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多态

多态的概述


多态是继封装、继承之后,面向对象的第三大特性。
现实事物经常会体现出多种形态,如学生,学生是人的一种,则一个具体的同学张三既是学生也是人,即出现两种形态。   
Java作为面向对象的语言,同样可以描述一个事物的多种形态。如Student类继承了Person类,一个Student的对象便既是Student,又是Person。
Java中多态的代码体现在一个子类对象(实现类对象)既可以给这个子类(实现类对象)引用变量赋值,又可以给这个子类(实现类对象)的超类(或接口)变量赋值。
如Student类可以为Person类的子类。那么一个Student对象既可以赋值给一个Student类型的引用,也可以赋值给一个Person类型的引用。
最终多态体现为超类引用变量可以指向子类对象。
多态的前提是必须有子超类关系或者类实现接口关系,否则无法完成多态。
在使用多态后的超类引用变量调用方法时,会调用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多态的定义与使用


多态的定义格式:就是超类的引用变量指向子类对象。

  1 超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2 变量名.方法名();


  • 普通类多态


  1 class Father {
  2     public Father(){}
  3 }
  4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
  5     public Son(){}
  6 }
  7 //多态的使用
  8 Father f = new Son();


  • 抽象类多态


  1 abstract class Father {
  2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
  3 }
  4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
  5     public void method(){
  6         System.out.println(“重写超类抽象方法!”);
  7     }
  8 }
  9 //多态的使用
 10 Father f = new Son();


  • 接口的多态


  1 interface Father {
  2     void method();
  3 }
  4 class Son implements Father {
  5     public void method(){
  6         System.out.println(“重写接口方法!”);
  7     }
  8 }
  9 //多态的使用
 10 Father f = new Son();


注意:
同一个超类的方法会被不同的子类重写。在调用方法时,调用的为各个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多态中方法的特点:


  • 域:

编译的时候,参考超类中有没有这个域,如果有,编译成功,如果没有,编译失败。
运行的时候,运行的是超类中的域值。
编译运行全看超类。

  • 方法:

编译的时候,参考超类中有没有这个方法,如果有,编译成功,如果没有,编译失败。

编译看超类,运行的是子类的重写方法。

多态中的转型:


Java强制数据类型的语言,参数运算的数据,保证类型的统一性。

  1 Father f = new Son();


此时运算的两个数据类型不同,一个是超类,一个是子类。
这里出现的是自动类型提升。

  • 自动类型提升:

将取值小的,自动提升为取值范围大的,称为向上转型。范围小的看成是子类,范围大的看成是超类。

  • 向上转型:

当有子类对象赋值给一个父类引用时,便是向上转型,多态本身就是向上转型的过程。
使用格式:

  1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如:

  1 Person p = new Student();


  • 向下转型:

一个已经向上转型的子类对象可以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的格式,将父类引用转为子类引用,这个过程是向下转型。如果是直接创建父类对象,是无法向下转型的!
使用格式:

  1 子类类型 变量名 = (子类类型) 父类类型的变量;


如:

  1 Student stu = (Student) p;  //变量p 实际上指向Student对象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cl-Snow/p/1071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