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TM32介绍

本讲主要内容
  1.什么是STM32
  2.STM32与ARM的关系
  3.STM32F103ZET6介绍
  4.STM32能做什么

1.什么是STM32
从字面意义来看:
ST:意法半导体,是一个公司的名字。
M:Microelectronics的缩写,表示微控制器,要
注意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的区别
32:32bit的意思,表示这是一个32bit的微控制器

2.STM32与ARM的关系
 ARM是英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其最成功的莫过于32位嵌入式CPU核----
ARM系列,最常用的是ARM7和ARM9,ARM公司主要提供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知识产权的核心)核,就是CPU的内核
结构,只包括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完整的处理器。ARM把这个核卖给各
大半导体公司,如 Philips 三星,ATMEL,甚至Intel等许多公司。
ARM为了对付 8位机市场,推出了一系列 Cortex-M核,STM32就是将
Cortex-M作为内核,通过一些外设等组合封装在一起就成了如今火爆
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

我们开发板上使用的是STM32F103,也就是M3内核


Cortex-M3采用ARMv7-M架构
ARMv7架构定义了三大分工明确的系列:
“A”系列:面向尖端的基于虚拟内存的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
“R”系列:针对实时系统;
“M”系列:对微控制器。
Cortex-M4采用ARMv7-ME架构,Cortex-M0采用ARMv6-M架构,
Cortex-A5/A8采用ARMv7-A架构, 传统的ARM7系列采用的是
ARMv4T架构。
 
3.STM32F103ZET6介绍
首先我们看下STM32是如何分类的:

STM32的命名规则

我们开发板使用的是STM32F103ZET6芯片,其内部资源介
绍如下:
(1)内核:32位 高性能ARM Cortex-M3处理器。
时钟:高达72M,实际还可以超频一点。单周期乘法和硬件除
法。

(2)IO口:STM32F103ZET6: 144引脚  112个IO,大部分IO口都耐5V(模拟通道除外),支持调试:SWD和JTAG,SWD只要2根数据线
(3)存储器容量:512K FLASH,64K SRAM

(4)时钟,复位和电源管理:

1、2.0~3.6V电源和IO电压

2、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和可编程的电压监控

3、强大的时钟系统
   -4~16M的外部高速晶振
   -内部8MHz的高速RC振荡器
   -内部40KHz低速RC振荡器,看门狗时钟
   -内部锁相环(PLL,倍频),一般系统时钟都是外部
或者内部高速时钟经过PLL倍频后得到
   - 外部低速32.768K的晶振,主要做RTC时钟源

5)低功耗:
    -睡眠,停止和待机三种低功耗模式
    -可用电池为RTC和备份寄存器供电
(6)AD:
  -3个12位AD(多达21个外部测量通道)
 -转换范围:0-3.6V(参考电源电压)
  -内部通道可以用于内部温度测量
  -内置参考电压
(7)DA:2个12位DA
(8)DMA:12个DMA通道(7通道DMA1,5通道DMA2),支持外设:
定时器,ADC,DAC,SDIO,I2S,SPI,I2C,和USART

(9)定时器:多达11个定时器
 -4个通用定时器
 -2个基本定时器
  -2个高级定时器
 -1个系统定时器
 -2个看门狗定时器
 

(10)通信接口:多达13个通信接口
 -2个I2C接口
 -5个串口
 -3个SPI接口
 -1个CAN2.0
 -1个USB FS
 -1个SDIO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相应管脚的具体功能呢?
答:我们可以通过芯片数据手册查找。

4.STM32能做什么
   STM32的用处取决于其内部资源,前面我们了解了STM32内部拥有非
常多的通信接口。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模块拥有此接口都可以通信。
比如:
USART:ESP8266 WIFI模块、GSM模块、蓝牙模块、GPS模块、指纹识别
模块等。
IIC:EEPROM、MPU6050陀螺仪、0.96寸OLED屏、电容屏等。
SPI:串行FLASH、以太网W5500、VS1003/1053音频模块、SPI接口的
OLED屏、电阻屏等。
AD/DA:光敏传感器模块、烟雾传感器模块、可燃气体传感器模块、简
易示波器等
其他的一些接口这里就不罗列,反正STM32能做的东西太多太多

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电子产品
智能手环,微型四轴飞行器,平衡车、扫地机、移动POST机
,智能电饭锅,3D打印机、机器人等

 

 总之学好STM32用处是大大的,而众多STM32芯片
中,M3内核的STM32F103ZET6芯片当然是首选。
大家只要认真学习本套视频,相信学好STM32并不是神话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zhb123456/p/1049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