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居然要从春秋时期讲起?

640?wx_fmt=gif

最近,不少魔性的“换脸”视频刷爆网络,当红明星换脸经典影视人物、游戏主播换脸当红小生等短片层出不穷。在这场全民狂欢的恶搞热潮背后,最离不开的,当然是AI技术的支撑。 

640?wx_fmt=png

图片来源pixabay 

AI,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训练,让机器实现原本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AI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大到安保机器人,都有它的身影。

不过,如果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也只能是个“人工智障”。能发展到今天“全民玩AI”的地步,最离不开的,当然是历史上那些做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们。 


640?wx_fmt=png

历史上的数学家,推动人类升级打怪的步伐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造计算工具,算筹在春秋时代已被广泛利用。虽无法考究它的创造者,但它确实代替了最低级的“结绳而治”,开启了人类对计算能力的无限探索。在这之后,各种提升算力的手段在历史的潮流中应运而生。

640?wx_fmt=png

战国时期骨算筹,图片来自西安新闻网,作者张宇明

要论数学界的里程碑,二进制的出现绝对得排第一位。十七世纪,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设置了二进制,奠定计算机发展的基础。这位曾与牛顿battle“谁创立了微积分”的头铁大佬,虽然在这场学术战中被碾压,但依然挡不住他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

640?wx_fmt=png

莱布尼兹肖像-戴假发与不戴假发,来源Dropping In on Gottfried Leibniz,作者Stephen Wolfram

莱布尼茨的成就虽然没有被世人周知,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家,某些大学生们苦不堪言的高数、数分、线代等等等等的,都有他的半壁江山,你说气不气人!

640?wx_fmt=png

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回到十七世纪,那时候的英国学者对牛顿盲目崇拜,固守牛顿的观点而不尝试突破创新。在这种观念下,英国数学开始脱离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个世纪之后,查尔斯·巴贝奇出现了。他协助成立了分析学会,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在英国的复兴。这位“通用计算机之父”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差分机,它能够按照设计,自动处理函数的计算过程。

640?wx_fmt=png

查尔斯·巴贝奇,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巴贝奇的动手能力几乎可以封神,差分机从设计绘图到零件加工全部自己完成。这要是放在今天,那妥妥的一个自造物网红啊!不过,顶着富二代光环的巴贝奇却是个“常败英雄”,不仅花光了老爹留下的巨额资产,差分机2号、分析机也接连制作失败。

640?wx_fmt=png

差分机1号1/7完成品,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但不可否认的是,巴贝奇的设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巴贝奇的分析机,就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在这台分析机的制造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也举足轻重,她就是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码农——阿达·洛夫莱斯。

是的,你没看错,阿达是个程序媛,还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为一身的贵族夫人。作为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还多次被母亲担忧“出现危险的诗人倾向”。毕竟我们都知道,拜伦可是出了名的情场大王。

640?wx_fmt=png

阿达·洛夫莱斯,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作为巴贝奇的合作者,阿达为分析机写的程序奠定了现代程序语言的基础。为了纪念她的贡献,美国国防部将耗时近20年制作而成的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命名为Ada。

分析机虽然没有制作出来,但它超前的思想却影响着后人。也正是来源于分析机的灵感,艾伦·麦席森·图灵在多年后提出了图灵机的设想。

图灵被尊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他提出的图灵命题系统构建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在巴贝奇的分析机之后更加系统的构造。而他提出的另一个命题图灵测试,则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最初设想。

640?wx_fmt=png

艾伦·麦席森·图灵,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有趣的是,听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各种奇怪的癖好,比如花粉过敏却拒绝服药,宁愿每天戴防毒面具上下班;比如在瓷器奇缺的战争时期,为了防止茶杯丢失而用铁链将它锁在暖气管上。天才的脑回路,果然不是我等凡人能懂的。

虽然我们可能对图灵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乔布斯的苹果商标,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设计的。图灵机的发明还推动了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促进了人类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的诞生。

640?wx_fmt=png

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二战期间,ENIAC为美国军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处理支持,包括弹道计算等。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具备存储程序。也就是说,虽然运算只需要几秒钟,但设置它如何运算,却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大概等同于拖延症患者们在Deadline之前的效率吧。

这个时候,现代计算机之父出现了。约翰·冯·诺依曼解决了ENIAC的致命问题,他提出的冯·诺依曼结构被历代计算机广泛应用,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虽然在科学研究方面冯·诺依曼是个“老司机”,但现实中开车的技术却非常差劲。不仅如此,大概是过于醉心研究,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有地中海的倾向,果然程序猿们都是秃顶的重灾人群啊。

640?wx_fmt=png

约翰·冯·诺依曼,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640?wx_fmt=png

百年AI,未来不只是阿尔法狗


在这些数学家们的影响下,人类的计算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突破。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另一个领域的大变革——人工智能。

640?wx_fmt=png

图片来源pixabay

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那年,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研究会议聚集了各方大佬,包括Lisp语言的发明人约翰·麦卡锡、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人工智能领域先驱马文·明斯基等等,世界正在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1977年,IBM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标志着人工智能历史迈开了重要的一步,机器模拟人类思考学习的技能提上一个新台阶。而我们都熟悉的阿尔法狗,多次战胜世界冠军,更是提升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期待。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低谷期,但这并没有阻挡人类前进的步伐。为了能够享受高新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人类发明了各种方便自己偷懒的玩意儿,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家务机器人等等。

640?wx_fmt=png

图片来源libreshot


640?wx_fmt=png

算力进化,中国占有一方天地


人工智能爆发式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计算能力的支持。计算能力,几千年前是算筹,几百年前是庞大的计算机,如今藏在小小的芯片里。

爆炸式的数据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做支持,但芯片也是有物理极限的。人工智能之所以会活成“人工智障”,正是因为算力不足,而人类也在想方设法突破这个瓶颈。

640?wx_fmt=png

图片来源pixabay

以“智能技术”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变革。我国的科学家和产业研究者们,也都奋战在科技革命的一线战场。

正如几百年前巴贝奇的分析机试图突破年代算力一样,如今,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也在尝试突破时代的算力极限。进入2019年,华为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去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覆盖全场景的昇腾系列AI处理器。昇腾310主打推理场景,具有低功耗、极致高效的特点。昇腾910主要用于训练场景,作为全球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芯片,计算力远超业界同类型产品。这两款芯片,都为华为后续的AI产品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640?wx_fmt=png

2018年10月10日,华为全连接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谈全栈AI战略


640?wx_fmt=png

致敬先驱,智能计算成为AI新支点


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技术沉淀和思想突破,人类的发展才能日渐飞速。尽管许许多多的数学家并没有被世人熟知,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指引着人类走向更文明的方向。

从莱布尼茨到图灵,从巴贝奇到冯·诺依曼,先驱者们用“计算”的力量不断改变着人类前行的轨迹。华为中国微博也希望通过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640?wx_fmt=jpeg

正如《灵魂摆渡》里面,沉睡千年的蚩尤惊叹于人类世界的发展时,赵吏所说:人类的社会在发展,人类的社会在进步。假如这些已逝的科学家们能看到自己的成就正在推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相信他们也会有一番感慨。 

在昇腾系列AI芯片发布的半年后,华为即将全面推出基于这组芯片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针对AI全场景的解决方案。Atlas提供从低功耗到超强算力的AI系列产品,优化华为面向“云、边、端”的全场景AI基础设施,满足多变的AI应用场景。 

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包括Atlas 200 AI加速模块、Atlas 300 AI加速卡、Atlas 200 DK AI开发者套件、Atlas 500智能小站四款产品,覆盖公共安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电力等行业,各有专精,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更多的便利。 

640?wx_fmt=png

图片来自华为官网-Atlas页面banner截图 

4月10日,华为将在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举办2019华为智能计算大会,与各界分享计算产业领域的新思考,共享智能时代商业新机遇。届时,Atlas四款产品也将举行上市发布仪式,为各行各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我们也相信,Made by China的华为科技,将会带领中国、带领世界走向更加智能的未来。 

如果你对智能计算也感兴趣,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明日将举办的华为智能计算大会,一起来感受人工智能时代的魅力。 

640?wx_fmt=png

 
  

System.out.println("点个在看吧!");
console.log("点个在看吧!");
print("点个在看吧!");
printf("点个在看吧!\n");
cout << "点个在看吧!" << endl;
Console.WriteLine("点个在看吧!");
Response.Write("点个在看吧!");
alert("点个在看吧!")
echo "点个在看吧!"

640?wx_fmt=png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8916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