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 Concurrent 线程池(Executor)

概述

  与数据库连接管理类似,线程的创建和销毁会耗费较大的开销,使用 “池化技术” 来更好地利用当前线程资源,减少因线程创建和销毁带来的开销,这就是线程池产生的原因。

无限创建线程的不足

  在生产环境中,若没有线程池,则需要采用的是 “为每个任务创建一个线程” 的方法,当出现大量的请求时需要创建大量的线程:

  • 线程生命周期的开销非常高:线程的创建和销毁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根据平台的不同,实际的开销也有所不同,但线程的创建过程都需要时间,延迟处理的请求,并且需要 JVM 和操作系统提供一些辅助操作。如果请求的到达率非常高且请求的处理过程是轻量级的,例如大多数服务器应用程序就是这种情况,那么为每个请求创建一个新线程将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 资源消耗:活跃的线程会消耗系统资源,尤其是内存。如果可运行的线程数量多于可用处理器的数量,那么有些线程将闲置。大量空闲的线程会占用许多内存,给垃圾回收器带来压力,而且大量线程在竞争 CPU 资源时还将产生其他的性能开销。如果你已经拥有足够多的线程使 CPU 保持忙碌状态,那么再创建更多的线程反而会降低性能。
  • 稳定性:在可创建线程的数量上存在一个限制。这个限制值将随着平台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受多个因素制约,包括 JVM 的启动参数、Thread 构造函数中请求的栈大小,以及底层操作系统对线程的限制等。如果破坏了这些限制,那么很可能会抛出 OOM 异常,要想从这种错误中恢复过来是非常危险的,更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构造程序来避免超出这些限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线程可以提供系统的吞吐率,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再创建再多的线程只会降低程序的执行速度,并且如果过多地创建一个线程,那么整个应用程序将会崩溃。要想避免这种危险,就应该对应用程序可以创建的线程数量进行限制,并且全面地测试应用程序,从而确保在线程数量达到限制时,程序也也不会耗尽资源。

  “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线程”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它没有限制可创建线程的数量,只限制了远程用户提交 HTTP 请求的速率。与其他的并发危险一样,在原型设计和开发阶段,无限制地创建线程或许还能较好地运行,但在应用程序部署后并处于高负载下运行时,才会有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因此,某个恶意的用户或者过多的用户,都会使 Web 服务器的负载达到某个阈值,从而使服务器崩溃。如果服务器需要提供高可用性,并且在高负载情况下能平缓地降低性能,那么这将是一个严重的故障。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zlxyt/p/1102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