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协海外特邀代表:推动万年稻作文化走向世界

中新网南昌1月28日电 (记者 苏路程 王昊阳)“万年稻作文化作为一张世界名片,早已蜚声海内外。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在稻作文化的传承、推介、开发方面,做得很不够。”江西省政协海外特邀代表楼大明在“江西两会”期间称,建议以打造位于江西万年的华文教育基地为抓手,将万年稻作文化推向世界。

楼大明认为,“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2010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万年稻作文化是祖先送给后人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有责任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也要用好这块金字招牌。令楼大明感到遗憾的,万年稻作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么多年来,我们在稻作文化的传承、推介、开发方面,做得很不够。究其原因,是缺少一个能联系海内外、能撬动海内外的重要支点。”

2018年,江西省华文教育基地落户万年县。在楼大明看来,这给万年稻作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机会。“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海外华人社会对发展华文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以华文教育基地为抓手,将万年稻作文化推向世界。”楼大明建议,高标准打造在万年的华文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连接和撬动海内外的重要支点。每年除针对海外华人新生代、青少年学生开展汉语教学外,还要通过举办学术文化交流、夏令营等活动,吸引海外青少年,使基地成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楼大明认为,要让万年稻作文化这块世界性的品牌扩大影响力,就必须主动走出去,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利用好省政协港澳委员、海外特邀代表,利用好华文教育基地积累的海外人脉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

楼大明提出,要以稻作文化为主题整合万年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整合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和鹰潭道教文化资源,形成陶瓷文化-稻作文化-道教文化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124577/article/details/86728993