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b 安装编译

arm-linux-gdb、gdbserver的编译安装


下载gdb-7.5.tar.gz(http://www.gnu.org/software/gdb/download/)
ftp://sourceware.org/pub/gdb/releases/

解压gdb-7.10.tar.gz
tar -zxvf gdb-7.10.tar.gz

1、编译arm-linux-gdb
cd gdb-7.10
$./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prefix=/opt/freescale/usr/local/gdb/ -v
target指明编译生成的GDB用于调试ARM-LINUX程序,prefix指明安装目录
(为了方便,可以将arm-linux-gdb和我的交叉编译环境安装到了一起,就不用重新配置环境变量)
$make

也可以编写成脚本执行build
#!/bin/sh

../gdb-7.10/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enable-shared --prefix=/opt/freescale/usr/local/gdb --without-x --disable-gdbtk --disable-tui --without-included-regex --without-included-gettext

make

echo "done"

#make install
安装过程可能会出现texinfo相关的错误,请执行
sudo apt-get install texinfo
make clean
重新编译make、make install
如果整个过程成功,可以在=/opt/freescale/usr/local/gdb/bin目录下看到如下可执行文件
arm-linux-gdb arm-linux-run
如果没有添加PATH路径,还需要指定arm-linux-gdb的路径,然后用source指令重新加载相关文件,见3

2、编译arm-linux-gdbserver文件
进入到 gdb-7.10/gdb/gdbserver
cd gdb/gdbserver
./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host=arm-linux --prefix=/opt/freescale/usr/local/gdb/
make CC=arm-linux-gcc
make install

编写成脚本build方式:
#!/bin/sh

CC=/opt/freescale/usr/local/gcc-4.6.2-glibc-2.13-linaro-multilib-2011.12/fsl-linaro-toolchain/bin/arm-linux-gcc

../gdb-7.10/gdb/gdbserver/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host=arm-linux --prefix=/opt/freescale/usr/local/gdb

echo "done"

在 /opt/freescale/usr/local/gdb/bin生成arm-linux-gdbserver
把生成的arm-linux-gdbserver文件拷贝到开发板中linux的文件系统的 bin文件夹中

chmod 777 gdbserver将其更改为任何人都可以读写执行;
3、然后把arm-linux-gdb所在的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vim /etc/profile

在文件为加入export PATH=$PATH:/opt/freescale/usr/local/gdb/bin

source /etc/profile


测试示例/* helloworld.c*/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d!\n”);
return 0;
}
 *记得编译时,加-g选项
arm-linux-gcc -g helloworld.c –o helloworld


c)到超级终端上启动arm-linux-gdbserver

./arm-linux-gdbserver 192.168.3.177:2345 helloworld

注意:宿主机中的虚拟机IP是192.168.1.177,2345是监听端口,可以随便设定.
PC机和虚拟机设置Bridged(桥接模式)。


d)虚拟机里在终端上启动gdb:

cd gdb/bin   

arm-linux-gdb helloworld

链接到开发板上:

输入: target remote 192.168.3.232:2345

注意:192.168.3.232是开发板的IP,2345是监听端口,要与上面设置的相同

转载
安装编译
原文:https://www.linuxidc.com/Linux/2013-04/83199.htm
原文:http://blog.chinaunix.net/uid-25119314-id-226230.html
原文:https://blog.csdn.net/yangbingzhou/article/details/48286531 

调试
原文:https://blog.csdn.net/zdy0_2004/article/details/80102076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ife2refuel/p/5396538.html


Vmware虚拟机下三种网络模式配置

VMware虚拟机有三种网络模式,分别是Bridged(桥接模式)、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Host-only(主机模式)。
新版本功能更多自定义功能。

1、Bridged(桥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台独立的主机,它可以访问网内任何一台机器,你需要手工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而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一网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行通信,虚拟系统和宿主机器的关系,就像连接在同一个Hub上的两台电脑。从网络技术上理解相当于在宿主机前端加设了一个虚拟交换机,然后宿主机和所有虚拟机共享这个交换机。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局域网内新建一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就应该选择桥接模式。


2、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使用NAT模式,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的功能,通过宿主机所在的网络来访问公网。在这种模式下宿主机成为双网卡主机,同时参与现有的宿主局域网和新建的虚拟局域网,但由于加设了一个虚拟的NAT服务器,使得虚拟局域网内的虚拟机在对外访问时,使用的则是宿主机的IP地址,这样从外部网络来看,只能看到宿主机,完全看不到新建的虚拟局域网。

采用NAT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虚拟系统接入互联网非常简单,你不需要进行任何其他的配置,只需要宿主机器能访问互联网即可。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安装一个新的虚拟系统,在虚拟系统中不用进行任何手工配置就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建议你采用NAT模式。

3、Host-only(主机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环境中,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你就可采用host-only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宿主机上的所有虚拟机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虚拟机和真实的网络是被隔离开的。

转载
作者:山___ 
原文:https://blog.csdn.net/huapenguag/article/details/7828324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ngyuan1hao/article/details/87784528
GDB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