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一)系统概述

目录

1.1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工作原理及层次结构分析

一、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软件)

1.硬件系统—总体图

2、软件系统

3、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关系

 三、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1.2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

一、非时间指标

1、机器字长:指机器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

 2、总线宽度: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最大信息的位数

 3、主存容量与存储带宽

二、时间指标

 1、主频f/时钟周期T ; 外频、倍频

2、CPI(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

3、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4、CPU时间 

 1.3 实验一  计算机性能测试

一、性能测试的目的

二、测试的基本原理

 三、常见的测试工具

1.CPU测试工具

 2.显卡测试工具

3.硬盘测试工具

4.内存测试工具

5.其他综合测试工具


1.1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工作原理及层次结构分析

一、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 存储程序:将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系统的构建与快速访问)
  2. 程序控制:按指令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出指令,经译码依次产生指令执行所需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完成指令的功能。(指令系统、控制器设计等)

二、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软件)

1.硬件系统—总体图

  • 主机:CPU(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
  • 外设: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 总线:控制线、数据线、地址线

 (1)运算器——“算盘”

  • 基本结构:ALU(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可传送信息、寄存器、连接通路
  • 计算机常采用二进制数运算
  • 采用二进制运算的优势:

       1. 二进制运算规律十分简单 ——> 在电子器件中比较容易实现

       2.技术上容易实现 ——> 用双稳态电路表示二进制数字0和1是十分容易的

       3.可靠性高 ——> 二进制中只使用0和1两个数字,传输和处理时不易出错

       4.抗干扰能力强 ——> 每位数据只有高低两个状态,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高还是低

       5.与逻辑量相吻合 ——> 二进制数0和1正好与逻辑量“真”和“假”相对应

  • 二进制&十进制共性所在:

       1.在运算中,位数越多,计算精确度越高。(理论上讲,数位可以任意多。)

       2. 位数越多,所需电子器件越多 ——> 运算器长度一般为:8位、16位、32位、64位

运算器结构示意图:

 (2)存储器——“纸”——采用半导体器件

  • 基本功能:存储原程序、原数据、运算中间的结果。
  • 工作原理:按地址访问,读/写数据。——>  
  • 工作模式:读/写
  • 存储单元——“宿舍”——“保存一个数的16个触发器”
  • 地址——“宿舍号”——“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
  • 存储位元——“每个床位”
  •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的总数”
  • 外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存储容量更大)
  • 内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无驱动、安上就可以用)  网卡、显卡的成功安装都需要驱动
  • 分类内存(RAM、ROM)  
  •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在断电时将丢失其存储内容,故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程序。
  •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其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

(3)控制器——“大脑”——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加以分析,然后执行某种操作。

  • 控制信号的形式:电平信号脉冲信号
  • 产生控制信号的依据:指令、状态、时序
  • 产生控制信号的形式:微程序硬布线

 1.计算程序:

  • 指令:每一个基本操作
  • 计算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

2.指令的形式

  •  指令:(操作码【指出指令所进行的操作】、地址码【源、目的地】)——(操作的性质、操作数的地址)【均为二进制表示】
  •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通常有几十种基本指令,从而构成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 存储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在存储器中。
  • 程序控制:控制器依据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计算任务。

冯诺依曼结构:数据和指令存放在一个存储器中

——冯诺依曼结构特点:

  • 计算机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并按地址寻访。
  • 指令和数据均由二进制表示
  • 指令(操作码、地址码)——(表示操作的性质、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按顺序执行,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的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哈佛结构:数据和指令分别存放在两个存储器中(更快)

3.控制器的基本任务——取指令,执行指令

【详】:按照计算机程序所排的指令序列,先从存储器取出一条指令序列放到控制器中,对该指令的操作码由译码器进行分析判别,然后根据指令性质执行这条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接着从存储器取出第二条指令..........以此类推

  • 取指周期:取指令的一段时间
  • 执行周期:执行指令的一段时间
  • 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原因:每取出一条指令,控制器中的指令计数器+1,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准备。
  • 中央处理器(无存储器);   中央处理机(CPU):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4.指令流和数据流

Q:控制器如何区分数据字和指令字呢?

A:数据流和指令流

  • 1B(byte,字节)= 8 bit
  • 一个字(W)至少由一个以上的字节组成
  • 字-字节-位
  • 字长:组成一个字的二进制位数
  • 计算机使用的信息有指令、数据,即计算机字可以代表指令、数据。
  • 数据字: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
  • 指令字:某字为一条指令
  • 控制器完全可以区分数据字和指令字(如下)
  • 指令流: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内存 ——> 控制器)
  • 数据流:执行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内存 ——> 运算器)
  • 某些指令进行过程中需要2次访问内存——取指令、取数据

(4)适配器与输入/输出设备

  • 输入/ 输出设备=外围设备(机电结构、全电子式的......)
  • 输入输出设备不直接与高速工作的主机相连,而是通过适配器
  • 适配器=转换器:来平衡不同部件之间速度的差异;可以保证外围设备用计算机系统特性所要求的形式发送或接受信息。
  • 系统总线(skeleton):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骨架,是多个系统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实现计算机在各个系统部件之间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操作。 

2、软件系统

  • 源程序:用算法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
  • 编译程序: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
  • 目的程序:不可独立运行,需要运行系统这样的辅助程序来帮助
  • 编译器:编译程序+运行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软件

3、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关系

  1. 相互依存
  2. 逻辑等效性
  3. 协同发展

 三、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 软件硬件分界线:(如图)是指令操作硬件的入口指令的格式及其指令的设计与硬件相关联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了。

 1.2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是:CPU性能指标、存储器性能指标、I/O吞吐率

一、非时间指标

1、机器字长:指机器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

          【运算器结构示意图】

  1. 加法器(累加器)寄存器的位数决定
  2. 一般与内部寄存器的位数相等(字长)
  3. 字长越长,表示数据的范围就越大精确度越高
  4. 常见的有32位和64位字长

 2、总线宽度: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最大信息的位数

  1. 一般指运算器存储器之间的数据总线位数
  2. 有些计算机内部外部数据总线宽度不一致
  •   8086、80286、80386内外数据总线等宽(Intel 8086是一个由Intel于1978年所设计的16位微处理器芯片
  • 8088、80386SX 外部总线宽度8位内部总线宽度 16位
  • Pentium外总线64位,内总线32位(两条32位流 水线)

 3、主存容量与存储带宽

  1. 主存容量:是指一台计算机主存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总数
  2. 存储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与主存交换的二进制信息量, 常用单位B/s(字节/秒)
  3. 影响存储带宽的指标:数据位宽数据传输速率

4、吞吐量 :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

5、响应时间

6、利用率

二、时间指标

 1、主频f/时钟周期T ; 外频、倍频

如:Pentium 4 2.4G CPU主频 2400M = 133M (外频) × 18 (倍频) 

  1. 主频f :CPU内核工作的时钟效率(CPU Clock Speed)—  主频越高,CPU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主频不等于处理器一秒钟执行的指令条数,因为一条指令的执行可能需要多个时钟周期 / 在有兼容性的前提下,主要看其速度,而主频越高,字节越长,CPU速度就越快
  2. 时钟周期T:节拍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T内,CPU仅完成一个基本的动作。
  3. f和T的关系:f越高,T越小。
  4. 外频:指CPU(内存)主板之间同步的时钟频率(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5. 倍频:CPU主频外频之间的倍数
  6. 主频 = 外频 × 倍频 

2、CPI(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

  • CPI:执行一条指令平均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周期T的个数)——单条指令CPI、一段程序中所有指令的CPI、指令系统CPI等
  • CPI应用举例:
  • IPC(Instruction Per Clock):每个时钟周期内并行执行的指令条数
  • 真正影响CPU性能:频率+IPC 

3、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每秒钟CPU能执行的指令总条数(单位:百万条 / 秒)
  • MIPS应用举例:

4、CPU时间 

  • CPU时间的计算方法:
  • CPU时间计算应用举例:

5、FLOPS

  •  FLOPS(Floating-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表示每秒执行浮点数操作的次数 ——> 衡量机器浮点操作的性能
  • FLOPS = 程序中浮点操作次数 / 程序执行时间(s)

 1.3 实验一  计算机性能测试

一、性能测试的目的

二、测试的基本原理

  • 计算机系统中配置了大量的传感器和寄存器系统运行相关参数保存在对应的寄存器中
  • 测试程序通过读取相应寄存器的值得到系统运行的状况。
  • 通过图形 / 数据方式显示获取的状态数值

 三、常见的测试工具

1.CPU测试工具

  • CPUmark
  • SysID
  • Hot CPU Tester

 2.显卡测试工具

3.硬盘测试工具

4.内存测试工具

5.其他综合测试工具

  • 鲁大师
  • 系统自带工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ErinLi1998/article/details/867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