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庄子》二则

 文学常识

  1.  九流十家:
    1. 显学:正统的,流行的学派(如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伊斯兰教)
      1. 儒家
        1. 强调“仁”、“礼”(二者如硬币的正反面,相互制衡,大约相当于道德和法律)
        2. 孔子曰:“(儒学)君子喻于义(孟子),小人喻于利(荀子)”
      2. 墨家
        1. 从儒家中分裂出来,极盛一时(超越儒家),被秦国利用并打压,绝于汉朝
        2. 强调“兼爱”“非攻”“节用”(与儒家有相通之处,但不强调仪式,强调节俭)
      3. 道家
        1. 开创者:老子(早于孔子,原为礼官(孔子问礼),写《道德经》,提出“道”),庄子(主要思想)
        2. 思想:万事万物都有运行的规律(道),道是无形的,人应顺应自然(人为为伪),不慕虚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 《道德经》:一篇长约5000字的文章,没有题目,上篇写“道”,下篇写“德”,故曰“道德经”
      4. 法家
        1. 从儒家分裂,代表人物:李斯(荀子的学生),韩非
    2. (其他,非显学)
      1. 名家
        1. 强调万事万物名实相副。强调逻辑的严密性。认为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不相联系。世界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探究。擅长诡辩,但往往显得刻板
        2. 代表人物:惠子;代表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白马非马”。
      2. 农家
        1. 开创者:许行(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意味,相信乌托邦)
        2. 反对分工,强调自给自足,想通过打破社会实现平等,解决社会矛盾
      3. 杂家
        1. 开创者:吕不韦
        2. 包容所有学说,但没有独创的内容,无特色,无根基
      4. 阴阳家
        1. 道教,尊老子,认狭义的“道”,认为道是有型的
      5. 纵横家
        1. 开创者:鬼谷子。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学术流派
        2. 代表:苏秦合纵(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联横(挑拨六国关系,为秦国带来机会)
      6. 小说家
        1. 与“大学”相对,小人的学说。“十家”中唯一不如“九流”的
  2. 庄子
    1.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字子休、子沐(都是后人起的),唐玄宗封为“南华真人”,代表作《南华经》
    2. 《南华经》(即《庄子》)
      1. 共33篇,内篇7篇(庄子自己写),外篇15篇(弟子及后学 写),杂篇11篇(后人假托庄子之名写)
      2. 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是其开头$\frac{1}{20}$)《大宗师》《养生主》《人间世》《齐物论》《德充符》《应帝王》
      3. 外篇:如《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望洋兴叹》《三季人》)
      4. 《逍遥游》
        1. 逍遥:无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游:精神生活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全文

  有鱼,其名1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2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4志怪者也。《谐》之5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去以六月息者也7。”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吹也8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极邪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字词解释

*有两种翻译的是教材(可能)的错误*

  1. 有鱼,其名鲲:(判断句)。为,adv.表判断
  2. 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之,取独(“鲲之大”是主语)。几,差不多,接近(考试时整句话中译为“几”,词义辨析时注意“接近”的意思)
  3.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一说,同“奴”)振奋。而,表修饰。垂,(一说,同“陲”,边际)悬挂。
  4. 者:……的书籍
  5. 言:记载
  6.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教案)、盘旋向上时掀起九万里高的旋风。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表修饰。者,……的状态
  7. 去以六月息者也:以,把、拿、用,意译为“借着”(“凭借”有歧义(“以”,凭借),“凭借”为偏义复合词,可作“凭”或“借”)。者也,表判断。
  8. 生物之以息吹也:以,把、拿、用。相,表示动作偏指。
  9. 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极邪?:之,的。两个“其”:①表示选择(教案)②第一个“其”表示疑问,第二个“其”表示猜测。两个“其”表示探究时间原因,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意理解

  1. 中心思想:万物有所待(待,凭借),万事万物的能力都有限,必然是有所待,如果无所凭借,那么必然会一事无成
  2. 文章层次:
    1. “北有鱼,其名鲲。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夸张地表现了两种生物之大(体积大,力量大,活动范围大,神通大)
    2.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吹也。”它再神通、变幻莫测,也要借助他物
    3. “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人看天无所待,所以看不见天的颜色,所以万物都有所待。
  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吹也:野马,代宏大的景象;尘埃,代微小的事物,表现大的、小的、千变万化的事物都有所待
  4. 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极邪?:指出议论对象是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字词翻译

  1.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出游,游来游去。出,游远。是,这。也,表判断。
  2. 安:adv.怎么。
  3. 固:当然。
  4. 固:本来。
  5. 安:adv.怎么。
  6. 云者:等等。
  7. 既已:同义复合词,已经。
  8. 而:表顺承。
  9. 上:边上。(不可意译为“桥上”)

 文意理解

  1. 辩论结果:庄子大获全胜,惠子哑口无言
  2. 辩论双方:
    1. 庄子:(道家)万物源于道,都有共性,道是绝对的,我们是不同的个体,但能感知别的个体(我在水中游时很快乐→鱼在水中游很快乐(同理推导))
    2. 惠子:(名家)每个对象是独立的,不相联系,无规律世界是不可探究的
  3.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运用名家独立对象的思想反驳,给惠子设下圈套。
  4.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运用了道家的同理法反驳,打破了名家的思想
  5.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指出惠子使用同理法,自己是用同理法知道鱼的快乐的。
  6. 核心思想:表现庄子的智慧。(批判名家,赞扬道家)
  7. 庄子运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而惠子没有坚守自己的观点
  8. 人物形象:
    1. 庄子:富于想象力,热爱生活,善移情同感(同理心),善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 惠子:好辩,个性直率(庄子挖坑他就跳),思路简单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guoshaoyang/p/1096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