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会话机制补充

4.Cookie,Session,Token,JWT(Json Web Token)本质

  从无状态到有状态会话机制的过程发展史,共经历4个阶段:
            (1)之前,Web 基本上就是文档的浏览而已, 既然是浏览,作为服务器, 不需要记录谁在某一段时间里都浏览了什么文档,
                 每次请求都是一个新的HTTP协议, 就是请求加响应,每个请求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
            (2)随着交互式Web应用的兴起(在线购物网站,需要登录的网站等等),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要管理会话,
                 必须记住哪些人登录系统,  哪些人往自己的购物车中放商品,想出的办法就是给大家发一个会话标识(session id), 
                 说白了就是一个随机的字串,每个人收到的都不一样,  每次大家向我发起HTTP请求的时候,把这个字符串给一并捎过来,
                 这样我就能区分开谁是谁了;
            (3)这时就产生了Cookie,Session;
            (4)使用Cookie,虽然信息保存在客户端但是安全性不高,并且有大小限制;
            (5)使用Session,信息保存在服务端,但任然依耐客户端存储sessionId,并且访问量过大,对服务器有压力;
            (6)由于前两种的缺点,出现了Token,是一种无状态的,不将用户信息存在服务器或Session中

4.1.Cookie:
(1)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仅仅是浏览器实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功能
(2)服务器生成,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把cookie以k-v形式保存到某个目录下的文本文件内,下一次请求同一网站时会把该cookie发送给服务器
(3)存在客户端上的,所以浏览器加入了一些限制确保cookie不会被恶意使用,同时不会占据太多磁盘空间,所以每个域的cookie数量是有限的
4.2.Session:
(1)服务器使用session把用户的信息临时保存在了服务器上,用户离开网站后session会被销毁
(2)服务器就要给每个客户端分配不同的“身份标识”–sessionId
(3)客户端每次向服务器发请求的时候,都带上这个“身份标识”,服务器就知道这个请求来自于谁了
(4)对于浏览器客户端,大家都默认采用 cookie 的方式
4.3.Token:
(1)身份验证是无状态的
(2)验证成功后,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签名的token
(3)客户端储存token,并且每次用于每次发送请求
(4)服务端验证token并返回数据(使用拦截器或者过滤器验证)
(5)token应该在HTTP的头部发送从而保证了Http请求无状态
4.4.JWT(Json Web Token)
(1)就是一个加密的字符串,作为验证信息在计算机之间传
(2)是实现Token令牌的一种技术(标准的用法是用JSON Web Tokens生成令牌)
(3)无状态的JWT:包含会话数据的JWT令牌,将信息直接编码到令牌中
(4)有状态的JWT:仅包含会话的引用或ID的JWT令牌,会话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
(5)会话令牌/ cookie:标准(可选签名)会话ID,会话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

Token和JWT有个致命缺陷:
    1. JWT使用起来虽然简单方便,但它存在一个设计缺陷,即服务端无法主动注销token,所以jwt在安全性上不及session;
    2.JWT这个缺陷决定了它更适合用在一次性token验证场景中,即token只使用一次就立即废弃掉,比如第三方登录授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591009234/article/details/8947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