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2019年2月28日)

JDK/JRE/JVM的关系是什么?

JDK(Java Development Kit)是针对Java开发员的产品,是整个Java的核心,包括了Java运行环境JRE、Java工具和Java基础类库。Java Runtime Environment(JRE)是运行JAVA程序所必须的环境的集合,包含JVM标准实现及Java核心类库。JVM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的缩写,是整个java实现跨平台的最核心的部分,能够运行以Java语言写作的软件程序。

我们开发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利用JDK(调用JAVA API)开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JAVA程序后,通过JDK中的编译程序(javac)将我们的文本java文件编译成JAVA字节码,在JRE上运行这些JAVA字节码,JVM解析这些字节码,映射到CPU指令集或OS的系统调用。


说出Servlet的生命周期

Servlet生命周期共4个阶段:

 实例化---初始化---服务--销毁

实例化:当用户第一次发送请求当时候,容器判断是否已经创建过servlet对象,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没有创建TOMCAT进行创建

初始化:创建完毕,调研init方法初始化

第二次请求,判断已经存在则无需进行实例化喝初始化

服务:初始化完毕,调用service方法,进行doget dopost方法去处理相应当请求

销毁:tomcat关闭,调用destory方法销毁servlet对象


jdbc访问数据库步骤

JDBC编程有6步,分别是

1.加载sql驱动,

2.使用DriverManager获取数据库连接,

3.使用Connecttion来创建一个Statement对象 Statement对象用来执行SQL语句,

4.执行SQL语句,

5.操作结果集,

6.回收数据库资源。


反射的作用和实现?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Java反射框架提供以下功能:

①、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②、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③、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通过反射设置可以调用 private)
④、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反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开发各种通用框架。

很多框架(比如 Spring)都是配置化的(比如通过 XML文件配置JavaBean,Action之类的),为了保证框架的通用性,他们可能根据配置文件加载不同的对象或类,调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就必须用到反射——运行时动态加载需要加载的对象。


如何处理前台到后台的乱码

方法一:修改tomcat配置,在server.xml中找到<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URIEncoding="UTF-8"/>内容,并将标红的内容加入即可。不过此种方法只能局限于用tomcat的项目中,如果后期项目迁移到其他服务还是会出现乱码问题,所以对项目的迁移性会造成不好影响。

 

 方法二: 如果是在页面中出现乱码,那我建议在页面有中文数据的参数前加入encodeURI(),例如:encodeURI('内存利用率')。通过此方法对数据进行一次解码就可以解决乱码问题。

 

方法三:如果是在java后台产生乱码,那可以通过String id = new String(str.getBytes("ISO8859-1"), "utf-8");此方法解决。


存储过程的优缺点

 优点

  1. 运行速度:对于很简单的sql,存储过程没有什么优势。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因为在存储过程创建的时候,数据库已经对其进行了一次解析和优化。存储过程一旦执行,在内存中就会保留一份这个存储过程,这样下次再执行同样的存储过程时,可以从内存中直接调用,所以执行速度会比普通sql快。    

  2.  减少网络传输:存储过程直接就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跑,所有的数据访问都在数据库服务器内部进行,不需要传输数据到其它服务器,所以会减少一定的网络传输。但是在存储过程中没有多次数据交互,那么实际上网络传输量和直接sql是一样的。而且我们的应用服务器通常与数据库是在同一内网,大数据的访问的瓶颈会是硬盘的速度,而不是网速。

  3. 可维护性:的存储过程有些时候比程序更容易维护,这是因为可以实时更新DB端的存储过程。  有些bug,直接改存储过程里的业务逻辑,就搞定了。 

  4. 增强安全性:提高代码安全,防止 SQL注入。这一点sql语句也可以做到。

  5. 可扩展性: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操作分开,独立进行,而不是相互在一起。方便以后的扩展和DBA维护优化。

  缺点  

   1. SQL本身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但不是面向对象的的,本质上还是过程化的语言,面对复杂的业务逻辑,过程化的处理会很吃力。同时SQL擅长的是数据查询而非业务逻辑的处理,如果如果把业务逻辑全放在存储过程里面,违背了这一原则。

   2. 如果需要对输入存储过程的参数进行更改,或者要更改由其返回的数据,则您仍需要更新程序集中的代码以添加参数、更新调用,等等,这时候估计会比较繁琐了。

   3. 开发调试复杂,由于IDE的问题,存储过程的开发调试要比一般程序困难。     

   4. 没办法应用缓存。虽然有全局临时表之类的方法可以做缓存,但同样加重了数据库的负担。如果缓存并发严重,经常要加锁,那效率实在堪忧。

   5. 不支持群集,数据库服务器无法水平扩展,或者数据库的切割(水平或垂直切割)。数据库切割之后,存储过程并不清楚数据存储在哪个数据库中。

 

左连接/右连接/内连接的区别
  1. 左连接:左边有的,右边没有的为null
  2. 右连接:左边没有的,右边有的为null
  3. 内连接:显示左边右边共有的

数据库索引的作用及优点和缺点

索引就像是书的目录,是与表或视图关联的磁盘上结构,可以加快从表或视图中检索行的速度。索引中包含由表或视图中的一列或多列生成的键。这些键存储在一个结构(BTree)中,使SQL可以快速有效地查找与键值关联的行。

2. 为什么要建立索引,即索引的优点:

①  建立索引的列可以保证行的唯一性,生成唯一的rowId

②  建立索引可以有效缩短数据的检索时间

③  建立索引可以加快表与表之间的连接

④  为用来排序或者是分组的字段添加索引可以加快分组和排序顺序

3. 索引的缺点:

①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需要时间成本,这个成本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加大

②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需要空间成本,每一条索引都要占据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空间,数据量越大,占用空间也越大(数据表占据的是数据库的数据空间)

③  会降低表的增删改的效率,因为每次增删改索引需要进行动态维护,导致时间变长

4. 什么样的表跟列要建立索引:

①  总的来说就是数据量大的,经常进行查询操作的表要建立索引

②  表中字段建立索引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1)        越小的数据类型通常更好:越小的数据类型通常在磁盘、内存中都需要更少的空间,处理起来更快。

2)          简单的数据类型更好:整型数据比起字符,处理开销更小,因为字符串的比较更复杂,处理起来也更耗时。

3)        尽量避免NULL:应该指定列为NOT NULL。含有空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因为它们使得索引、索引的统计信息以及比较运算更加复杂。你应该用0、一个特殊的值或者一个空串代替空值。

4)        对非唯一的字段,例如“性别”这种大量重复值的字段,增加索引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索引的建立应当更多的选取唯一性更高的字段。

③  表与表连接用于多表联合查询的约束条件的字段应当建立索引

④  用于排序的字段可以添加索引,用于分组的字段应当视情况看是否需要添加索引。

⑤  添加多列索引的时候,对应的多条件查询可以触发该索引的同时,索引最左侧的列的单条件查询也可以触发。

⑥  如果有些表注定只会进行查询所有,也就没必要添加索引,因为查询全部只能进行全量搜索即扫描全表。

5. 索引的原理:

索引的原理大致概括为以空间换时间,数据库在未添加索引的时候进行查询默认的是进行全量搜索,也就是进行全局扫描,有多少条数据就要进行多少次查询,然后找到相匹配的数据就把他放到结果集中,直到全表扫描完。而建立索引之后,会将建立索引的KEY值放在一个n叉树上(BTree)。因为B树的特点就是适合在磁盘等直接存储设备上组织动态查找表,每次以索引进行条件查询时,会去树上根据key值直接进行搜索,次数约为log总条数,底数为页面存储数,例如一个100万数据的表,页面存储数为100,那么有索引的查询次数为3次log1000000100,但是全量搜索为100万次搜索,这种方式类似于二分法,但是这个是n分法。

索引对增删改的影响实际数据修改测试:

一个表有字段A、B、C,同时进行插入10000行记录测试

在没有建索引时平均完成时间是2.9秒

在对A字段建索引后平均完成时间是6.7秒

在对A字段和B字段建索引后平均完成时间是10.3秒

在对A字段、B字段和C字段都建索引后平均完成时间是11.7秒

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索引对数据修改产生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EveningWind/p/1045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