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UP 人生七年

前几天晚上看到我们的网络电视上有一部推荐的纪录片《风味人间》。光听名字就让人口舌生津,当你觉得郁闷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这部纪录片,瞬间能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希望以后多一点机会跟家人一起去各地走走,不只为看景,各重要是通过这种各地的地域差异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包容心。自然以不同的状态存在,人也是如此,为何要对与自己不同的东西这么排斥呢?《风味人间》还有两样让我特别喜欢的就是它的配音和解说词,实在是太美了,比食物本身跟让人心驰神往。如果我能写出那样精妙而震撼人心的东西,实在太让人幸福了,这事吧虽然难,但是我可以多读点书,多享受这种美也是好的。其中有一节《江湖夜雨》讲的正是我们潜江的小龙虾。离开家乡这么久之后我才一天天为家乡感到自豪。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对于我的,比如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家乡,我的亲人,甚至我那个非常不错的大学,都没有什么好话,甚至不怎么愿意提起。后来碰到小张,开始习惯夸奖我的东西了,比如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慢慢的竟然也习惯夸奖自己,夸奖自己的家人,家乡。这并不是说他们本身好或者不好,而是我开始习惯客观看待事物而不是完全靠自己的主观情感。这算的是这几年辛苦工作学习生活和思考的结果吧。

言归正传,看完《风味人间》后为了找类似的纪录片,我找到了《7UP》这部片子,可以说相当震惊了。这部20世纪60年代的纪录片早已因为他独特的视角,揭露现实的残酷声名大噪。有的人说看这套片子好像就是在看恐怖片,是的,再看第一遍时的那种毛骨悚然却欲罢不能这是让人印象深刻。7年又7年,人的一生就在这几部影片中过去,7岁的孩童无一例外都是活泼可爱蹦蹦跳跳,他们还不能体会出生不同带来的幸福与忧愁,至少他们的容貌看不出来,上层阶层的小孩与福利院的小孩除了穿着打扮容貌上都是一样天真可爱。可是14岁,特别是20岁后人生开始迥异。底层的小孩早早辍学,开始辛苦工作,上层小孩进入好的大学继续深造。唯有一位农民的儿子通过自己努力考上牛津大学,原本自卑忧郁迷茫的他开始变得自信,最后他成为唯一一位跨越阶层的人。前两天我给妈妈打电话聊了很长时间,妈妈突然告诉我他遇到一位亲戚,那个亲戚的小孩读书非常好,我在那所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亲戚的小孩(堂表哥)已经在那里读博士了。可惜青春时期忧郁的我并没有去认识这位远房堂表哥,也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吧。那位堂表哥现在在中大教书,不得不说他是我们家族第一位完全靠自身努力脱离自己出生环境的人,他的姐姐们还是脸朝黄土的农民,他却已经是大学的教授。听到这个消息我瞬间有点错愕,难道我又看了一遍那个纪录片吗?这不就是现实版的Nick吗,那个靠自己努力考入牛津大学当上大学教授的农民的儿子。真的是一模一样,这个纪录片的意义就在这里吧。当你看影片的时候,即像是在看别人,又像是在看自己。跟妈妈一个小时的絮絮叨叨里,妈妈也跟我抱怨了哥哥的事情。我很无奈却知道这是必然的事情。哥哥不是很聪明,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既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勤劳吃苦的本性,也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总而言之社会生存能力不高。这是他的出生环境,家庭氛围和自身努力与否造成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果,能怪谁呢,谁也不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绝对不能的就是承认,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就这样了。不,《7UP》这样的纪录片不只是揭露更是警醒,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注定了,可是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停止努力。我知道哥哥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磨练自己的生存技能和吃苦的精神,为自己培养一技之长,才能为自己赢得富有的人生,赢得他人的尊重。其他的都不重要。
跟妈妈聊完后我想了很多。结合自己看的影片,结合我们家的现实,我第一次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小孩子如果不聪明,父母更加要教育他们刻苦努力培养忍耐力和意志力。须知如果能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怎么会不成功呢。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读书这条路实在是不成,也要有与众不同的技能,这背后绝对是长期艰苦的努力。做父母的绝不能害怕孩子吃苦,而父母本身更是不应该害怕吃苦。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苦的背后是甜,疲劳的背后是舒适。忙碌不停的背后是一颗平静淡定的心。越忙碌越幸福大概就是这样的。人生确实有很多种选择,或者说因为天资出生环境所受教育各方面的影响让你的选择变得狭隘了,其实都一样,背后支撑选择的都是你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努力。打工如此,做开发如此,教书如此,科研如此,从政如此,从商也是如此,各行各业没有不同的。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父母的支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成为兄弟姐妹的定心丸,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zzyyang55/article/details/876886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