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策略简单总结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jdhellfire/article/details/88614560

一.测试策略的概念

测试策略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测什么,怎么测?

1.1"测什么"主要关注的内容:

a.测试对象是什么?

a.1被测对象定位的领域和场景是什么,它的特性有哪些?
a.2需要准守的规范和标准是什么?

b.测试的深度和广度:

b.1测试的范围,测试边界。
b.2测试的分层,考虑通过哪些层次的测试来测试你的被测对象。

1.2"怎么测"主要关注如下内容:

a.人:

对应于不同的测试分层,我们采用哪种团队协作方式?开发团队内部QA?独立测试团队?第三方测试团队?或者几种相结合?不同的测试团队测试团队意味着不同的测试视角。

b.物:

b.1应对测试所需要的测试环境。
b.2测试所需要的测试工具:手工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框架等等…

c.法:

c.1基本的功能与非功能测试/探索的手段和方法,自动化开发的规范和方法。
c.2测试度量及度量标准。
c.3测试件的管理方法:用例、缺陷、代码…
c.4测试控制与测试汇报的方式。

二.常见的测试策略:

ISTQB测试体系将测试策略分为如下7类,实际应用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严格:
测试策略

1.系统化的策略:

根据产品的质量特征建立系列CheckList集合,检查产品与CheckList契合程度。

2.符合过程或标准的策略:

产品与协议规范的一致性;与产品规范标准过程的一致性检查。
(协议一致性测试;安全编码检查;产品安全扫描检查等)

3.基于模型的测试策略:

结构化测试过程,典型的如:邰晓梅提出的MFQ&&PPDCS。它将测试分为KYM,TCO,MODELING,TCON,TE这几个结构化的过程。其中在MODELING和TCON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单功能分析测试模型,识别测试条件。这也包含的MBT的过程。具体内容在此不展开。

4.分析型的测试策略:

主要包括:基于风险的测试 和 失效模式与有效性分析。在这两种技术中,我们往往会对历史缺陷进行,识别风险和失效模式。会对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项目风险和产品风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我们的风险级别,然后根据风险级别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5.应对型策略:

典型的是探索性测试。探索性测试是将测试分析、测试学习、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同时进行。根据当前系统呈现和反馈出来的信息,再确定下一个探索周期(TimeBox)的探索章程。当然我们的探索章程、探索范围的来源往往也是RBT的,也是来与产品风险。

6.咨询式策略:

收集项目干系人(特别是项目经理、PO能够代表用户声音)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我们测试的重点。另外项目有时也会请第三方评估(比如产品安全评估),根据评估呈现出来的风险来制定我们的测试重点。

7.面向回归的测试策略:

面向回归的测试策略相对比较综合。以缺陷回归测试为例,首先我们要基于“过程和标准”、基于“模型”验证缺陷已被修复。同时我们需要基于“应对”,分析当前的产品的变更和修改存在的波及,是否有引入新缺陷的可能,并通过探索性测试进行缺陷挖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dhellfire/article/details/8861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