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hastic Optimization of PCA with Capped MSG

这里回溯到此文章,这篇文章得作者是之前那篇文章的第三作者,里头提到的算法也及其相似,所以算是前者的基础吧。

Problem

这篇文章同样是关于PCA(在线或者说随机),试图寻找一个合适的\(k-\)维的子空间去压缩数据。
普通的PCA,是下面的这种形式: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凸的问题,所以并不容易求解(特征分解然后去前k个主向量忽略,因为这时在线的或者说随机的)。
论文将这个问题进行了第一步放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rankM=k\)这个条件依然不是凸的。
第二次放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一次问题和条件都是凸的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凸优化问题了。不过,作者刻意提及(3.1)的原因是,可以证明,(3.2)的最优解可以分解为(3.1)的解的凸线性组合[Warmuth, Kuzmin 2008]。

Matrix Stochastic Gradient

每一次迭代,都将进行下面的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MS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步骤二和步骤四会在下面讲到,问题是步骤三上,我不明白为什么需要取个平均值,我感觉直接取最后一个矩阵M就可以了。

步骤二(单次迭代)

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次迭代,都会先对\(M'+U'diag(\sigma')(U')^{\top}\)进行特征分解,但是并不是直接分解,而是使用了一个技巧,姑且称之为单步SVD,这个分解方法会利用之前\(M'\)\(U'\)的结果。

单步SVD

为了方便,我们令\(\eta = 1\)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的算法就是先进行了单步SVD,然后再进行\(project()\)。为什么要进行这个\(project()\)呢,因为新的\(M\)并不满足(3.2)的\(tr(M)=k\)的条件,所以通过\(project()\),映射到一个新的矩阵。
这个矩阵是唯一的,且满足下面的性质:

  1. 迹为k,同时矩阵的特征向量和原来一样
  2. 最大特征值不会超过1
    唯一性由下面这个引理给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oject()\)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算法看起来复杂,但目的很单纯。

\(\sigma_1 \quad \sigma_2 \: \mathop{\uparrow}\limits^{i}\: \sigma_3\ldots\sigma_m \:\mathop{\uparrow}\limits^{j} \: \sigma_{m+1} \quad \sigma_{m+2} \quad\)

注意上面的\(m+2\)个奇异值(从小到大排列),每个\(\sigma\)对应一个代表其个数\(\kappa\)
\(i,j\)满足(i=0,1或者j=m+2为特殊情况):
\(\sigma_{i-1} + S<0\) \(\quad \sigma_{j+1} + S\geq 1\)
\(S\)根据上面算法的式子算的,且可验证,这样的S是一定存在的。
则,进行下面操作:
小于\(\sigma_i\)的奇异值截为0,大于等于\(\sigma_{j+1}\)的奇异值截为1,
其余的保持为\(\sigma+S\)

就这么经过\(T\)步的岁月,\(M\)来到了生命的尽头,站在悬崖上,朝远处眺望,夕阳、红霞分外美丽:
“啊!我的迹是\(k\),可我的秩呢?”说罢,老泪纵横。
没错,辛苦了这么久,我们得到(3.2)的解,接下来,就需要\(Rounding(M)\)使得迹为\(k\)\(M\)的秩变为\(k\),这个问题,在之前的论文也提到了,当时不清楚,现在,其实也不怎么清楚,但好歹有个了解,不过我保证我讲不清楚,如果真的想知道,还是看论文吧——这是一种分解方法。

\(rounding()\)

来到:Here
Randomized Online PCA Algorithms with Regret Bounds that are Logarithmic in the Dimension
由Manfred K. Warmuth 和 Dima Kuzmi在08年发表的文章。

这篇论文挑个时间再好好看看吧,先把其中一部分在这里讲一下,但可能不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就只摆上三个算法吧。大概是这个意思,有个概率向量\(\mathsf{w}\),每个分量表示舍弃该主成分的概率,但我们都知道,舍弃了一部分,就会产生误差,\(\mathbb{l}\)就表示这个损失,每个分量表示舍弃该成分的一个损失(貌似单位化了)。
每次\(\mathsf{w}\)都会更新,根据损失。
论文稍微改进了一下,就是将\(\mathsf{w}\)分解为\(\mathop{\sum}\limits_{i}p_ir_i\),每个\(r_i\)都有\(n-k\)个非零项\(\frac{1}{n-k}\),这样,算法3就是先根据\(p_i\)采样到一个分解项\(r_j\)\(r_j\)中的非零项,表示对应成分是要被舍弃的,根据损失,对\(\mathsf{w}\)进行更新,循环往复。
当然这个算法如何应用到矩阵的选择上,根据后面的描述,应该是利用SVD,然后将其中的对角序列,看成\(\mathsf{w}\)进行选择,不过具体的还没怎么看,到时候再说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TandHJ/p/10527994.html
P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