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探测器篇(2)_半导体探测器工作原理简介

版权声明: https://blog.csdn.net/XiaoQingCaiGeGe/article/details/87360193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气体电离室探测带电粒子的过程。当电离室的两个极板加上电压以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电场,由于气体不导电,这时没有电流产生。当带电粒子穿过电离室的灵敏体积时,在气体中产生电子-离子对。在电场作用下,这些电子-离子对在复合以前,迅速的向两极漂移,漂移过程中,在电离室的输出回路中形成感应信号,记录这些信号就可以探测带电粒子。

可见,电离室能成为一个探测器要满足三个条件:

1,  没有射线穿过灵敏体积时,不产生信号或信号可忽略。

2,  带电粒子穿过灵敏体积时,在其中产生电子-离子对。

3,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离子对在漂向两极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损失,在输出回路中形成的信号能代表原初产生的电子-离子对数。

半导体探测器的探测原理与电离室类似,但是探测介质是半导体。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就是利用加反向偏压的PN结(PN结的具体定义及原理在模拟电子学中讲述的很透彻,大家可以参考)。在PN结区,可移动的载流子基本被耗尽,只留下电离了的正负电荷中心,对电导率无贡献,其具有很高的电阻率。

PN结加上一定的负偏压(即P端接负极,N端接正极),耗尽区扩展,可达全耗尽,死层极薄,外加电压几乎全部作用到PN结上,形成很高的电场。当带电粒子进入此灵敏区域时,产生电离,形成电子-空穴对。

与气体中电子-离子对的漂移运动一样,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运动,被电极收集并产生脉冲信号。信号幅度与带电粒子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成正比,也就是正比于入射粒子在半导体探测器中损耗的能量,并且由于漏电流很小,有很好的的信噪比。下图1为半导体探测器工作原理,图2 为其信号输出电路。

                            

图1:半导体探测器工作原理

图2:半导体探测器输出电路

参考文献:

[1]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2]粒子探测技术及数据获取

[3]核电子学

[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aoQingCaiGeGe/article/details/8736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