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拙解

  Thu Mar 21 00:06:42 CST 2019

  咳嗽请假于家中,不眠。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拙解。未查阅典籍,不当之处还请指正,为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一、结构

  “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心经的全文。与其说玄奘法师是“译”,在我看来,其实称作“解读”或许更好。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经估计都是这个道理。

  全文分5段,第一段讲心经的作用;第二段是举例子,通过比喻传达意旨;第三段总结心经的好处;第四段、第五段称赞心经。

  二、拙解

  法师在第一段说,当你把“般若波罗蜜多”这句咒理解透了,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一种修为,看淡一切、看透一切,能“度”自己,也能“度”别人。

  法师第二段拿“舍利子”举例。“舍利子”代表的是一种佛法的修为,我们暂且不论在现代科学的求证下,“舍利子”是如何产生的。它本身是一个具体的物体,有外观、颜色、重量等物理指标可以描述。但是它代表的却不是它本身的物理存在,而是一种虚无的“佛法修为”。我们供奉“舍利子”并不是因为它的物理存在多么精致或优美,或者有什么超自然作用。而是产生“舍利子”的大师生前的道德、品德、修为和对世界、对后世的影响。所以说,“舍利子”它是具体的,也是虚无的,它的具体是它实实在在是个物体,它的虚无是它代表了“佛法修为”,所有它可以等同于“佛法修为”。

  人的“受想行识”,就和舍利子一样。

  人的感受、思想、行为、学识,是一个人的“虚无指标”,它描述了一个具体、形象、生动、完整的一个人。“受想行识”也是人的工具,它能帮你把具体的问题看透、看淡,也能让你产生猜忌、仇恨、喜爱、愤怒,这些都是胡思乱想或者幻想,却会对人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

  所谓“度一切苦厄”,就是指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受想行识”,使其将困难化为虚无,同时不在虚无中制造困局。

  法师又说,“舍利子”是佛法修为的“空相”,它所代表的佛法修为,不会无端的产生,也不会无端的消失,不会无端收到污损,也不会在现有基础上变得更纯洁,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就像一个伟人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里需要关注一下佛家所说的“因果”。万事皆有因果,不会无因成果,也不会有因无果。所以这里说“无端”。

  对于一位追星族来讲,你不会无缘无故就喜欢上你的爱豆,总有原因。你也不会突然间不喜欢你的爱豆,总有变故。在没有原因、没有变故时,你的喜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在没有原因、没有变故时,你的爱豆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会变的越来越差或越来越好。

  所以,以虚空方式存在的东西,并不像人有受想行识、有眼耳鼻舌身意等等,虚空是什么都没有的,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有不会有变化,即“无所得”。

  这也是为什么“舍利子”作为“诸法空相”能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然而造成每个人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事实有不同感受、不同理解的,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或这个事实在不同人面前展示了不同的内容,而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受想行识”的控制能力不同,造成了对感受和理解的不同。

  万事本无因,亦无果,因源于人,果受于人。

  所谓的苦难、挫折,它其实本不存在,或者说,它本身对你并不产生影响,而你感受到的所有的影响和痛苦,都来源于你自身,来源于你“眼耳鼻舌身意”的错觉,来源于你“受想行识”的幻想。

  法师在第三段说,当你能意识到“般若波罗蜜多”的这层意思,当你能掌握控制自己“受想行识”的时候,你就可以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实现“度己”。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他人来“度人”。

  三、个人感受

  混沌理论里的宇宙观和佛学中的因果观有共通之处。

  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我们思想在控制、在判断、在选择。而其依据则是当下的环境、个人的学识和个人的未来期望。当我观察自身的时候,我会发现,我跟别人交谈时,我会根据别人说的话或做的动作,猜想对方的意图,然后对比自己的意图,然后挑选一句话或一个动作来回馈对方。比如,我觉得此刻该跟对方打感情牌,我会装作很虚弱、很受伤的样子,我觉得此时应该要流眼泪,然后自己就通过流眼泪的方式来博取对方的同情心。我时常很清醒自己在做什么,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通过这么做想得到什么结果。有时候,很多判断和选择都是猜的,所有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可控的,有时候就会显得自己情商很低。

  而我们目前的情况、遭遇、处境,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混沌理论中,假设1个点,可以随机往4个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前进任意长度。在一个平面中,这个点是自由的,肆意妄为的,它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假设这个平面里有2个这样的点,它们可能会交叉,也可能相遇,也可能相互影响。但是具体在什么时间点,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假设这个平面里有10个这样的点,这就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社会关系。

  而我们每天遇到的决策和判断远不止5个自由度,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也远不止10个人。

  假如,我此刻和你交谈。如果我小学时不考某某中学,我可能就不会考上某某大学,也不会来到这个城市,毕业后也不会进入这家公司,也不会此刻和你交谈。或者,如果我在实习时不那么积极的工作、学习,领导也不会看到我的上进心,也不会让我参与重点的项目,也不会有机会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并且和你共事,如果我不想积极的去解决问题,也许今晚我就不会在这里和你讨论这个问题。这个例子既可以叫做“蝴蝶效应”,也可以叫做“因果关系”。

  为什么有人提出来“平行宇宙”概念?如果我在某一个时间点,做了不一样的决定,我后续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轨迹都会发生改变。而此时的我和彼时的我,就是两个相互平行不会交叉的宇宙。

  有点扯远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说明,第一:我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决策和判断的;第二:不同的决策和判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就可能控制一部分自己的人生,剩下的取决于你的环境给你造成的影响。

  当你能控制环境对你的影响时,你就领悟“般若波罗蜜多”的真谛了,你就可以“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Joseph-AMI/p/1056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