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衰老和时间

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1889 篇文章


  这两天抽时间看了下书,书名是《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我相信很多人会想,你这人好奇怪啊,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书的作者葛文德是个印裔美国人,被评为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榜单中的唯一的医生。

对于这本书也是拖着看了很久,但是进度显然不够。 

对于衰老和死亡,是我们都不愿意提及的事情,我也不大愿意把这本书主动推荐给很多朋友,主要还是怕引起一些误解,我来解释下里面的一些内容吧。

总体来说,这本书会像一部电影一样,让人感觉走过了一生,在每个节点和阶段会有哪些问题都如数家珍。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健康情况就好像是一个陷阱一样,是没有一个很缓慢的坡度的。而这也是现今的人不光对于工作生活焦虑,对于健康焦虑的一个原因,健康的问题不光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亲人,而这些都是不可控的。

640?wx_fmt=png

随着公共卫生水平的普及和提高,很多慢性病(比如肺气肿,肝病等)衰老模式已经减缓了,但是这个过程就好像陡峭的下坡路一样。虽然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帮助我们临时渡过难关,但是我们的身体指标其实已经不如从前,这一点从30多岁的时候开始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对我来说前几年写个东西熬熬夜都没什么,现在有好几次都是坐着睡着了。 

640?wx_fmt=png

衰老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我们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的描述很细致,比如牙齿的部分,牙齿中的牙釉质是我们身上最坚硬的物质了,在生命历程中,我们的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牙口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转而吃一些柔软的食物,但是这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反而更容易让牙齿出现空洞,像在美国,人在60岁基本上会丢失1/3的牙齿,而85岁之后,40%的人就没有牙齿了。

牙齿变软,但是其他的部分(血管,关节等)却都开始变硬了。对于血管来说,同样数量的血液流经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能产生更大的压力,而这些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老人的高血压是很相对普遍的情况,而心脏压力加大,心脏壁会增厚,这样就会对一些反应能力开始减弱。

心脏壁变厚,其他部分的肌肉变薄了,40岁左右的人,肌肉力量会开始走下坡路,而到了80岁,会丢失25-50%的肌肉。

生命的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它变得相对缓慢一些。

其实对我来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原来不大关心的事情,健康问题是一个通用问题,对于衰老,我们能够理性去面对,当然对于死亡的态度还需要一个过程,里面的一个观点很好,我理解为:生命的质量很重要。 


对于时间,今天去科技馆看了一个球幕电影 时间旅行,原名是《Tales Of A Time Traveler》,我看得心潮澎湃,但是显然很多人不以为意,因为这种科普类的电影没有太多的吸引力,看看旁边,老爸和孩子都开始眯眼睛了,有些孩子看完之后说,好没意思,退钱,有些大人笑着说,这是一个午睡的好时间。其实对于我来说,感觉是挺有落差的。从片子的落脚点来说,它的思路很深刻,而且里面也会有一些专业术语,这些方面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代沟,还有一种,大家其实是抱着娱乐心态进来的,娱乐心态是什么,就是不要考虑其他的价值观,只要乐乐呵呵,或者是通俗看得明白。 在这一点上,其实也就能够明白国家这这两年在文化建设上下大力整治了。为什么娱乐明星的收入能够远远高于科研工作者,而这方面发达国家醒悟的早一些。

我记得一位科学家反问过:主流的都是科学的吗?其中他重点提到了科学精神,在这一方面,其实我们的入手点就错了,我们来的是科技馆,不是其他的电影院,除此之外,在影片的内容术语上如果能够再通俗一些的话,可能听众的接受能力会好一些。

里面的很多关于时间的观点太深刻了,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8分钟之前的,而我们看到的很多星系的影像有些都是几千年或者百万年以前的,真是一眼万年。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生命的意义在时间面前千差万别,而毫无疑问,时间是有限的。


我是科普知识的忠实观众,科技馆也是我最喜欢的北京景点,希望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个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64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6250635/article/details/874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