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之概述——计算机那点事1.2.3,1.3.1,1.3.2(这些都是博主在谢希仁先生的《计算机网络》一书中整理的)

说实话今天感觉挺累的,平时都是准备在晚上八点开始写博客,今天下午4点20就准备开始了,也准备早点结束,下周就要每天开始送外卖了,以后的生活可能会更加累!要是我的腰腿能每天坐10个小时都不会疼该多好!!!玩就玩大的!!加油!!

1.2.3、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1992年由于互联网不归美国管辖,因此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做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简称ISOC)【W-ISOC】。ISOC下面有一个技术组织叫做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协议

IAB有两个工程部:(1)互联网工程部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由许多工作组WG(Working Group)组成的论坛(Forum),具体工作由互联网工程指导小组IESG(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管理,工作组划分若干领域(area),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研究!是短期和中期的工程问题。

           (2)互联网研究部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是由许多研究组(Research Group)组成的论坛,具体工作由互联网研究指导小组IRSG(Internet Research Steering Group)管理,研究一些长期的问题,包括协议、应用、体系结构等!

制定互联网标准的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互联网草案的有效期为6个月,这个阶段还不能算是RFC文档。

                 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才能成为RFC文档

              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达到正式标准后,每个标准分配一个编号STDxx。一个标准可以和多个RFC文档关联。2016年7月,最大的编号是STD83。不容易!

 

1.3、互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拓扑复杂且覆盖全球,从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等。(通信:传送数据、音频、视频等)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外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作端系统。小的端系统可以是个摄像头,也可以是ISP(ISP不仅仅向端系统提供服务,自己也可以拥有一些端系统)边缘部分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使众多主机可以通信并共享信息。

主机A和B通信实质是指运行在A上的程序和B上的程序在通信,因为进程就是运行着的程序,所以可以说:“主机A的某个进程在和主机B的另一个进程在通信。”简称计算机间的通信。

端系统间通信方式有两种,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ver)都是指通信中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模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A运行客户程序,B运行服务器程序,A向B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B向A提供服务,主要特征是: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二者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1)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2)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1)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者本地客户的请求。

      (2)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且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3)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二者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双向的!

二者本来指的都是计算机进程(软件),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不是客户(client),运行客户程序的机器为client(客户机)运行服务程序的机器为Sever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p2p,因为2的英文two和to的读音相同,所以to缩写为2。指的是两台主机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提供服务方,可以平等的、对等的连接通信。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存储在硬盘里的共享文档。p2p就是指对等连接中的每一台主机既是客户,同时又是服务器!

 

 

对等连接可以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如上百万个)同时工作。

只要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p2p软件,就可以平等地、对等地连接通信!

 

1.3.2、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过程: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这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主叫端和被叫端间的连接时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独占、可靠、传输时延小。

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很低,因为计算机数据时突发性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具有间歇性!

2、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分组交换时,先把数据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的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分组称为包,首部叫包头。

首部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

在互联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一般都有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较低的速率连接。

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网络核心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只是作用不同!

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讨论互联网核心部分路由器转发分组的过程时,往往把单个的网络简化成一条链路,而路由器成为核心部分的结点!

分组交换在传输数据之前不必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链路,而是当它在哪一个链路上转发时,才占用这一段链路的通信资源,分组到下一个路由器会先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从一条合适的链路发送出去!还省去了建立连接、释放链接资源的开销,因此数据的传输效率更高!

有专门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某一个结点或链路出现问题时,各路由器会根据路由选择协议自动找到转发分组最可靠的路径!

缺点:分组在各路路由器中存储转发的时候需要排队,因此有一定的时延。也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的带宽。分组交换的包头部分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3、报文交换的特点

20世纪40年代,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的原理的报文交换,但是时延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现在已经不使用了。

如下图,A,D是源点和终点,B和C是中间结点。

三种交换的主要特点是: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像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送数据多,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时,电路交换传输的速率较快,报文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遇见分配带宽,传送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一个分组长度远小于整个报文,所以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时延小,同时更加灵活!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biter/p/10575544.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