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未来已来,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导读:智能+制造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个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成本上,甚至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迭加上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因此,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到了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别是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时,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此过程中,制造业如何融入智能+?智能+在哪些维度可以帮助制造业“降本增效”?落地的过程中又有哪些痛点与难点呢?

智能+制造时代未来已来

我们知道,过去几年围绕新技术赋能制造业,其实整个业界出现过很多的概念,例如,“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以及“人工智能+制造”,那这些概念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实际上,“智能制造”中更强调将传统的工业软件应用到制造业,本质上解决的是数字化+自动化;而“互联网+制造”,则是将互联网工具应用到制造业,强调的是供需的对接和平衡,这几年大热的“工业互联网”正是工业角度的互联网+模式;“人工智能+制造”,重点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业,是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核心在于机器是否能够具备“在线”的自主能力。

可见,从“智能制造”到“互联网+制造”再到如今的“智能+制造”,背后正是新技术赋能制造业的迭代与进化的过程,原因在于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融合应用,在逐步实现对制造业各环节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机器的学习能力,最终达成“人机融合协同制造”的终极目标。

那么,“智能+制造”究竟对传统制造行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

第一,从提升生产效率维度看,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可以最大化降低人为错误、持续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产品率;此外,通过智能机器人的引入,还可以降低重复性、危险性工作,同时让实现生产废料、时间等方面的成本节约。

第二,从优化产业结构维度看,大规模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大改造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还能新增和改造现有的产业,例如注入“智能+”的动力后,汽车产业就可以增加新的产品类型,如“自动驾驶汽车“就能够更快的实现量产;不仅如此,围绕制造业中各个环节,还能孕育出更多全新的智能+制造的新公司。

第三,从重构国际分工维度看,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之后,势必会大大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让中国的更多制造企业能够争夺更多的价值空间,真正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应该说,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都要更高,可以说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MGI(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预测显示,未来中国51%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预计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达1.3%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智能+制造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个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197060/article/details/9045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