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 [MVP模式] [MVP与MVC模式的区别]

一、MVP架构模式介绍

简称:MVP
全称:Model-View-Presenter
MVP中的M代表Model,即数据层,V代表View,即界面层,P代表Presenter,负责关联Model和View,把Model层的数据显示到View。
MVP 是从经典的模式MVC演变而来,它们的基本思想有相通的地方:Controller/Presenter负责逻辑的处理,Model提供数据,View负责显示。

作为一种新的模式,MVP与MVC有着一个重大的区别:在MVP中View并不直接使用Model,它们之间的通信是通过Presenter (MVC中的Controller)来进行的,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Presenter内部,而在MVC中View会直接从Model中读取数据而不是通过 Controller。

在MVC里,View是可以直接访问Model的!从而,View里会包含Model信息,不可避免的还要包括一些业务逻辑。 在MVC模型里,更关注的Model的改变,而同时有多个对Model的不同显示,即View。所以,在MVC模型里,Model不依赖于View,但是View是依赖于Model的。不仅如此,因为有一些业务逻辑在View里实现了,导致要更改View也是比较困难的,至少那些业务逻辑是无法重用的。

虽然 MVC 中的 View 的确“可以”访问 Model,但是我们不建议在 View 中依赖 Model,而是要求尽可能把所有业务逻辑都放在 Controller 中处理,而 View 只和 Controller 交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MVP里,Presenter完全把Model和View进行了分离,主要的程序逻辑在Presenter里实现。
而且,Presenter与具体的View是没有直接关联的,而是通过定义好的接口进行交互,从而使得在变更View时候可以保持Presenter的不变,即重用!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编写测试用的View,模拟用户的各种操作,从而实现对Presenter的测试–而不需要使用自动化的测试工具。 我们甚至可以在Model和View都没有完成时候,就可以通过编写Mock Object(即实现了Model和View的接口,但没有具体的内容的)来测试Presenter的逻辑。

二、优缺点

优点
1、模型与视图完全分离,我们可以修改视图而不影响模型
2、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模型,因为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一个地方——Presenter内部
3、我们可以将一个Presenter用于多个视图,而不需要改变Presenter的逻辑。这个特性非常的有用,因为视图的变化总是比模型的变化频繁。
4、如果我们把逻辑放在Presenter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脱离用户接口来测试这些逻辑(单元测试)

缺点
由于对视图的渲染放在了Presenter中,所以视图和Presenter的交互会过于频繁。还有一点需要明白,**如果Presenter过多地渲染了视图,往往会使得它与特定的视图的联系过于紧密。**一旦视图需要变更,那么Presenter也需要变更了。比如说,原本用来呈现Html的Presenter现在也需要用于呈现Pdf了,那么视图很有可能也需要变更。

但是这个模式还是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说:
Activity需要实现各种跟UI相关的接口,同时要在Activity中编写大量的事件,然后在事件处理中调用presenter的业务处理方法,View和Presenter只是互相持有引用并互相做回调,代码不美观。
这种模式中,程序的主角是UI,通过UI事件的触发对数据进行处理,更新UI就有考虑线程的问题。而且UI改变后牵扯的逻辑耦合度太高,一旦控件更改(比较TextView 替换 EditText等)牵扯的更新UI的接口就必须得换。
复杂的业务同时会导致presenter层太大,代码臃肿的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endy_Raw/article/details/8929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