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MVP架构模式详解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codeteenager/article/details/77911793

为什么要引入MVP模式

Android早年开发中,View层(Activity,Fragment或者自定义View)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他不仅要完成界面的更新、复杂动画的渲染等UI相关的操作,还要处理各种业务逻辑。由于职责不单一,所以View层的代码很庞大,维护和升级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MVP模式。

MVP模式的基本概念

MVP的全称是Model、View、Presenter,将应用分为三层。

  • View层:视图层,包含界面相关的功能,例如各种Activity、Fragment、View、Adapter等,该层专注于用户的交互,实现设计师给出的界面、动画等交互效果。View层一般会持有Presenter的引用,或者也可以通过依赖注入(例如Dagger)的方式获得Presenter的实例,并将非UI逻辑操作委托给Presenter。
  • Presenter层:逻辑控制层,充当中间人的角色,用来隔离View层与Model层,该层主要负责View层和Model层的控制和交互。例如接收View层的网络数据加载请求,并分发给对应的Model处理,同时监听Model层的处理结果,最终将其反馈给View层,实现界面的刷新。
  • Model层:封装各种数据来源,例如远程网络数据,本地数据库数据等, 对Presenter层提供简单易用的接口。

MVP模式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MVP的好处

  • 如果界面发生变化,只需修改对应的View即可,Presenter和Model层无需改动。
  • 如果业务逻辑或者数据获取方式发生变化,只需修改对应的Model。
  • 如果控制逻辑发生变化,只需修改对应的Presenter。
  • Presenter层和View层以及Model层的交互都是基于接口实现的,这有助于对Presenter进行单元测试,同时由于是面向接口编程,只需事先定义好接口,每一层的实现可以交由不同的开发人员并行实现,最终再一起联调,能够明显加快某一功能的开发进度。
  • 团队的新成员拿到项目的代码,能够很容易的读懂现有的逻辑,快速上手。
  • 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MVP存在的问题

  • 增加代码类的数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odeteenager/article/details/7791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