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感受太古遗音[Teaks]

周末陪GF逛乐器店,看到了埙,试了试,我GF居然可以轻易吹响,于是便给她买了一枚。

埙(音xun,一声),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相传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用于打野兽的石流星。有些石流星上有天然形成的空腔及小孔,空气高速流经小孔可发出呜呜声,最开始是用这个声音来吸引野兽的,后发现某些声音很幽雅,先民即以之为乐器。

到了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母氏社会时,已经有了一音孔埙,为陶泥捏制而成,可发两个音,在埙乐高手嘴上可以吹出g1,a1,b1,c2四声阶,且音色圆润,可谓罕见。后至山西万泉县出土时,已有两音孔。及至汉代,发展为六音孔,可完整吹出七音阶,后至清代,埙一直保持六音孔为主流。

埙虽音域很窄,但中国古代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音之中,唯埙独占土音(以陶土制成之乐器),且制埙之时,需以水拌土,置于金皿中,以木生火烧制,可谓五行齐全,使得埙于古宫廷乐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清末民初,动荡年代,埙几乎绝响。解放后,笛箫演奏家们将埙捡起来继续研究,将音孔发展至十余个,可奏出十二平均律之音,并可跨越近两个八度音,大大加强了表现力。至80年代杜次文先生出国在金色大厅演出,这种几乎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而来的古老乐器,终于得到世人的赞叹。

给我GF买的是9音孔埙,另外还有10音孔埙,没有看到,音域上差一两度吧,指法略有不同,适应一下就可以了。据说梨形埙低音比较好听,而10音孔埙是葫芦形的。

照着指法图,我GF好不容易才吹出了全部的指孔音,又看了不少资料,大致可以吹出小三度的俯吹低音,这个“俯吹”的名字很迷惑人,我GF“俯”了半天也没听出来音低了多少,后来在网上看了刘宽忍的《埙演奏法》一书中的一句话才恍然——原来俯吹的目的是堵住部分吹孔,于是“堵吹”出了小三度低音。

周日全天,就我一个人独享埙的美妙,不会什么曲子,只是练习音阶,埙的独特声音很容易让人哀伤,埙的乐曲也基本上都是悠扬缓慢的乐曲,以至有人说埙曲便是哀乐。呵呵,90年代后,现代演奏家结合改良的现代埙,谱写出了欢快的曲子,下载了相应的MP3,听起来也很不错,但总觉得里面的埙音有些走样,少了些许泥土气息。

周日晚上,埙到了我GF手中,于是感慨埙之刚诞生时的作用…………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otLive/archive/2006/03/06/343767.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805743/article/details/9376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