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转行?

我在腾讯一年半左右时就发现自己不太喜欢做开发,一来我思维活跃想法太多,不喜欢纯粹执行的工作,二来比起对着电脑,我更喜欢和跟人聊天儿交流。内心深处我也知道自己不是可以沉下心来钻研技术的人,虽然在公司作为一个应用工种只要熟练度够高就可以,但我也不可能成为什么顶级程序员,这个发现一度让我非常沮丧。

我找导师和组长去聊,他们说内部转岗嘛,女生一直做开发是很累的,可以转做项目经理(PM)或产品经理(PDM)呀。腾讯专职的PM通常一个人cover好几个项目,而且因为不懂技术只能进行流程管理,时间和风险都不容易把控。最后我们发现由开发来兼任的效果最好,默契度更高更了解彼此的能力,而且大家都是责任心很强的人,哪怕长期加班也不愿意项目延期。于是我开始观察产品们的工作流程,并开始承担PM的工作。

虽然兼做PM那两个月因为人手不够非常辛苦,但主导一个产品从立项到结项,历经需求、设计评审、迭代划分,每一个迭代的设计、开发、测试、总结,直到最后的集成测试、灰度发布、正式发布各个阶段,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腾讯的职业履历只有开发的我可以对每个环节都讲得头头是道。

但项目管理也不是我想要的方向。流程化的东西都是固定的,没有太多新意,你只能在既有的规则上做一些优化,而且涉及到跨部门的合作时,往往被各部门的利益冲突所拖累,不仅无法推动项目还会两边受气。做产品经理其实也一样,决策力有限的话局限性很强。

真正给我很大转机的是2012年参加深圳第一场Startup Weekend,结识这个非盈利组织在西雅图的主办者Michael。07年的时候他从华尔街离职独身来中国创业,热心的帮助在中国的各种外国人,提供各种资源组织各种活动。

后面又通过Michael组织的一个讲座认识了Telerik的首席战略官Stephen Forte。曾把自己的初创企业卖给Google的连环创业家Stephen是个很有意思的大叔,很喜欢去各处旅游拍照,而且非常善于有声有色的讲故事。

事后我给他发邮件做了自我介绍,讲了自己的迷茫和一些创业的想法,他给了我很多建议和鼓励。那时他正在香港开AcceleratorHK的孵化器,同时也为深圳这边的Haxlr8r、柴火创客等孵化器做顾问,经常叫上我一起参加,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我离职后在美州旅行时参加拉斯维加斯的Scrum Alliance峰会以及墨西哥的Lean startup machine活动也都是因为这期间认识的朋友。

有次跟Stephen聊天儿时我说能认识你们真是幸运,他听了却连连摇头,说这有点儿像中国的风水观,“It’s not luck, you put yourself in the position to be lucky(这不是运气,是你把自己放到了会幸运的位置上)”。他告诉我,就比如当初那场演讲,很多人上前要了名片,但只有我很快就带着自己的问题给他发邮件咨询。而且因为我们互留了whatsapp帐号一直沟通,之后他过来出差时才有机会再见面,成为无所不聊的忘年交。

从美国欧洲旅行回来,我加入了一个做数码印刷O2O的创业团队,转型做商务。近一年来,核心团队一起不断的分析各个行业,进行各种模式的探索以及实际产品的试错。虽然此前只做过技术,但我发现自己好奇心旺盛、在互联网方面的洞察力、还有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一面才是给团队带来最大价值之处。

现在我在给原来的天使投资人做TMT投资经理,还有互联网这边一些项目的投后管理。时间自由度很高,都是单打独斗自行安排,每天研究各种行业消息,运营自媒体(微信startupnotes)发表一些原创评论文章,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接触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产业生态和项目发展的机会。

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业不亚于找对象的难度,不只是要创造各种机会尝试多种可能性,更离不开贵人的帮助和榜样的激励。放弃华为几百万年薪下海创业的军无戏言Eric,五年打下十亿江山却背包赴京转做天使投资的凌代鸿先生,在他们身边学习交流给我带来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头看看,从传统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我的做法简直是毫无章法的乱来,可不愿走寻常路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安稳,而是拥有更多自主权,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量,创造更大价值。

成功学励志学总是教导人们要勤奋,要坚持,要忍耐。听从别人的意见虽然省心却不一定是你真正需要的,迷茫的时候可以退一步想想,你是否有勇敢的follow your heart,又是不是能把自己“放在会幸运的位置上”?

文章略长,但希望能给以前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创小董”我会继续分享更多更真实的创业经历、经验、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ong2008hong/article/details/9316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