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张家界》读后感作文3400字

《回到张家界》读后感作文3400字:
《回到张家界:张家界市2017年度优秀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回到张家界》”)出版一年有余,去年写了《弥散着浓郁的张家界味道》一文作为散文篇的读后感,引来入选作者和作家老师们的关注,由此激发了我继续完成余下篇章的阅读与读后感的创作。
从篇幅上来说,散文、诗歌占据《回到张家界》三分之二的篇章,7篇小说未到全书体量的六分之一,虽然说与其他文学体裁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文字质量和情感的张力上却毫不逊色。作为“文学之王”的小说,在《回到张家界》中,处处跃动着“时代气息”。这些作品记录了时代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表达了作者们对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时代的跃动”是小说篇的筋骨和鲜活主题,它们建构起了张家界文学界2017年度小说的文学大厦。
时代气息的彰显,每笔都是改革开放的注脚
总书记强调说:“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张家界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紧紧握住时代脉搏,用如椽巨笔倾力打造的文学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注脚,洋溢着真善美,充满着面向未来的蓬勃力量。
向延波的小说《美人痣》,从主人翁谷成泽主政乡镇期间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说起,大刀阔斧地发展乡镇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在政途上的结局令人扼腕,结局点明“美人痣”的“命中注定”。长焦关注主人翁的政途一生,处处充盈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瑕不掩瑜,作者树立了为民务实的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鲜明形象。无论是从种植烟草出成绩,还是异地搬迁真扶贫,都留下了笔墨浓重的时代印记,称得上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小说之笔调,记述历史轨迹之滚滚的典范,读罢令人记忆深刻。若是置身其中,亦有“赤膊上阵”“大干一场”的冲动,无论是对体制内的公职人员还是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于时代的思考。

刘晓庆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老顽固”许老伯说“要种的,要种的,这是祖爷爷留的……”“盼麦子”“麦子,麦子啊……”,他对于黄土地的执念以及对于麦子的渴盼,加之对上海工作的女儿“麦子”的思念交织在一起,麦子是麦子,但更是“麦子”。
他的情感全部寄托在了养活中华儿女几千年的麦子上。原本以为,女儿就像是麦子,可以在身边,但时代的发展,让女儿可以去看海,就像是女儿小时候说:“风会把麦子吹成大海!”“麦子长大了就要去海边。”十多年后,当那株生长于湘西大山里的麦子,宣言读后感扎根在中国的东海之滨的时候,老父亲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自己身边的世界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是的,时代发展了,女儿麦子或许不会再回故乡。对女儿越是无尽的思念,越是会幻化成为中国愈加开放时代里的一朵浪花。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又岂能只是活在过去?难道不应该与后代一道,拥抱未来吗?
朱伏龙的小说《玉萍》则是给我们讲述了“他”和湖南常德老乡“玉萍”在温州相遇、相识并且成为朋友的故事。玉萍带着对观音菩萨朴素的感激之情,在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坚持“去庙里烧香、膜拜菩萨。同时,这两天,也是她斋戒的日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东南沿海诸如温州这样的外向型城市,给了内地群众以生活的可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在张家界的作者又怎么可能与常德玉萍相遇于异乡呢?时代背景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小说中制鞋厂的工作、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春节不回家、文化传媒公司做设计、开打字复印店等具体情节,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越是精细的描写,越是能够看出改革开放对于人物命运的正向影响。生活在这个时代,玉萍是幸福的,她去膜拜观音不是因为佛教信仰,只是因为现代化的解构,把“一”和“十五”当作了吉祥数了。对于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解读,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多元价值并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价值的多元如同社会的布朗运动,共同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乡土特点的流淌,处处皆为张家界山水民俗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张家界作家们的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用土生土长的张家界情感来表达对历史反思及传统态度,每一篇小说、纪实文学中都有浓郁的乡土特点,随处用材皆为张家界的山水民俗,是践行“人民观”的生动实践。
钟锐的小说《兔子米里的枪(童话)》以童真的语调、清晰的线索、丰富的人物形象,建构了他的童话王国,反映出了内心的强大和自信是最好的“枪”的中心思想。通过“这个树洞里长着一束十分漂亮的小红花……竟然是从那把猎枪的枪管里长出来的。”表现出了热爱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的主题。不足3000字的小说中,具有众多主题,算得上是一篇有着相当思想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看似童话虚无世界的背后,实则有着浓郁张家界情结和张家界山水锻造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特色。兔子里米自从有了猎枪之后的勇敢,其精神内核就是土家儿女自古以来的“英勇无畏”之写照,“热情”招待兔子阿布、挑战大灰熊、枪管里长出红花等情结,分别反映出来的是土家儿女热情好客、不畏强权、热爱和平的精神品质。
宋梅花的小说《宋老财的麻子媳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张家界(大庸)的故事,该故事对上一代人朴素婚姻观的生动描写,充分刻画了麻子媳妇的勤劳、能干、自立、好强的人物性格,给宋老财赢来了“金山银山”,并且深明大义地要求宋老财欢迎解放军,成为“第一个出门迎接解放军的商会开明人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捐出了全部家产。没有波澜不惊的矛盾冲突,宋老财和麻子媳妇的琐碎生活与发家史成为故事的主线,但最后的主题升华寥寥数字,却是点睛之笔,对麻子媳妇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拔高,何止是“能干”,可以说是眼光长远,“麻幺姑一再督促下”更凸显了智慧。土家文化圈中“麻子媳妇”是“类型人”,一大批这样的民族女性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有一席之地。包括贺龙胞姐贺英以及桑植县一大批革命遗孀,都有此性格。“麻子媳妇”分明就是张家界这片文化沃土滋养的传统女性,充满智慧且能干,是值得记述的平凡英雄群众。
胡少丛的小说《没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则是直接对张家界山水的描写,以主人翁李自强做梦的形式,恣意汪洋地想象,记述了包括了黄石寨、金鞭溪、御笔峰、十里画廊等海量张家界景区景点。“如果路底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李自强对于景区消失的担心,对于人生际遇的思考,这种意外让他紧张。一觉惊醒之后,又开始“噩梦”,继而得出结论“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完的。”对于张家界山水的无限热爱与不舍,即便是有着我们难以估量的时间距离,还是担心我们热爱的山水消失,这不是对张家界的无限热爱是什么?张家界的山水,镌刻进入张家界作者的灵魂和骨肉,他们的作品,又怎么能够脱胎舍弃其根的远离张家界的三千奇峰和八百秀水的呢?从山水到民俗,张家界的作者未曾缺席。
2017年,覃葛在他的小说《太阳姑娘龙王爷》中以传统文化的外衣,在“龙王爷,降雨给你的子民吧!”的祈求中,刻画出经济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特殊年代,乡民对于大自然抗争的无力。《荀子富国》注说:“俗,谓民之风俗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尤其是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和所谓封建迷信的界线是模糊的。覃葛的作品中的求龙王爷赐水在科技还未昌明的地区,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介于民俗与迷信之间的形式,客观上反映出来的是张家界土家儿女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传统伦理纲常中的“敬天”思想一脉相承。它也是土家族文化根植于武陵山一脉的很重要显征。
以上这些小说作品,都是张家界山水的描摹,是在张家界文化和民俗滋养下的现代白话语的表达,亦是《回到张家界》的显著特征。
归途与去路,张家界小说的明天
纵观《回到张家界》全书,小说作品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依仗其小说文体特有的虚构性,浇筑出张家界文学的灿烂花朵。无论是从张家界2017年小说创作的成绩来看,还是从作品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影响来看,都不应该忽视这些小说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论及归途和去路,张家界的小说,理应从张家界奇峰秀水中来、从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来、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中来、从湖南旅游龙头来、从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来,如此,方有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伟大作品。张家界小说的去路,在改革开放的方兴未艾、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ushublog/p/1053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