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概念】概论

一、操作系统概论

1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系统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2 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

  • 软硬件管理
  • 提供用户接口
  • 合理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

3 操作系统功能

  • 进程管理
  • 存储管理
  • 设备管理
  • 文件管理
  • 用户接口

4 操作系统模式

  • 管态(内核态)
  • 目态(用户态)
  • 为什么划分管态和目态:

当处理器处于管态的时候,系统可以执行全部机器指令,访问所有资源,并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当处理器处于用户态的时候。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所以将cpu状态分为管态和目态是为了增强系统安全性w

5 操作系统特征

  • 并发
    • 并发: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
    • 并行: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 对象是进程(动态)而不是程序(静态)
  • 共享
    • 多个进程共享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操作系统要对系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用。资源在一个时间段内交替被多个进程所使用。
    • 互斥共享
      • 资源分配后释放前,不能被其他进程所使用
    • 同时访问
      • 如可重载代码、磁盘文件
    • 资源分配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化
  • 虚拟
    • 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若干个对应的逻辑实体——分时/分空间
  • 异步
    • 进程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的不确定性

二、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1 系统调用

  • 系统调用的类型(了解)
    • 进程控制类进程调度
    • 文件管理类进程调度
    • 通信类进程调度
    • 信息维护类进程调度

2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操作系统内核分类

优点

缺点

例子

简单结构

用户通过系统调用而不是消息传递到达内核的。内部可以使用分层方法。内核中模块通信时通过直接调用模块中的函数实现的。

 

MS-DOS

利用最小的空间提供最多的功能

  • 没有划分成模块
  • 没有很好地区分接口和功能层次

Unix

 

单一结构致使功能难以增强,硬件功能受限

微内核

内核作为独立进程在特权模式下运行,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

  • 容易拓展系统
  • 容易移植平台
  • 高可靠性
  • 高安全性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通信带来性能影响

Tru64 Unix,QNX

 

操作系统传统设计模式

  • 整体式结构
    • 整个操作系统是一堆过程的集合,每个过程都可以任意调用其他过程。
    • 优点:结构紧密,接口简单,系统效率高
    • 缺点:模块独立性差,结构不清晰,不易读也不易理解,修改不方便,牵一发而动全身
  • 模块化结构
    •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主技术,将整个操作系统按照功能分为若干模块,并且绑定好模块之间的接口。
    • 优点:操作系统正确性高,可适应性好
    • 缺点:模块大小划分和接口确定确定相对困难,而且模块之前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使操作系统结构不清晰。
  • 分层结构
    • 模块化结构的一种改进。按照操作系统的功能流程图调用次序和一些规则,将诸多模块排列成若干层次,各层次之间具有单项依赖关系。高层依赖于底层,不会构成循环。
    • 优点:操作系统结构更简单清晰,正确性更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inat_39763590/article/details/9315706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