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malloc和free

1. malloc

  • 函数原型
void *malloc(long NumBytes);
  • 说明:该函数分配了NumBytes个字节,并返回了指向这块内存的指针。如果分配失败,则返回一个空指针(NULL)。关于分配失败的原因,应该有多种,比如说空间不足就是一种。

2. free

  • 函数原型
void free(void *FirstByte);
  • 说明:该函数是将之前用malloc分配的空间还给程序或者是操作系统,也就是释放了这块内存,让它重新得到自由。

3. 简单例子

char *Ptr = NULL; 
Ptr = (char *)malloc(100 * sizeof(char)); 
if (NULL == Ptr) 
{
  exit (1); 
} 

gets(Ptr); 

free(Ptr); 
Ptr = NULL; 
  • 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以及具体解决。比如说,你定义了一个指针,在一个函数里申请了一块内存然后通过函数返回传递给这个指针,那么也许释放这块内存这项工作就应该留给其他函数了。

4. 注意事项

A、申请了内存空间后,必须检查是否分配成功。

B、当不需要再使用申请的内存时,记得释放;释放后应该把指向这块内存的指针指向NULL,防止程序后面不小心使用了它。

C、这两个函数应该是配对。如果申请后不释放就是内存泄露;如果无故释放那就是什么也没有做。释放只能一次,如果释放两次及两次以上会

出现错误(释放空指针例外,释放空指针其实也等于啥也没做,所以释放空指针释放多少次都没有问题)。

D、虽然malloc()函数的类型是(void ),任何类型的指针都可以转换成(void ),但是最好还是在前面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因为这样可以躲过一些编译器的检查。

5. malloc()到底从哪里得来了内存空间?

A、malloc()到底从哪里得到了内存空间?答案是从堆里面获得空间。也就是说函数返回的指针是指向堆里面的一块内存。操作系统中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操作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就会遍历该链表,然后就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就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

B、在使用malloc()分配内存空间后,一定要记得释放内存空间,否则就会出现内存泄漏。

6. free()到底释放了什么?

free()释放的是指针指向的内存!注意!释放的是内存,不是指针!指针并没有被释放,指针仍然指向原来的存储空间。指针是一个变量,只有程序结束时才被销毁。释放了内存空间后,原来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还是存在!只不过现在指针指向的内容的垃圾,是未定义的,所以说是垃圾。因此,释放内存后把指针指向NULL,防止指针在后面不小心又被解引用了。

7. malloc()以及free()的机制

事实上,仔细看一下free()的函数原型,也许也会发现似乎很神奇,free()函数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参数,只要把指向申请空间的指针传递给free()中的参数就可以完成释放工作!这里要追踪到malloc()的申请问题了。申请的时候实际上占用的内存要比申请的大。因为超出的空间是用来记录对这块内存的管理信息。

大多数实现所分配的存储空间比所要求的要稍大一些,额外的空间用来记录管理信息——分配块的长度,指向下一个分配块的指针等等。这就意味着如果写过一个已分配区的尾端,则会改写后一块的管理信息。这种类型的错误是灾难性的,但是因为这种错误不会很快就暴露出来,所以也就很难发现。将指向分配块的指针向后移动也可能会改写本块的管理信息。

malloc()申请的空间实际就是分了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一个就是用来记录管理信息的空间,另外一个就是可用空间了。而用来记录管理信息的实际上是一个结构体。在C语言中,经常用结构来记录信息!下面看看这个结构体的原型:

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 
    int is_available;    //一般来说应该是一个可用空间的首地址,但这里英文单词却显示出空间是否可用的一个标记
    int size;            //这是实际空间的大小 
    };

所以,free()就是根据这个结构体的信息来释放malloc()申请的空间!而结构体的两个成员的大小我想应该是操作系统的事了。
下面看看free()的源代码

void free(void *ptr)  
{ 
    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free; 
    free = ptr - sizeof(struct mem_control_block); 
    free->is_available = 1; 
    return;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108380/article/details/7835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