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在电磁波上的现代互联网

前面我们简单介绍了电磁波的原理和历史,那现代社会是如何运用这种电磁波的呢?

  首先最早运用电磁波的无限电报,1894年年满二十岁的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兹几年前所做的实验,这些实验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见的马可尼马可尼电磁波是存在的,这种电磁波以光速在空中传播。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是因为他坚信电磁波可以传输很远的距离,只要建立精密的仪器就可以检测到他。

  只要可以远程通信,下面就是创建通信规则的时候了,幸好当时已经有摩尔斯电报了,可以直接把摩尔斯电报里面得而通信规则拿来用,所以无线通信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在二战的时候他被用来做远程通信,因为真正中信息的传播速度至关重要,但是因为无线电报可以被所有人给捕捉到,所以对于信息的加密就提上日程了,这应该算是web安全的开山之日了,二战最大的密码战打响,同时促进了密码学的发展。

  二战后,个人通信的需求激起了个人无线通信的时代,最开始的通信装备是大哥大,他的通信距离只有几公里,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已经足够了,(这里说一下为什么大哥大的通信距离只有几公里,电磁波的的传送距离与其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对于物体的穿透力就越弱 传输损耗就越高,传输距离就近,但是频率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传送的信息多,这是一个关键点,后面的3g 4g 5g的提速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然而大哥大不可能满足全球化时代的通信要求,欧洲抓住机会,通过建立一个共同的规则,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在一起通信(之前是爱立信 摩托罗拉等厂家自己定义规则,然后各玩各的,彼此不能通信),然后建立基站,首先移动设备先连接上基站,然后基站将数据通过电缆(后面是光纤)传输,这就使得大规模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蜂窝数据解决方案,成为经典案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要求语音 文字传输,还希望获得高质量的图片 音频传输,这意味电磁波的传输必须是大宽带传输,即需要使用更高的频率来传输更高的信息,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一个通信规则,其实就是编码解码。相当于创造一个全球性语言。这就是3g时代,在2008年到2010年左右,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互联网上的信息变得丰富了。

  然而 人类的需求永无止境,人们还希望可以传输视频,而且是必须可以很快的看到视频,所以这要求 速度快 信息大,那只能向更高频率迈进了,于是大家又一起商量一个规则,然后大家统一使用这个方案,然后就是4g时代,也就是我们目前这个时代。

  5g就要来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案,这些方案的基础肯定是需要使用更高的频率,但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频率越高传输距离就越短,这意味需要在单位面积内建立更高的基站, 第二点是频率越高 越难以突破物体阻碍, 同时信号传输的编解码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在频率 和物体阻碍这两个很难有所突破的地方,只有编解码方案才是各国争夺的焦点。

  然而在这里电磁波仅仅只是解决短途通信的问题,在长距离上还是采用光纤传输,同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在此之上的软件不断完善,很久之前的文字 视频 音频都是采用固定的编码解码方案,而在软件层面,这种编解码的能力终于开发给了普通开发者,这里说的编解码不是从二进制转为电流,而是开发者将自己的意志编写成软件,然后在互联网传输,最终得以展现出开发展想要的模样,这才早就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

  互联网世界的繁荣离不开浏览器,浏览器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系统的 所见即所得的软件,因为之前的软件方案需要特殊系统的支持,比如说.exe只可以运行在window,然后linux支持特定的软件格式,就是说每家系统都有自己的软件方案,这就像安卓和苹果一样 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编写,然而人们需要一种东西可以在不同系统完成同样的功能,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这才是web繁荣的根基所在 跨系统和所见即所得。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rzhu/p/1137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