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渔业”新兴产业,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互联网+渔业”是一项新兴产业,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极大改变渔业商业模式。一方面让渔民购物更加方便快捷,丰富购物选择;另一方面,带动水产养殖经营实现现代化管理,促进当地水产品外销,拓宽销售渠道。随着网货下乡和水产品进城双向通道的建立,电子商务将进一步带动水产养殖、渔业加工、水乡旅游和餐饮服务等市场。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之中,应当做大渔民“朋友圈”,念活养殖致富经。

  1.做大渔民“朋友圈”,必须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
  做大渔民“朋友圈”,首先要让渔民了解互联网,了解如何进入互联网创建“朋友圈”。“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很多渔民认为那不过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水产养殖经营没有任何关系。有的渔民尽管接触过互联网,但要把渔业同互联网结合起来,觉得遥不可及。还有渔民觉得互联网电子商务中充斥着骗子、***等潜在风险,只能望而却步。这些都是因为对互联网认识不够、了解不透、观念不新而造成的,让许许多多的渔民在互联网门前徘徊不定、裹足不前。但是,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已是世界大势,不认识这一变革性趋势,我们的渔民就会落后,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互联网+渔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渔业的有效融合,从而创造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渔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互联网+渔业”可以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现代渔业深度融合,推动渔业技术进步,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强化渔业组织变革,提升渔业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
  所以,渔民在发展养殖经营的时候,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与现代渔业的有效融合,将信息技术贯串到渔业的生产、加工、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实现渔业生产、加工、管理、营销等全过程的信息感知、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从而促使渔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渔民的服务更加精准,渔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渔民只有跨入互联网的大门,了解互联网,置身互联网,才能打造自己的“朋友圈”,才能让市场上所有的“朋友”“点赞”和关注。

  2.做大渔民“朋友圈”,必须加强互联网知识学习培训
  渔民要接触互联网做大“朋友圈”,必须加强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丰富的内涵装扮“朋友圈”。在现实中农村劳动力大多流入了城市,造成渔业实用人才极少,尤其是拥有互联网思维、精通互联网技术的渔民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要加强渔业电商普及培训,大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履行职责,加强互联网知识培训,在广大渔民及渔业从业者中积极培养渔业电商创业带头人和网络销售人才,支持现有电商营销人才、渔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和养殖经营大户抢滩电商率先垂范,示范带动广大渔民、合作社社员和家庭渔场经营业主逐渐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让广大渔民知网、懂网、上网和网上经营。
  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广大渔民广泛邀请各界朋友加入“朋友圈”,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积极创建家庭渔场、渔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抱团入驻电商平台,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加强养殖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搞好渔业标准化生产,广泛应用养殖环境感知、水质实时监测、全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渔业环境监测系统,实施智能节水养殖、测水施肥防病、自动精准投饵、鱼病远程诊断等标准化作业,推动渔业网络化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
  另一方面,要强化产销衔接,实现渔业养殖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以产品多样化、经营规模化、成本最低化的优势抢滩渔业电商市场。要提高渔民掌握现代科技信息的需要,更是让渔民实现消费共享、经济共享和发展共享的需要。要让互联网成为广大渔民从事养殖经营的“朋友圈”,更要成为信息沟通、产品展示、营销策划的“朋友圈”。

  3.做大渔民“朋友圈”,必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壮大渔民的“朋友圈”,离不开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完善。“互联网+渔业”是依靠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购建、安装和应用、普及、技术创新。渔民分布在广大农村,而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还有很多渔村没有通宽带,更谈不上4G、wifi网络覆盖,很多农民家庭没有电脑,很多渔民没有上过互联网。因此,必须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村村要通宽带,提高网络覆盖面,加快研发推广具备农村特色的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渔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渔业信息化业务平台,提高渔业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引导和培训,鼓励渔民购置计算机等设备,学习网络知识,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开展网上创业。
  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提速降费;同时,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邮政等部门及电商、快递等各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
  同时,要加快电商建设。引导渔民全面触网,提高水产品流通效率,实现渔业增收。积极引导渔民创建新型市场主体,进军电子商务,推动养殖生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鼓励和引导渔民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推介自身的水产资源、水产品牌、餐饮文化,有效提升自身渔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让渔民的渔业特产等实现网络预订和销售。

  4.做大渔民“朋友圈”,必须坚持政商合力协同作战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在渔业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覆盖不广,深度融合不够,很多渔民的认识还不深刻,“朋友圈”里人气还不旺盛。所以,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为做大渔民的“朋友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研究制定“互联网+渔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彰显本地特色的“互联网+渔业”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领域建设,突出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创新电商发展途径,为渔民网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出台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在税收、财政、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信贷支持,通过不同形式的电商信贷方式解决渔民从事电商的资金困难。
  同时,渔民要加强宣传推介自己的“朋友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及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产品,还可线下通过扫瞄二维码等方式宣传产品,线上可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抽奖等方式进行产品和服务推介。还可以通过设计、包装渔业电商平台网页,开展特色服务,宣传推介渔业产品和服务。必须注重网络平台和实体平台创建,搭建好线下平台、线上平台和物流平台。
  培育渔业电商从业人员,既要打造优质的渔业实体店铺,又要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渔业产品的网络营销打开通道。实现渔业电商的健康发展,就要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渔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第三方平台创新和拓展涉渔电商业务;培育渔业电商服务企业,支持组建区域性渔业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成立专业服务机构,为渔业电商发展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物流解决、代理运营等专业化服务。总之,要努力聚集渔民“朋友圈”的人气,把渔民“朋友圈”做大,把网络渔业做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277950/237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