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功的秘诀——技术产品双头负责制

答: 一个优秀的技术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技术水平得非常扎实。 在技术领域,做纯粹的人事管理是很难服众的,必须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才能服众,才能带动团队。因此,我原来培养一个人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要求对方从基层做起,去展现他的实力,去以技术服人。工程师是相对比较单纯的群体,如果真觉得你实力很强,他们是会佩服你、敬仰你,愿意跟随你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同时,我也不希望一个技术管理者就纯粹的只做管理,当然我也不是强硬地要求他们做了 leader 之后还要写代码,但我希望他们仍然能够亲力亲为地去处理一些问题、尤其是难题,而不是把事情完全推给下属,这样的管理者,不会是优秀的技术管理者。

第二,要有同理心。 我最近看了微软 CEO 纳德拉的《刷新》一书,我很赞同其中的一个观点——管理越往上走,越需要有同理心。之前我把这些归纳为沟通能力、情商等,但更深层次去挖掘后,发现它们本质上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你是否能理解别人的立场,是否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是以技术和产品为例,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听到技术抱怨产品又改需求啦、产品又把锅甩过来啦,但如果站在产品的角度,他们只是想把产品做好,做各种调整是为追求理想的最终结果。如果双方都理解对方的立场,技术把做好产品当成彼此共同的目标,产品能看到并体谅技术的实现难处,那双方的摩擦和埋怨就会少很多。

因此,优秀的技术需要拥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同理心,只有真正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大家的劲儿才能往一起使。

第三,要具备领导力。 技术管理中是有管理职责的,每个人的管理风格都不一样,我能理解并尊重,但是需要保证你的管理风格是能被团队接受并适应的,能让团队运转工作起来,这个被我称为领导力。

在管理团队时,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管理者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个模子去做,否则很可能会引起反弹,这又呼应了第二点,看管理者是否具有同理心,是否能站在团队成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当然,不是所有的技术人都适合做管理,有些人由于性格、情商等原因,可能更适合做 IC 独立贡献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这也是很好的发展路径,并不是非得走技术管理这条路的。

问:您具体是如何培养团队 leader 的呢?

答: 管理团队,我有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流程和模式,比如我会用 OKR,会用之前提到的技术产品双头负责制,会做公开透明的绩效考评和互评,还会建立一系列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规范和流程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5670146 查看本文章

在培养团队 leader 时,我一般会扮演一个教练的角色,会给对方建议,怎样才能成长,需要做哪些事情,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比如我会在某个 leader 成长到某个阶段后,建议他做团队梯队建设,为什么要做,大致要怎么做。

另外,他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困惑,会随时来找我、或在 1-on-1 沟通时问我,我也会尽力给对方提供我的经验和建议。例如,团队里两个相对资深的小组 leader 之间有矛盾,团队管理者要怎么处理;或者如何劝退一个不能胜任工作的团队成员。我会跟他分享我以前遇到过的类似情况,以及我的处理经验。但我只会以教练的身份去引导他,跟他讨论,给他建议和提示,而不会指手划脚的告诉对方该这么做那么做。具体该怎么处理,主动权应该握在他手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他获得锻炼和成长。

最后,在我看来,技术管理是个经验科学,管理者一定要通过实践去尝试、去体验,最终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管理风格。

image

【想要了解更多好文关注作者哦,加群QQ:714526711,群里每天都会分享资料,免费领取获取Java高级架构资料、源码、笔记、视频。Dubbo、Redis、设计模式、Netty、zookeeper、Spring cloud、分布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vaxueyuan_yezi/article/details/8869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