞机虽有速度,却没有火车安全,火车较安全,却又没有飞机的速度,我们总不能因两者都不那么如意而干脆不出门吧。只会停留在困扰中蜘蹰不前或者怨天尤人、听天由命的人是一事无成的。
既然如此,就必须在心理上强化意志的品质。因为这时候不但需要判断,而且更需要勇气。采取决策,本身就是在面临复杂情境时作出选择的过程,从动力方面看,要求这个过程进行得迅速而有效,才有利于下一步执行阶段的顺利实现。对人的意志过强而言,这就是意志的果断性。果断表现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策的能力。如果采取决策缺乏合理性,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作出选择,那是草率的表现。反之,如果在各种动机之间,在不同的方案、手段之间摇摆不定,迟迟作不出取舍,那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草率从事和优柔寡断都是意志薄弱的特点。胆小鬼在他正式咽气以前要死许多次,而勇者绝不以浪费时间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的优柔寡断。
 

解决方法

这里所说的果断,当然是指要果断在去选择“最值得选择”的方案上。这就是要用意志的力量,学会“限制自己”,以“ 聚焦效应”驱赶“三棱镜效应”。犹如凸透镜可以使万千条阳光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精神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聚焦效应之下,才能形成突破性的成才能量。这正如哲学家 黑格尔指出的:“一个志在有大成就者,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的确,人的脑子本来象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物一古脑儿装进去。我们应当给自己的脑袋设置“关卡”,对于不利于所定目标的东西,一律限制进入。在通往知识宝库、成才目标的路途中,东张西望,见这拿,见那也想拣,结果手拿肩扛的都是没有价值的碎石、野草。而“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洛克语)。
如何判断“最值得选择”
那么,如何判断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多方案中的某一种是“最值得选择”的呢?也就是说,哪些是该限制的,哪些是可作为“焦”而全力“聚”之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生价值的问题。这自然要取决于远大的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个人的德才学识等等基础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正确的价值倾向确定的情况下,才能谈到寻找一些有助于在多方案中确定选择“最值得选择”这个方法问题。
可供参考的方法
有什么方法可供参考呢?方法自然有很多种。在这个方面,有关专家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颇有借鉴意义的。那就是根据以下八条标准,作为多方案中选择优化的“参照系”: (1)强度,即比较几个方案中哪一个最有助于满足我们最强烈的需要。 (2)确定性,即优先的选择必须是能够较确定地带来预期后果,而不是仅仅有一点点可能性的。 (3)持久性,即优先的选择带来的预期后果应当是较为持久而不是短暂性的。 (4)远近性,即优先的选择应当能较快地带来预期后果。(5)纯洁度,即优先的选择应当是较少副作用的。(6)繁殖性,即优先的选择应当有助于其他方案或暂时被舍弃的方案的实现,以增加万一情况下的“退路”。(7)广延性,即优先的选择其预期结果应当对较大范围的人群有利。(8)机会的再生性,即如果某种机会是难得的甚至是不再生的,那么,当这种机会的出现有助于某种方案的实现时,这一具备条件的方案就应在优先考虑之列。对上述这些标准,在具体权衡时,你可以将符合某一项的记一分,违反某一项的减一分,然后根据积分的多少确定选择的重心。
2、
3.返回顶部
·
·
·
·
·
·
·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torebook/p/1141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